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草地的影响,利用D型肉毒毒素颗粒对不同退化高寒草甸中的高原鼠兔进行控制处理,并对控制前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盖度、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生物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高原鼠兔进行控制后,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草地中的植物盖度、地上植物生物量、禾本科牧草和毒杂草量显著增加;禾本科牧草在植物群落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或进一步巩固,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控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三江源区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围栏禁牧高寒草甸和围栏鼠害治理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寒草甸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围栏禁牧和围栏(适牧)鼠害治理对提高草地群落生产力有一定效果;2.围栏禁牧对于草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的增加效果不明显,围栏鼠害治理的同时进行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增加;3.高寒草甸草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限值因子是温度,而不是水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样方调查方法,沿着海拔梯度对拉萨河谷上段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从海拔3850m至4200m共设置了4个样带,11个样方,记录了每个样方内的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江孜沙棘盖度和每个样方的海拔高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江孜沙棘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随着江孜沙棘的盖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湿度和光照两个生态因子。随着海拔的上升,生境内的湿度在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大,而江孜沙棘盖度的增加,导致林内光照减弱,其结果是群落内的物种多样减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样方调查方法,沿着海拔梯度对拉萨河谷上段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从海拔3850m至4200m共设置了4个样带,11个样方,记录了每个样方内的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江孜沙棘盖度和每个样方的海拔高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江孜沙棘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随着江孜沙棘的盖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湿度和光照两个生态因子。随着海拔的上升,生境内的湿度在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大,而江孜沙棘盖度的增加,导致林内光照减弱,其结果是群落内的物种多样减小。  相似文献   

5.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封育样方、施肥样方、放牧样方中群落组分种的随时间变化研究,以此,探讨高寒草甸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封育样方和放牧样方中返青后物种数逐渐增加,从花期到结实期物种数达到最高值,施肥样方中从返青到开花、结实期之间物种数增加不显著。在封育样方和放牧样方之间多样性变化差异不显著,样方之间群落相似性高;施肥样方中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P0.05)降低,群落相似性差异显著(P0.05)。在三个实验生境中从6月到8月初群落物种数、多样性、均匀度处于高峰期,到8月中旬后群落指数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7.
江河源地区不同荒漠化草地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河源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中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草地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其中对玉树州曲麻莱县郊、果洛州玛多县郊、果洛州达日县窝赛乡三个地区进行了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曲玛莱地区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丰富度指数为重度退化大于极度退化大于轻度退化;玛多县郊、达日县窝塞乡重度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高于极度退化。不同荒漠化地区随演替度的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有递减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伊犁河上游典型草地养分限制状况,为不同草地类型群落营养循环及植物-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群落植物-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系的氮、磷、钾含量变异较大,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地上部分氮含量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植物地下部分根系的氮含量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不同草地群落类型植物地上部分的P含量与植物N/P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与土壤P含量、土壤P含量与土壤N/P比值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和土壤N/P比值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结论】研究区土壤氮素缺乏,可以考虑在草地生长过程中适当添加氮肥。  相似文献   

9.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灌丛植被的分布、植物区系、生态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青海海北地区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层片结构、生态型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旨在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研究草地植物光谱特征识别方法对退化草甸遥感调查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青海省祁连县青阳沟典型区主要植物花和叶片的实测光谱,综合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与回归树算法CART和J-M距离算法提取退化高寒草甸主要物种花和叶片的最优光谱识别波段,分析层次降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与黄绿卷毛菇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结构特征,探究其生长发育机制,完善其遗传背景。基于黄绿卷毛菇幼年期和开伞期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数据库对黄绿卷毛菇上调基因进行NR,NT注释,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经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得到196个上调基因,将其通过NR,NT数据库的注释,编码蛋白,预测蛋白,假定蛋白和未知蛋白分别占30.10%,28.06%,24.48%和17.35%。