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西太原,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在民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及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村,崛起了一座以非遗传承为特色的非遗文旅小镇(下简称非遗小镇)。这是太原市第一个非遗研究基地、太原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首批太原市非遗文创试点项目。前几期"传承",我们走进非遗小镇,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4,(3):58-59
<正>Q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非遗保护传承应怎样进行呢?答:政策性保护只是手段,产业化发展才是目的。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采用供血的方法,让非遗项目生存下来,但如果它自身没有造血的功能,那这样的非遗项目是没有生命力的。对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有些非遗项目发展得很  相似文献   

3.
扎、糊、绘、放是风筝魏风筝制作的四道关键工序,分别是指扎骨架、裱糊、彩绘、放飞四个环节。骨架由竹子扎制,直接决定了风筝能否成型、是否坚固;风筝皮用绢面裱糊,讲究平整度的把控;手工彩绘,绘出来的图案要精细好看。  相似文献   

4.
生产保护造血自救 在保护非遗方式的探讨和思考过程中,生产性保护是专家和学者争论比较多的一项保护办法.所谓生产性保护,可以理解为一种带有生产性质的保护手段.一位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专家认为:"把一件民间艺术品卖掉,它不值钱.但是,如果你把它研究出来,通过某种手段再去发展,它的价值就大了."比如年画、剪纸、泥塑、彩扎等民间美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生产性开发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并保留原有的手工技艺,达到保护这门技艺和"养活"传承人的目的.以这样的方式,使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手工技艺,如纺织、印染、刺绣、造纸、酿造等等,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积极的保护.因此,在非遗项目门类中,手工技艺是生产性保护的集中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5.
风筝魏的代表作是盘鹰、金龙鱼、对蝶、八仙、镂空风筝,等等,都是在传统风筝基础之上的改良之作。从功能上,可分为装饰型、放飞型、放飞兼装饰型三类;从尺寸上,有上百米的巨型风筝和只有火柴盒大小的微型风筝;从造型上,有人物、动物、器物等风筝,同时还附带有变形、鸣响等特技。  相似文献   

6.
在定下本期"传承"版块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时,我心里隐隐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是因为闻喜,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那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而闻喜花馍,对我来说,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那是伴我自小长大的物是,是养我育我的食粮。我的母亲在村里算得上一个巧手,一年中的各个节日,她都会捏制各种含意的花馍来纪念。在策划这个选题时,我心里稍稍也有一种担忧。从大的方面讲,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不仅在城市甚至在农村,电饭锅、微  相似文献   

7.
1999年初和2000年初,科学家对球形闪电之谜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为最终彻底解释球形闪电提供了可能。1752年,还是美国一个普通印刷工人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他把一只大风筝放飞到天空,从风筝上引下一根很细的铜丝。风筝乘风不断上升,当它钻入云里以后不久,在铜丝末端就出现了电火花。富兰克林把闪电引到了地上,并且点着了酒精,这就破除了闪电是“上帝点火”的迷信。然而,人类迄今未能彻底解开闪电之谜,尤其是球形闪电之谜。1990年9月17日晚7时40分,一个球形闪电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先锋乡伍…  相似文献   

8.
人类最大的理想莫过于太空翱翔,世界上第1个试图借助外力上天的“宇航员”就出现在中国。相传在14世纪末期的明朝有位复姓“万户”的人,梦寐以求上太空翱翔。一天、他找来两只大风筝,1把特制的椅子和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把火箭绑到椅子上以后,手持大风筝,让人把他固定在椅子上,点火后借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登天”的理想。可是,他忽略了升空后如何返回地面这一重要环节,结果,勇  相似文献   

