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其明 《科技资讯》2012,(29):96+98
圆满贯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在坝体填筑至37 m高时,由于洪水坝体被动挡水和全断面过流,导致坝轴线处和坝轴线左侧约30 m处出现2条性裂缝,需对裂缝进行处理。由于裂缝产生在不同部位以及裂缝的性状不同,处理方式方法也存在着不同,有本文重点介绍圆满贯水电站大坝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坝的加高将成为未来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重力坝加高中往往会出现三个影响坝体质量和受力的问题:坝踵应力恶化、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开裂及坝体下游面裂缝。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出现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坝坝体裂缝安全监测在大坝安全监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基于原始监测数据的指标拟定方法如典型小概率法、置信区间法等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采用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模糊集合理论交叉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云模型拟定大坝裂缝宽度安全监控指标,在拟定安全监控指标的同时,也计算出了其代表大坝出现险情的确定度,实现定量-定性-定量的相互转换,可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许益顺 《科技咨询导报》2010,(28):116-116,119
该文对平阳县石门电站浆砌石拱坝裂缝的产生进行成因分析后指出,大坝出现裂缝的原因有设计存在缺陷,施工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执行,运行管理不当,致温度荷载引起拉应力过大,使坝体开裂,同时提出了裂缝采用化学材料嵌缝和水泥灌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效益。  相似文献   

5.
引起大坝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要点进行施工,从裂缝产生的源头加以控制,同时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定能控制坝体混凝土裂缝。本文将在大坝钢筋混凝土防裂施工的措施和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佛子岭混凝土连拱坝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和早期混凝土的干缩变形,文章介绍了保温层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裸露坝体的温度效应、表面有保温层的坝体温度效应;研究表明采用发泡聚氨酯对大坝进行保温,能有效地降低大坝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某水库大坝为粘土斜墙石渣坝,自建成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大坝存在坝体沉降量过大,坝顶有多处横向裂缝深入斜墙;为了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需对大坝防渗体裂缝的有无、位置及其开展程度进行全面检测,为裂缝的整治处理提供依据。通过现场实测资料和沉降观测资料,对裂缝的形态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渗体上部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解析,其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魏昭军  王阳  华江 《科技信息》2007,(26):153-153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必须采取一定的温度控制措施,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体积收缩而在坝面和坝体内部出现裂缝,影响大坝的防渗性能和耐久性,传统的温度控制技术落后,利用先进的光纤技术可以应用到施工中,具有施工快,安装方便,瞬时计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研究实际工程中坝体裂缝情况、防止裂缝的产生,本文根据热传导理论,对高海拔地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表面裂缝,影响坝体安全。这与实际工程中坝体裂缝出现的部位稳合,对工程设计及施工中防止裂缝的产生、保障坝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断裂力学原理探讨了温度应力对柘溪大头坝1号坝墩表面裂缝产生和扩展的影响.在水库蓄水初期,坝体温度以及坝墩间空腔内气温均接近于年平均温度,而水库来水温度则较低.经分析计算表明,由这种温差所形成的坝体温度应力,是造成大坝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浆砌石拱坝的贯穿性裂缝病险分析及其除险加固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浆砌石拱坝出现贯穿性裂缝后,坝体不能再按整体受力结构进行稳定与强度分析,提出了"以裂缝底部高程为界分段计算"的分析方法,上部"裂缝段坝体"按悬臂梁结构计算,下部"非裂缝段坝体"仍按拱坝结构分析,并按重力等效原则对容重进行重新分配,确保坝体分段后的静力荷载等效。实例结果表明,采用坝体分段计算方法能更客观地反映拱坝出现贯穿性裂缝后的实际状况,说明所提出的分段计算思路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羊毛湾水库土坝裂缝产生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羊毛湾水库土坝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为主要是由于大坝右坝段下伏黄土层在正常高水位浸水湿陷所致。黄土结构性在排列和联结两方面具有涵盖其粒度,密度和湿度等对土性影响敏感的功能,所以浸水湿化后结构强度不断丧失产生湿陷变形,而且湿陷变形具有突变性,不连续性及不可逆性等失稳破坏特征,使湿陷性黄土的体弯与剪切变形同时发生,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正常高水位蓄水使其浸水而变形发展,累积在坝体至坝面出现隐裂缝和显裂缝,针对以上分析和勘察试验研究探讨了对坝体的除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水爆炸冲击荷载下高拱坝抗爆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大坝动力响应较之静态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要复杂得多.通过构建高拱坝水下爆炸大型数值全耦合模型,考虑混凝土材料的高应变率效应,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近水面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大坝动态响应进行了全性能数值仿真,探讨了高拱坝在浅水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潜在破坏模式及失事机理,研究了爆心距及炸药量对大坝抗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拱坝由于其拱形受力特点,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在常规小当量炸药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坝体仅产生局部开裂破坏;当大当量高能炸药在库区浅水近场爆炸时,上游面坝顶中部发生严重压碎和剪切破坏并形成上下游贯穿的裂缝,且裂缝向坝体下部扩展至1/2坝高处,导致坝体产生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4.
