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5,(5):8-8
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已经在四月下旬至我国来访问了,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欢迎苏联科学院代表团的来访,并且相信这次访问将推进中苏两国科学界的友谊和创造性的合作,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解放以来中苏科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十分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迅速地发展着。在这几年里,伟大的苏联派来了各方面的专家帮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传授先进经验,派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来访问我国和帮助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供给我们极精良的科学研究设备、珍贵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8,3(7):198-198
中国訪苏科学技术代表团訪問苏联的期間正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年紀念的前后,苏联两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毛主席訪問苏联,六十四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开会,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發表了联合声明,六十四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發表了和平宣言。国际局势的發展,诚如毛主席所說:是东風压倒了西風。在国內,反右派的斗爭获得全面胜利。整風运动展开了大鳴大放大爭大辯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全国范围內促进着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吳傳鈞 《科学通报》1956,1(12):71-71
今年七、八月間,笔者曾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綜合考察工作,得有机会訪問苏联远东地区海蘭泡、列宁斯克、伯力、海参崴等地,并参观了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茲据所見所聞对該分院情况簡要报导如次,以供我国科学工作的参考。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是以前任院長、已故地植物学家В.Л.柯瑪洛夫院士的名字命名的。該院創立于1932年,迄今已有25年历史。现任院長是化学博士B.T.白柯夫。近10年来,积極調配力量,扩大組織,發展很快。1945年时分院內部仅  相似文献   

4.
应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的邀请,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冯定为首的哲学代表团,已于1月29日动身赴苏联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通过代表团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中苏两国哲学家之间的联系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并扩大两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之间学术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9,4(13):435-435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科学合作和友誼,今年2月14日到5月11日,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吳有訓为首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訪问了东欧各兄弟国家。代表团成員包括: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林鎔和技术科学部副主任赵飞克。代表团在訪問期中,受到了各兄弟国家科学院和科学家們的热烈接待,在真誠友好的气氛中商談了中国科学院与六个兄弟国家科学院科学合作协議和1959年执行計划问題。分別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签訂了两国科学院五年科学合作协議和1959年执行計划,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和罗馬尼亚少民共和国科学院签訂了两国科学院三年科学合作协議和1959年执行計划,与波兰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短訊     
《科学通报》1958,3(9):288-288
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西伯利亚总分院院长、著名的数学力学家M.A.拉甫連捷夫院士应郭沫若院长的邀請,于4月7日到达我国訪問講学。在北京期間,曾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計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做了有关聚能炸藥及其工作原则以及拟保角变換的学术报告。著名苏联理論物理学家达曼院士4月初来我国講学。在北京期間,會做了有关核子結构問題、弱相互作用問題、基本粒子理論和遺传物質問題的学术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55,(8):3-3
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之间的密切合作随着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的增长而日益发展。1955年4月26日至6月23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И·П·巴尔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在我国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广泛的科学活动,先后访问了我国首都北京及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有关的企业部门和它们的研究试验机构,并进行了野外考察。代表团团员们在各地作了多次的学术报告和通俗科学讲演,举行了多次有关科学和工农业产问题的座谈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并为大会作了学术报告;最后,代表团还就访问所得,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连贵 《科学通报》1955,(11):99-99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今年6月成立以后,根据学部成立大会的决议和学部的工作任务,学部常务委员会首先讨论确定了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要点。为了便於学术领导,学部委员又分成了冶金、燃料化工、机械电工、土木建筑水利等四个学科小组。由於各学部委员的热心努力,技术科学部的学术领导和学术组织工作已逐渐开展。 1.贯彻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和波兰科学院代表团对技术科学方面的建议:今年6月间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和波兰科学院代表团来访我国,了解了我国的科学现状,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技术科学方面,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对我国冶金工业及科学研究工作今後发展的方向、柯斯钦科院士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及共有关科学  相似文献   

9.
葛庭燧 《科学通报》1956,1(4):64-64
以中國科学院郭沫若院長为首的中國訪日科学代表团应日本学術会議的邀請,从1955年12月1日到25日在日本訪問了三个多星期。这个代表团的团員共有11人,包括文學、古代史、近代史、考古、教育、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土  相似文献   

10.
湯玮 《科学通报》1958,3(24):759-759
水利科学技术交流会議第二次会議于1958年12月5日—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是中苏兩国联合召开的,并有朝鲜及蒙古的代表团参加。苏联政府派遣了以A. H. 阿斯科欽斯基院士为首的代表团,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吳世仁为首的代表团,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道尔  相似文献   

