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生态学视角看,中国传统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的农业;在精耕细作的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耕作思想,体现为注重物质循环利用,生态施肥;掌握和利用物种关系,以提高产量;运用三才论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调控等。这些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果树盆景是效益农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是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农村新农业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成为时代主流,走上“充分应用现代化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生态高值农业道路”,从而与工业并驾齐驱。文章介绍生态高值农业的概念与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引起人们对生态高值农业的关注,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是农业源和工业源业已成为全球生态胁迫的主要来源。为了获得一种良性的人与生态的互动关系,人们有必要在生态伦理逻辑下对农业行为进行重新认知。这种逻辑认知主要围绕下述方面展开:农业的哲学轮廓、农业生态伦理内涵的动态表达、农业的道德内涵以及农业的功利性探讨。这将有助于社会建构对基于生存需求的生态伦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育技术思维范式下的理性的生态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农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体现了农业活动中对于天时、地利、物性等自然条件的基本遵循,又充分强调和凸显了人力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天时、地利、物性、人力四位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徐光启的农业生态观与明清实学经世致用的观念相辉映,代表了生态哲学的一种实学路径。在中西文化会通的背景下,徐光启的农业生态观还体现了其以儒家立场对于融通西方科技文明所做的初步尝试。其对于当前人类生态危机的应对以及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和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59-59
山区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功能。项目组围绕北京山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开展了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议技术、土壤评价与特色农业种植模式分区技术、区域水平衡分析技术、土地利用覆被与覆盖度遥感监测技术和模拟技术、生态足迹模型和多指标体系以及小流域土地利用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艰巨任务,农业环境恶化的趋势和食物安全、生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农业领域确定了八个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根据现代农业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提出的农牧结合循环农业,使农业高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3-24
该课题研究白洋淀植被蒸散发耗水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发生态节水技术,包括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植物群落优化生态节水、土壤覆盖调节生态节水等技术;建设白洋淀生态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研发基于ET的农业节水技术,考虑白洋淀生产、生活用水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水平年流域各行业用水定额量化标准》(建议稿),研发水资源利用结果优化长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沿长江桂圆林带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及张坝段堤防工程项目,是该区计划局正在规划的一个特色项目.这是长江流域唯一的集桂圆种质基因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兼顾城市防洪作用及农业旅游观光和农民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保护好"我国内陆唯一的种植最古老的桂圆种质基因库",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项目区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良性循环和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蟹岛都市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蟹岛系统集成创新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和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研究表明:蟹岛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形成物质循环、能量逐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复合系统。蟹岛在各系统通过引进使用新型能源,广泛采用节能新技术,具有显著的系统集成创新的特征,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蟹岛模式已经成为北京都市循环农业的典范,可以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对今后都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针对我国典型农业区及水源地、重点种植和养殖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凸现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污染物阻控减排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等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种植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的管理、畜禽养殖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源重金属原位固定及阻控减排、南方水网农区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氮磷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及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钝化制剂,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有机结合和吸收已有技术,形成适合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全程阻控减排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以"开发—破坏"模式来看待农业开发与历史上的生态问题是过于简单的做法。由于能以较小地块养活更多人口,发展农业曾起到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作用。农业具有生态功能,在开发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往往超过其负面影响。但是农业的发展不断给人口增长提供新的空间,从而会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历史上因农业经营而导致生态问题主要是在明清人口大爆炸之后。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非单纯因农业开发所致,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农业的调整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化德县和固阳县几类生态模式的建设与分析评价,提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进行生态经济型农业建设的途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1 标准化生态农田提出依据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可靠的生活保障。以前我国的农业建设重点是抓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忽略了从耕地源头做起,如果没有稳定的生态农业产品产出,就很难长久保障农业发展。目前我国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生态农田是从作物生长的土地开始进行生态建设,从根源做起,  相似文献   

17.
怀特、杜比等认为西北欧地区在中世纪发生过一场农业革命。中世纪农业革命论强调重犁、马拉犁、三圃制等技术的作用,认为农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影响。然而,后续研究表明重犁、三圃制等是古代已有的技术,马拉犁和三圃制的重要性被夸大了,并且它们传播得极为缓慢。相关技术的应用通常是对人口变化的适应,而不是人口增长的前提。此外,产种比也仅表现出小幅而缓慢的提升。所以,整体的中世纪农业革命论已基本不再可信。然而,对于特定时段内的特定地区而言,“农业革命”这种描述可能依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以达到“五水”良性循环,在农业综合利用中逐步改善劣质水,实现劣质水可持续利用。同时根据“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从同一尺度上设计了沿海半干旱地区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海涂种养复合的资源配置链条,实现清洁、高效的滨海盐土农业目标,并从农田尺度上提出了与劣质水农业利用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农艺技术体系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美国是世界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各类生物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一直是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和成熟,LED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利用LED作为农作物照明光源,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点。而太阳能光伏照明也具有环保、低成本、能量充足等特点。利用其对LED光源供电,实现LED农业照明,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