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硫铁矿烧渣制备钾铁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制备钾铁蓝。硫铁矿烧渣与硫酸反应得到含Fe3+溶液,在此溶液中加入机械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得到绿矾。按照绿矾和亚铁氰化钾的量比为1.15∶1.00,将100 g/L的绿矾溶液加入到100 g/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中,70℃反应,100℃热煮1 h后,加入50%的硫酸溶液酸煮2 h,再加入10%的氯酸钾溶液70℃氧化3 h,经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到符合GB 1860—88国家标准的钾铁蓝产品。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钾铁蓝产品的吸油量为0.430 mL/g,总铁含量为32.53%,其化学式为K0.266Fe0.294[Fe(CN)6]0.287.nH2O,钾铁蓝为大小均匀的柱状颗粒,粒径小于200 nm。  相似文献   

2.
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制备氧化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铁矿烧渣与硫酸反应后的酸浸液中加入氨水制得含Fe(OH)3和Fe(OH)2胶体的前驱物,前驱物经水热反应可制得氧化铁。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小于260℃时,水热反应所得氧化铁粗产品中总铁含量、亚铁含量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n(Fe^2+)/n(Fe^3+)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30 min,溶液pH值为7.0,n(Fe^2+)/n(Fe^3+)为0.15时,水热产物主要物相为Fe2O3和Fe3O4,产物粒径为0.25-0.75μm。将氧化铁粗产品于800℃煅烧2 h得到产品氧化铁的质量达到HG/T2574-94标准。  相似文献   

3.
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纳米球形α-Fe2O3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a-Fe2Os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渣的最佳酸浸工艺为加入理论量1.3倍的75%硫酸,在300℃下反应2 h后用热水搅拌浸出,铁的浸出率高达93.94%.20℃时加入计量的沉矾剂,并用NH3@H2O调整浸出液pH值至2.50后加热至65℃反应2 h,95.1%铁以铁矾形式析出.将析出的铁矾制成0.3mol/LFe(OH)3悬浊液,用5%NaOH调整pH值至11.30后,在搅拌速率600~700 r/min、升温速率为2.5℃/min的条件下加热至(172士2)℃水热反应2 h,得到粒度约为55 nm的均匀球形a-Fe2Os.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浸出蛇纹石中和渣,并用红透山硫铁矿还原酸浸液;然后用NaOH沉淀去除Al和Cr,用Na2S沉淀回收Ni、Co、Mn;再经碳酸氢铵沉淀铁,焙烧制备氧化铁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对硫铁矿还原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60 min条件下,酸浸液中Fe3+完全被硫铁矿还原,pH从0.94提高到2.90;还原后硫铁矿由片状团聚体转变为球形团聚体,硫产物由27.81%S、33.96%H2SO4和38.22%H2S(质量分数)组成,硫铁矿表面没有单质硫覆盖。用NaOH中和沉淀可完全去除Al和Cr。Na2S沉淀回收93.01%镍、91.62%钴,得到镍含量为13.47%(质量分数)的Ni、Co和Mn沉淀渣,达到镍精矿YS/T 340—2014中1级品标准。将纯化后的硫酸亚铁溶液沉淀,在600℃焙烧得到氧化铁红,颜色与三环颜料公司的H101产品相似,着色力达125.45%,质量符...  相似文献   

5.
硫铁矿烧渣是生产硫酸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高效絮凝剂是其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既能消除烧渣的危害,又能实现资源化.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高分子无机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硫酸铁铝(PAFSC),先采用混酸(盐酸和硫酸)酸浸硫铁矿烧渣,再将所得酸浸液经水解聚合作用合成PAFSC.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探究PAFSC的形态和结构,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去除率来评价其絮凝性能.PAFSC在投加量为45mg/L时,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2.4%和99%.与聚合硫酸铁(PFS)对比,合成的PAFSC有更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6.
硫铁矿烧渣制备聚合硫酸铁新工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硫铁矿烧渣与硫酸混合后,经过熟化、水溶、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铁溶液.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铁,于25~60℃时反应2h后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聚合硫酸铁(PFS).随着氢氧化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的进行,溶液中PFS盐基度不断增加.当硫酸铁的量一定时,PFS盐基度随氢氧化铁的量增加而增加.温度升高时有利于PFS的生成.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  相似文献   

