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正义论、元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从残疾人体育竞技化、女性残疾人竞技、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融合与分隔,以及科技对残疾人竞技体育影响入手,对残疾人竞技体育进行了剖析和思辨.研究发现对残疾人竞技认识的模糊不是来自体育竞技上而是来自"残疾",即过多的集中在残疾人群体的生理特征上,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本属性第一位.在理解残疾人竞技时,必须要以"人本"的思想对残疾人竞技给予足够认同,而不是过多的以医学视角讨论残疾人的身体差异.其次,在正确把握残疾人体育竞技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伦理问题.最后,回归伦理学中相关理论思想,结合残疾人身体的特性,确保残疾人不分种族、性别、残疾程度、残疾类型、经济基础,都能公平、平等的参与竞技.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现,出现诸如不同地区的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公平、精英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城乡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不同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等现象。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可以在政府主导下,根据差异的教育公平原则,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用形式上的不公平推进实质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者关注的大多是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公平;其实,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学校内部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不公平,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公平和教师关注和期望等隐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要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首先,要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其次,学校领导要在班级之间和学科之间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公平意识和教育公平行为。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对残疾人群体的健康提出很高的期望.目前残疾人体育参与的严重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健身服务人才缺乏所致.体育专业院校应承担起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人才培养的重任.应用文献分析、调查、个案等研究方法,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特殊人群体育服务与管理》选修课为例,对2015级学生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施跟踪,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践,认为此类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不仅可行,而且必须.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翻转课堂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当中去,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合理把控教学过程、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能够使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因材施教,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都大有裨益,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导致教育不公平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即宏观的社会制度问题和微观的教育内部问题,解决微观的教育内部问题,则是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增强其意志能力的教育。特别是体育新课程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凸显了体育新课程中教育公平的价值性取向。因此,对体育新课程中实施教育公平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农村在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较城市学校教育而言,存在严重供给失衡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整体推进.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教育公平的视域,就当前城乡学校体育教育供给存在的种种失衡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建立城乡学校体育教育供给的均等化制度,有利于从立法上破除“二元户籍制度”壁垒,改变城市偏向型的二元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刘斌  戴兵  朱玉霞 《科技信息》2008,(34):272-273
教育过程中的微观不公现象对寻求教育公平的制度改革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体育教师人为不公平现象为出发点,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为教育公平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斌  戴兵  朱玉霞 《科技信息》2008,(35):194-195
教育过程中的微观不公现象对寻求教育公平的制度改革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体育教师人为不公平现象为出发点,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为教育公平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公平性影响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终身体育发展机会,进而影响到全民健身的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体育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城区和郊区学校间存在的影响体育教育公平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学校经费投入、教师工资待遇、学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教学有别于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为促进体育教学的横向发展,丰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体系,更为了体育保健康复课学生能全面接受体育教育,本文探讨了高等学校建设全方位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权利,全国聋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对待聋哑生的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职能。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运用有针对性的体育手段和方法,提高聋哑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阳光体育”语境下残疾人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本身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提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残疾学生作为一种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更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残疾人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因素,必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全面开展.但遗憾的是,我国残疾人体育教学中仍然只是以"体"为中心,"体"、"育"相离,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而这些缺失无形当中成为阳光体育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体育教育,是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学校整体教育的行列。体育教学,是学校进行体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途径。基于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其特点,尤其是把学校体育做为全民体育事业战略重点的今天,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对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做一初步探讨,与同行们共同磋商。  相似文献   

15.
高等特殊教育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本世纪初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后,教育公平有了很大的改观,高等特殊教育的公平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配置失衡,不能适应高等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残疾人的客观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合理配置高等特殊教育资源,推进高等特殊教育体制的改革,制定特殊助学贷款政策,建立高等特殊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实现高等特殊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无形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公平视野下社区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并对其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要确立公平优先原则,在公平正义基础上强调注重效率原则.进而对实现全面公平的长期性和当前实现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相对公平的捷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测试成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招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所输送的未来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也是影响考生一生的转折点.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准则来适应当今考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参加山东省2007年和2009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测试,所得考生的数据成绩的比较研究,探讨影响考生测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考试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差异教学理念与策略在实践中遭遇诸多质疑与障碍,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差异教学的实施价值没能获得一线教师的真切体认.事实上,差异教学不但不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相反,它却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途径,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既重视体质增强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本文阐述的内容是思想品德教育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渗透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用这一教学理念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品德,对社会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义务教育公平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公平是指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正、平等、充分地享有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等条件,以期实现个体健全、充分发展的教育状态。义务教育公平从形式上可分为起点公平和质量公平。义务教育公平在宏观上具有全体性、免费性、平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在微观上具有教育目标的唯一性、教育内容的统一性、教育过程对待的公正性、教育质量的保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