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受到生物遗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文章简要回顾了性别角色认知的起源和性别角色的主要理论,重点总结了性别角色认知观点的相关研究,以此分析现代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入手,回顾了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性和历史阶段性。通过分析现代社会对性别角色提出的要求及影响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在我国开展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我国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现阶段开展性别角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兼有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综合的人格类型,是一种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人格模式,双性化人格成为一种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双性化人格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适当提高幼儿园男性教师比例,增加低幼阶段男性影响力;以游戏为切入点实施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幼儿园要慎选读物。  相似文献   

4.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运用多种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也是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理想目标。科学的双性化人格教育应该转换研究思路,秉承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的理念,厘清其本质内涵,建构一定的理论基础,尊重儿童的生理性别差异,发挥儿童自我教育的潜能,因性施教,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性别角色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效果,笔者在阐明幼儿性别角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并据此为广大父母提供一些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性别角色冲突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性别角色冲突的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如何认识和改善生活质量。多年来西方心理学界重点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性别角色冲突的概念、模型、量表以及相关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西方性别角色冲突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并作简短评价。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冲突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性别角色冲突的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如何认识和改善生活质量.多年来西方心理学界重点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性别角色冲突的概念、模型、量表以及相关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西方性别角色冲突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并作简短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辉 《科技信息》2009,(31):I0129-I0129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依据王倩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修订的量表,对我应用型本科院校2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单亲家庭比例逐渐上升,出现单亲子女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性别角色认同缺陷尤为明显,个中原因可追溯到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期——幼儿期,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可以使个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权主义的一些观点,对《荆棘鸟》中的“妖妇”角色—玛丽·卡森进行解读。从她的个性、经历等入手,探讨其为追求自主及两性平等的过程中如何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失落,从而探索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指出两性关系尽管是对立的,却又是平等的、互相补充的。女性追求的应当是男女的真正平等,是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的价值的全部实现,而不是要以女性至上代替男性至上。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剧作家卡瑞·丘吉尔的《九重天》中性别压迫不但体现在女性被扭曲的个体上,甚至在克莱夫之子爱德华艰难的性别角色寻求中。本文以剧中人物爱德华在两幕剧中孜孜不倦地寻求性别身份为线,探讨剧作家丘吉尔运用人物性别身份的颠倒、错位与拼贴,以及重建母系神话等方式或行为,从而说明人类社会性别属性的不确定性。对此展开研究有助于读者认清当下非异性恋(包括同性恋)话语权的建构,以宽容姿态看待同性恋现象,并以团结友爱的精神为纲,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双性化与女性性别角色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双性化产生的原因,从表现形式、社会地位等方面讨论了双性化与女性性别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双性化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认为双性化是女性性别角色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性、性范畴和社会性别是三个不同的性别概念,其中社会性别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内容。中国的社会性别制度,从母系社会到父系制度,经历了一个微妙的两性较量过程,西周时期基本定型。中国优伶也在这种定型的性别生态环境中,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陵女子大学独特的教师群体及其矛盾的性别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教育环境和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金陵女子大学的女学生亦产生了迥异于其他高校学生的性别身份认同和思维方式,从而在民族主义运动和婚恋等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111-114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自我身份的一种困惑,他试图摆脱与南非殖民体系相联系的一切特征,体现在文本的操作上,他把性别叙事作为实现这种企图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从身体言说与性之颠覆、父的缺位与阉割情结、性别叙事的弱势化三个方面出发,试析库切的文体叙事策略,认为库切通过颠覆男性权威,一方面实现了自己与南非殖民身份的象征性脱离,另一方面对南非殖民历史和帝国权威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李颖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01-103
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性别语言研究的领域也得以拓宽.人们对此项课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别差异及其根源,而是既关注差异又兼顾共性,并从语言实践、言语交际等角度,联系其它多种社会因素,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语言的性别变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话题选择、话语量、话轮转换及控制等角度研究英语会话风格的性别差异,从社会文化视角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男女混合会话,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及认识两性会话风格差异,促进跨性别文化交际等改进英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探究男女学生的数学思维差异特别是高级数学思维差异一直是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数学上的性别差异现象有所缩小,但依然存在。就数学上性别差异现象的原因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史料和统计数据,证明了妇女对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教育是有重大贡献的。认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导致宏观上出现数学上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女性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