其中,31.28%的编码蛋白和31.25%的假定蛋白其基因序列长度为1 500~2 000 bp,76.60%的未知蛋白其基因序列长度在1 500bp以下;分别有47.50%,25.40%,25%的编码蛋白、预测蛋白及假定蛋白其相似度在80%~90%,仅有1.70%,1.80%,4.20%的编码蛋白、预测蛋白及假定蛋白其相似度在40%~50%;经荧光定量PCR验证的两个基因r6351,r7850均存在。该研究结果为完善黄绿卷毛菇子实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基因方面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植物区系特征为:植物种类较少,以温带科属为主,特有种、属种稀少.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超载过牧,鼠害猖獗,草地退化、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丢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保护、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逐步实现半舍饲和集约化生产.建立健全草地资源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不同生态类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寒草甸演替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高原草甸类为主的天然草地演替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我省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演替呈逆向演替。其成因主要是日益不良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过度扰动,尤其鼠虫害、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挖掘,对高寒草甸逆向演替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各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变化趋势,2013年8月利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境内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草地退化过程中,禾本科植物密度、高度和重要值均无显著变化,仅盖度呈显著波动性变化;莎草科植物密度、高度、盖度在中度退化前均无显著变化,重度退化阶段显著降低,重要值呈持续显著下降趋势;豆科植物高度和盖度以中度退化阶段最高,但密度和重要值以草原草甸最高,重度退化阶段最低;蓼科植物密度、高度、盖度和重要值从沼泽草甸到中度退化阶段均显著增加,重度退化阶段消失;杂类草植物密度和盖度在退化过程中呈波动变化,高度和重要值呈波动性增加趋势.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功能群植物的生长规律不尽相同,但严重退化可显著影响莎草科、豆科、蓼科和禾本科的生长.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氮、磷、钾含量是莎草科、豆科和蓼科的主要限制因子,这意味着向退化高寒草甸中同时施加氮、磷、钾三种肥料将可以促进莎草科、豆科和蓼科植物的生长,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陈陆琴  刘东红 《太原科技》2010,194(3):68-69,73
通过选取236个乔木样方、1180个灌木样方、1180个草本样方进行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内的植物种类、城市植物构成要素、城区绿地垂直结构,提出了丰富太原市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江源区藏嵩草草甸返青期休牧的效果,以藏嵩草草甸冬春草场为研究对象,返青期休牧结束后,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藏嵩草草甸地上植被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休牧后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总盖度呈显著性增加,分别增加了116.9%(P<0.05)和22%(P<0.05).休牧后藏嵩...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群落进行了植被数最分类与排序分析.TWINSPAN分类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87个样方109个种划分为11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坡向和土壤水分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和土壤水分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格局及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消落带内植物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7~9月对开县澎溪河及支流自夹溪沿岸海拔175m以下范围的植被进行调查:在澎溪河设置3个样带,在白夹溪设置2个样带,共108个草本样方。结果表明:共发现98种维管植物,分属于38科29属,其中水生、湿生植物52种;一年生植物和隐芽植物种类丰富,分别占52.0%和31.6%;调查区域内植被可划分为11个群丛;沿河流侧向空间梯度可分为河漫滩一年生草本植物带、苍耳带、双穗雀稗带、白茅带4个植物带;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及分布格局对消落带植物带状分布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消落带内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超载放牧对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选择那曲地区中部超载严重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超载程度的草地植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部高山嵩草草地超载严重,定居点附近超载高达3.60倍,超载最轻的草地也达到1.69倍;超载草场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地上现存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围栏禁牧区;随超载程度的加大,莎草科植物、耐旱的杂类草、牲畜不喜食和不食的植物种有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超载下植被的不同特征变化并与现有的高寒草甸、草原类退化草地分类指标体系比较,初步认为,那曲地区的高山嵩草草甸都呈现退化加剧的趋势,已达到重度-中度退化程度,极重度超载区达到重度退化程度,重度和中度超载区达到中度退化程度,其比例分别达到9%和91%,远大于1996年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选取高寒草甸常见禾本科牧草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羊茅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进行试验.试验设计为施肥和对照,共4个密度,7种播种组合,连续3年调查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以及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分析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有效补充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给,使牧草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提高草地生产力.施肥使人工草地生产力连续2年增加,第3年的增加幅度变小.随着草地建植时间的增加,施肥能有效抑制杂草的入侵和生长,降低人工草地的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维护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