9.
正测控通信是人类与航天器联系的通道和纽带,在深空探测任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把发射的航天器比作风筝,那么传递天地间信息的测控通信链路,就是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从月球到火星、木星、冥王星乃至太阳系边际,风筝飞得越来越远,风筝线也就应该更加结实可靠,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测控通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坐落着一座古朴、精致的小屋,上古记事结绳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赵丽就在这里进行着自己的创作。情系结绳艺术赵丽生于河北省平泉市,自幼跟随姥爷和母亲学习简单的编织技艺,手工编织不仅成为她儿时玩乐的方式,更成为她日后选择去传承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宋方华 《科学之友》2013,(11):26-27
2013年5月,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邂逅闻喜花馍传承人———闻喜文化馆馆长支建康后,口头约定我刊"传承"版块要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支馆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对他的采访。但之后多次电话约访都没能成行,主要原因是近期闻喜县宣传口事务繁多,支建康常出差在外地无法分身。因定下专题后刊物的出刊时间不能随意改变,因此只能在国庆节休息期间对支建康作了电话采访。由于受访时间紧,所以在拨通了支建康的电话后,记者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2.
正春暖花开,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国内的疫情也趋于稳定,在家隔离了许久的我们,生活也在慢慢恢复正常。晴朗有风的好天气,总能从窗外望到汾河边放风筝的人,飘在城市上空的风筝千姿百态,有些仿佛飞到了天空的尽头。想起去年采访过的民间传统风筝制作艺人杨元恒,当我把一只只设计精妙、做工精巧的风筝拿到手中拍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0月,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失传数百年的拨金漆画技艺重现于美术类非遗项目名录中,而把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古老工艺挖掘出来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勾世杰。目前,勾家第二代勾克勤、勾素勤承袭父亲衣钵,从事拨金漆画制作已有30余年,而勾家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这项民族技艺,致力于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相信在勾氏三代的家族传承中,拨金漆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4.
记者手记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保护非遗,义不容辞。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做过很多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天下美食,尽在三晋"。如果说,到山西而没吃过山西的面条、没尝过山西老陈醋等于没来过的话,那么到了山西,不品尝闻喜煮饼,同样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早在300多年前,闻喜煮饼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贵族。如今,它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山西"饼点之王"和"国式糕点的绝产"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本期传承,我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胡文玲一起走进闻喜煮饼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聊历史,话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话风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和日丽的春季,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古称纸鸢。我国玩风筝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春秋时期公输班就曾作木鸢以窥宋城。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也有人称它为鹞子(纸鹞)。到了五代时期,有人在纸鸢上系竹哨,升空后,经风一吹,发出类似古筝的音响。据说,这就是"风筝"一词的来历了。到了南宋时期,杭州曾流行过"斗风筝"的游戏,盛况空前。每逢清明时节,男女老少,手持风筝争相追攀,空中筝鸣,半月不绝,清明前后,踏青的人们摩肩接踵,许多人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科学之友》作为会刊单位参加了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委托山西省非遗保护促进会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采风活动,目的是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手工技艺。通过实地走访山西省新绛县、稷山县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采风团成员被传承人不忘初心、执着坚守、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深深震撼。是他们,不忘初心,恪守技艺。一块小小的绛州澄泥砚的诞生,实属不易。需要殚精竭虑地构思,一勺勺地过滤,  相似文献   

18.
正万荣县地处山西省西南,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脉络绵延数千年,因而传统民间非遗项目也非常丰富。在前两期的"传承"栏目中,小编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软槌锣鼓和万荣笑话的艺术魅力,本期"传承",我们继续走进万荣,领略万荣花鼓和万荣抬阁这两项民俗艺术的惊艳之美。  相似文献   

19.
放风筝,作为一项民间娱乐和体育活动,在我国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每当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之际,人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各种花样的风筝,到郊外旷野去放飞,眼看着它随风扶摇,高入云霄,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放风筝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早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宋朝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写道:“春回放鸢(即风筝),引线而上,  相似文献   

20.
正曹美姐说在自己传承与保护缂丝艺术的过程中,受田亦军先生的影响很大,"大家有所不知,他们夫妇二人平日的生活非常俭朴,多年来不惜将所有的财力投入到对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中,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我非常敬佩田老师,就做了件缂丝衣服作为对田老师收藏缂丝的回报。""这是我穿过的最贵的衣服!"田亦军随即笑着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