11.
1955年8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由于美国的阻挠,没有邀请我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为了帮助我国科学工作者了解这次会议的情况,苏联政府特地派遣苏联科学家访华代表团向我国科学界进行传达。苏联科学家代表团在1955年12月10日到达北京,至12月底及1956年1月初分别回国。在这时期内,代表团的全体人员广泛地向我国科学界作了传达。这次传达,对我国科学家全面了解原子能和平利用情况、促进我国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些传达报告,将在本刊及其他刊物分别陆续发表。苏联科学家访华代表团团长为И.И.诺维科夫教授,团员有:А.М.萨马林通讯院士、Γ.Н.克鲁日林通讯院士、А.В.列别金斯基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А.М.库津教授、М.С.科佐达耶夫博士、В.В.谢尔比纳教授、Б.П.阿杰雅谢维奇高级研究员、В.Н.科斯雅科夫高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58,3(1):23-23
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科学合作协定已于1957年12月11日在莫斯科签字。中苏两国科学院同时还签订了1958年的科学合作议定书。中国方面出席签字仪式的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  相似文献   

13.
黄振辉 《科学通报》1956,1(11):54-54
区域地质研究是我们地质科学薄弱环节之一。1955年苏联科学院访华代表团团员、矿床学家别捷赫琴院士和大地构造学家 B.B.别洛乌索夫通讯院士来我国访问时,就指出了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建议选择一两个有希望的、地质构造复杂的大地区以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应该注意加强大地构造学和成矿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5,(7):48-48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以下简称全苏协会)的邀请,组成代表团於1954年10月24日赴苏联访问。代表团由25人组成,其中包括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地分会负责人,并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全苏协会组织广大知识界向人民传播知识的经验,以改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并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代表团於1954年11月2日到达莫斯科,12月8日离莫斯科返国,在苏联参观访问共5个星期,访问了全苏协会,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相似文献   

15.
席澤宗 《科学通报》1959,4(14):465-465
早在24年以前,一位英国学者在訪問了苏联科学界以后,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苏联的一般学者对于科学史都感到极大的兴趣而攻之弥勤。按照馬克思主义的哲学言之,任何时代的文明皆建筑于当代的生产制度之上。这一原理以一种特殊的意义賦与科学史的探討,而使之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是以苏联的科学史研究最为活跃,苏联科学院为科学史的研究設有专门机构”。(見克罗守著“苏联科学”,包玉珂譯,1937年,商务印书館出版,第503頁)。这位学者看到的是1934—1935年的情形,那时苏联科学院在列宁格勒設有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內分数学物理学史組、生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55,(5):10-10
在今年伟大的五一节前後,中国科学工作者热烈地、兄弟般地接待了来我国访问的以波兰科学院副院长土木工程学家维日比茨基院士为首的波兰科学院代表团,这个代表团的团员有著名的数学家库拉托夫斯基院士和力学家诺瓦茨基通讯院士、历史学家罗津斯基教授;我们也同样接待了匈牙利科学院副院长利格奇·莱奥士院士以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科学家们。中国科学工作者衷心地欢迎他们,并且为我国科举工作者与各人民民主国家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友谊的日益巩固与发展而感到兴奋。解放以来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在真诚友好、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密的科学与技术合作的关系:我国同波兰、捷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9,4(12):402-402
今年5月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举行了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第三次联合学术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我方代表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楨、考察队队长馮仲云、副队长朱济凡、陈剑飞等。苏方到会代表有:苏联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員会主席湼姆欽諾夫院士,副主席普斯托瓦洛夫通訊院士和涅克拉索夫通訊院士,考察队队长克洛勃夫博士等。此外还有中苏双方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議期間进行的各項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議中,中苏双方的专家宣读了有关經济、动能、运輸、水利、地貭和自然地理等专业方面及綜合牲研究的論文将近60篇,并且进行了热烈討  相似文献   

18.
漆克昌 《科学通报》1960,5(3):66-66
黑龙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它在反动统治的年代里是隔绝中苏两国往来的一条鸿沟,而在今天却成了联结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当我国人民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时候,苏联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1945年8月苏联红军垮过了黑龙江出兵东北,消灭了猖獗一时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百万关东军,解放了我国的东北人民。当我国人民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苏联又派来了最优秀最有经验的专家来帮助我国建设。中苏合作的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就是苏联人民对我国无私援助千百个事例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王守武 《科学通报》1956,1(3):34-34
苏联科学院院长斯米扬诺夫院士在去年12月31日真理报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苏联在发展半导体方面所化的力量,仅次于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为什么苏联要用这样大的力量来发展半导体科学技术呢?我的体会是:1.几年来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在无线电工程、电力工程、自动控制和国防工业上引起了巨大的革新。半导体放大器已经可以代替大部分的电子管,半导体整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8,3(13):414-414
根据6月21日苏联“真理报”报导,苏联科学院大会在6月20日选出了26位院士、55位通讯院士。现在,苏联科学院就有了167位院士和361位通讯院士。大会还选举了 A.B.托布切夫院士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这26位新院士的名单如下(括弧中註明的是他们的专长):Л.C.邦特里亚根(数学),B.И.维克斯勒、Я.Б.傑里多维奇(物理学)、И.В.奥布烈依莫夫(物理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