7.
助溶酸浸硫铁矿烧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下助溶酸浸的方法对提取硫铁矿烧渣中的铁进行了研究,得到硫铁矿烧渣中铁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影响铁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为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硫酸用量系数、助溶剂用量及热水用量;当硫酸用量系数为1.05、硫酸浓度为65%-70%、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为3-4 h、助溶剂用量为烧渣量的16%-20%、热水用量为烧渣量的1倍或1.8倍时,铁的浸出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硫铁矿烧渣酸溶工艺,提高铁的浸取率,研究了在70℃,反应3h,酸过量系数为1.2的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硫酸以及两者混合后硫铁矿烧渣中铁系氧化物的酸溶特性.通过酸溶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可知,盐酸酸溶效果优于硫酸酸溶.由混酸实验结果发现,混酸溶解效果优于相同H+浓度的单酸.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说明酸溶特性,对酸溶后的残渣进行了ICP,XRD和SEM表征.结果发现:原矿渣中主要含有的Fe3O4含量明显减少,表面呈现复杂结构的团块状也被分解成不同形状的小颗粒;且硫酸在酸溶过程中与矿渣中的金属形成新的晶体化合物,阻碍溶解.  相似文献   

9.
盐酸酸溶硫铁矿烧渣的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综合利用的关键步骤是铁的浸提.盐酸酸溶硫铁矿烧渣是一种有效的浸提铁的工艺,具体做法是将硫铁矿烧渣与一定浓度盐酸混合加入到搪瓷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沉淀过滤得到浸提液.本文以铁浸提率和浸提液中游离酸为指标,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铁浸提率的工艺因素按重要性排列顺序为:盐酸质量分数〉硫铁矿烧渣与盐酸质量比〉温度〉反应时间;影响游离酸的工艺因素按重要性排列顺序为:硫铁矿烧渣与盐酸质量比〉反应时间〉温度〉盐酸质量分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提高浸提率的同时保证较低的游离酸,确定盐酸酸溶硫铁矿烧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30%,硫铁矿烧渣与盐酸质量比为0.35:1,温度95℃,反应时间1.5h.该工艺设备及流程简单,成本低,铁浸提率较高且浸提过程不产生新污染物,可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用硫铁矿烧渣制取海绵铁的碳还原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硫铁矿烧渣的碳还原过程进行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碳的气化反应在850℃以上可以进行,1000℃时气相平衡组成中CO体积分数接近100%,在此条件下Fe2O3可迅速经Fe3O4和FeO还原成金属铁;反应温度对还原过程影响十分明显,900℃以下时铁的金属化率很低,海绵铁的制取应在950℃以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950℃以下时Fe2O3很难完全还原,于980℃还原焙烧0.5h,Fe2O3的衍射峰消失;焙烧1.5h,已出现α—Fe衍射峰,Fe3O4的衍射峰消失,还出现Fe2SiO4的衍射峰,这表明烧渣的还原过程是按Fe2O3→Fe2O3→FeO→Fe的顺序进行的,FeO还原成Fe的速度最慢,是过程的控制步骤;CaCO3脱S效果明显,且是固体碳气化的促进剂,可提高铁氧化物的还原速度,在同样反应条件下使铁金属化率提高2%~3%。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云浮硫铁矿中微量铊的相态分布,包括可交换相,碳酸盐结合相,铁锰氧化物结合相,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相,硅酸盐结合相等相态。实验表明,对云浮硫铁矿中微量铊的相态研究,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铊污染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硫酸渣生产铁精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来寿  梁凯  奚长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2):58-60,102
通过对硫酸渣的物质组成和矿物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工艺处理硫酸渣,可获得合格的炼铁原料.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渣铁含量51.56%,含硫1.36%的情况下,采用酸浸洗、磁选、水力旋流器分级工艺流程,可获得轶含量60.66%,含硫0.2%左右的铁精矿,金属回收率为43.6%.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矿石性质、采出与回收、利用途径等方面仔细介绍了重庆市煤系硫铁矿的发展现状;并在分析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完善重庆市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一科球形放射状黄铁矿结核,并讨论了其成因,认为该种结核形成于成岩作用的早期,是在一种Fe ̄(2+)、S ̄(2-)供应充足、空间充裕的条件下形成的。图5,表1,参1。  相似文献   