碾压混凝土坝在施工汛期采用的坝体预留缺口与导流洞联合导流方式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和高效率的施工组织形式,但在炎热气候下碾压混凝土坝预留缺口导流对大坝温度和应力影响较大,坝体导流缺口温控难度大、开裂风险高。该文依托东非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项目坦桑尼亚Julius Nyerere水电站,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通水冷却方案工况下的坝体温度场和应力场演化特性开展模拟研究,提出过水温控策略;其次提出智能通水温控方法,研发成套的联控系统,实现大坝混凝土温度演化控制;最后成功在过水前使大坝混凝土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汛后检查中未发现温度裂缝。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碾压混凝土坝安全度汛具有重要意义,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寒地区库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和施工组织安排,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对坝体缺口度汛的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度汛对坝体表面影响较大,对坝体内部影响较小,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坝体表面加强保护以防止产生大量的裂缝;冬季坝体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出现裂缝,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冉新庆 《科技信息》2007,(13):60-61
大坝坝基、坝体渗流稳定、渗流变形稳定及坝体、坝坡抗滑稳定计算分析是大坝稳定安全评价的一项基本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帕满水库除险加固前后大坝坝基、坝体、坝坡稳定计算比对分析,实现了大坝稳定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及防渗加固处理的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陈村重力拱坝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坝体下游面出现了一条较大裂缝。在分析以往跨缝插筋和改性环氧灌浆处理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处理方案,并对锚固力大小,作用位置,加固后的应力状态等进行探讨,得到了较合适的锚固力及应避免的不利水位,其方法可供深入研究大坝加固效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是导致坝体上游劈头裂缝以及内部贯穿裂缝的重要原因.如何依据实测资料正确反馈分析温度场,是计算大坝真实应力状态、全面评价大坝安全可靠度首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温度场反馈分析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施工参数、材料参数等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两种推算实际库水温度变化的近似方法;指出反馈模型调整的关键问题在于通水冷却、坝踵附近边界条件及基岩温度;最后通过索风营重力坝对反馈分析模型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统计模型当观测资料不包括荷载发生的极值或观测资料系列较短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不能用于监测,主要依靠数学处理,没有较好地联系大坝和地基的结构性态的不足,文中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变形混合模型来分析大坝水平变形。通过对大坝坝体的各测点的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对水库大坝坝体水平变形采用特征值统计分析;对坝体水平变形模型进行研究,建立基于逐步回归的统计模型和基于有限元的混合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综合比较,进而确定了测点变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坝坝体实测水平位移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文中采用的变形模型用于研究坝体的变形分析是可行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非溢流重力坝横断面上的应力和位移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使用DH3816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和千分位移计分别测量模型的应变和位移,对测试值进行计算分析和图形绘制.结果表明坝体的上游面出现了显著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值出现在坝踵处,同时在下游面出现了较大的竖直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坝趾处,但应力值均小于坝体混凝土和地基的抗拉及抗压强度;坝体位移呈抛物线状,坝体处于弹性状态,大坝运行状态较为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