16.
The iron concentrate from Hercules Mine of Coahuila,Mexico,which mainly contained pyrite and pyrrhotite,was treated by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using native strain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errooxidans)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these bacteria on the leaching of zinc.The nativ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ron concentrate of the mine.The biol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shake flask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H values,pulp density,and the ferrous sulf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icrobial kinetic analys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ome aspects of zinc leaching show that the native bacteria A.ferrooxidans,which is enriched with a 9K Silverman medium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pH 2.0,20 g/L pulp density,and 40 g/L FeSO4,increases the zinc extraction considerably observed by monitoring during15 d,i.e.,the zinc concentration has a decrease of about 95% in the iron concentrate.  相似文献   

17.
以硫脲为掩蔽剂,加入到KBH4中,以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直接测定金矿床黄铁矿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在0.5~10mg/L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0%~105%.  相似文献   

18.
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石灰用量条件下,由于强碱和氧化作用,黄铁矿表面生成Fe(OH)3,CaSO4和Ca(OH)2亲水性膜,黄铁矿被抑制.浮选实验表明,草酸、硫酸、磷酸等药剂能活化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浮选,XPS表面分析、电化学测试和溶液化学计算表明,这些活化剂能降低溶液pN值,且能与黄铁矿表面Ca2+,Fe2+,Fe3+形成络合物或难溶盐从黄铁矿表面脱附进入溶液,暴露出新鲜表面;同时,活化剂存在时,黄铁矿表面难以氧化,使高石灰抑制黄铁矿得以活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脂类捕收剂DLZ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LZ在整个pH范围内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黄铁矿回收率小于24%;在低铜离子浓度(1 mol/L)下,对黄铁矿回收率影响不大;当铜离子浓度增加至4 mol/L,pH值为2.7时,黄铜矿回收率达到42%;在碱性条件下,黄铁矿回收率与不加铜离子时的回收率相当;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铜离子对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有促进作用;DLZ与黄铁矿作用前后,以及加入铜离子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没有变化,即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加入CaO后在873.7 cm-1和797.7 cm-1处出现2个吸收峰,表明黄铁矿表面附着Ca(OH)2等含钙的化合物,阻止了DLZ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降低了黄铁矿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20.
湘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黄铁矿粒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西地区位于中扬子板块,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次之,具有高TOC含量(0.55%~4.28%)、高成熟度(2.4%~3.2%)的特征;且富有机质页岩中黄铁矿普遍发育。通过岩心样品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常发育自形-半自形黄铁矿,扫描电镜下常见草莓状黄铁矿;五峰组黑色页岩岩心观察无明显晶形,扫描电镜下常现呈微晶黄铁矿颗粒,以细小颗粒状分布在有机质中。草莓状黄铁矿通常由微晶颗粒聚集而来,其草莓状直径大小由硫复铁矿的形成和沉积水动力控制。根据草莓状黄铁矿直径D与深度关系分析出湘鄂西地区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表现为五峰组闭塞环境、龙马溪组闭塞环境、龙马溪组贫氧-缺氧环境三种。由草莓状黄铁矿直径D与微晶黄铁矿直径d建立D/d的关系表明:从沉积期到成岩期,五峰组闭塞环境的还原性比龙马溪组闭塞环境的还原性强;且五峰组闭塞环境的沉积水动力要比龙马溪组闭塞环境的沉积水动力要弱,水体更稳定。此外,D与d之间的关系能侧面反映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的变化趋势。D/d值与页岩解吸气量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龙马溪组D/d值越大,解吸气量越少。五峰组D/d值较龙马溪组普遍偏小,解吸气量远大于龙马溪组。上述结果表明水体还原环境的强弱是湘鄂西烃源岩有机质形成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