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力  江平 《科技资讯》2009,(16):87-87
山地建筑形态是山地建筑创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山地建筑形态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关于山地建筑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建筑形态自身的组织规律和实践探讨山地建筑形态的创作规律两个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山地建筑形态研究应加强经济分析、地域文化两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处民族地区建筑创作案例的分析,阐述建筑设计如何在作品中反映建筑形式的复杂性,揭示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建筑语言形成的背景和关注来自各方面复杂影响的重要性。讨论了建筑创作中应对其复杂因素的种种思考和策略,表明了建筑设计作品的形成是有多层含义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当代岭南建筑创作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剖析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辩证地看待融合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建筑创作中应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创作中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魏薇 《工程与建设》2006,20(6):722-723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环境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显示出重要意义。建筑创作要奉行环境优先的指导思想,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历史性及可持续发展,导出建筑创作中的环境图式:“建筑环境-环境建筑-建筑环境”,并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把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完善阶段3个部分,并结合3个阶段不同的思维过程,分析了相应的思维表达方式和重点.提出了建筑创作思维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力图从思维的角度对建筑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对地域性的考虑是体现建筑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的关键.当前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树立自己的建筑创作观尤为重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地域性建筑面Il缶的问题和困境,阐释了程泰宁先生自然建筑观中“三个合一”和“三个立足”的内涵与要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筑中,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艺术化,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建筑整体设计的创作。如何将建筑艺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首先必须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的要求。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讨论在历史校园中,新建建筑如何在建筑形象上与原有校园风貌进行协调的问题。以华南理工大学技术科学楼建筑设计为例,从建筑创作原则、建筑风格的选择、建筑体量和尺度、建筑细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们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模块化建筑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建筑思想与建筑技术的结合。在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思考空间问题,模块化建筑节约资源,在材料和物理性能方面多样化,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在较大程度上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空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选择这个方向做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对模块化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完善对当代我国模块空间的认识,总结出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动态性新概念,以助于对建筑创作现状的反思及对建筑创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世轶  李尊雨  王健 《科技信息》2009,(20):I0323-I0323
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出现了多样化繁乱的趋势,本文通过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提出了用地域性建筑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将地域性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通过碰撞和交融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时代更新之路,提出了契合自然环境、融入传统基因、展现时代魅力、追求整合价值等创作理念和手法。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本文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缓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的功能与美观之间取得平衡并使其相得益彰是建筑创作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总结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思路,阐述了如何在创作中通过场地设计、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和“建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建筑创作中城市表现的4种构成要素:城市格局的表现、城市空间的表现、城市交通结构的表现、城市文脉的表现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筑创作具体的表现方式,为提高城市建筑环境质量及建筑与城市一体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的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在内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实践,阐明了在招待所设计中如何将“自然环境”、“经济制度”、“科技水准”、“功能合理”用建筑中平凡的元素,反映和回应在设计中,以求得“随意中寻理,动静中定势”的诗韵,使设计具有典雅、大方、简捷、明快的风格,从而体现“建筑创作是建筑文化相互交汇、渗透和延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皖西南地区是一个地形地貌十分丰富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差异,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山地建筑.传统山地建筑的营建,民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处理手法,在复杂的地形上,经过人工的精心雕琢,使建筑与地形、地势巧妙结合,建成了具有山地特色的传统建筑.这些具有传统山地特色的建筑,在其视觉造型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平原建筑的特色.为深入了解当地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的特色及其因果关系,文章从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风格雷同,千城一面现象内在原因的分析,指出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是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必然方向;并分析了新地域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其创作方法,指出新地域主义建筑的创作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区别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地域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7.
姚瑶  苏继会 《工程与建设》2011,25(2):178-181
文章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的比较来研究纪念性建筑的创作方法,并探究中西纪念性建筑艺术表达上的差异及审美差异性的文化根源,以及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纪念性建筑创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林顺福 《海峡科学》2022,(12):69-72+114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高差较大的山地上进行建筑活动是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处理场地高差、协调周边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通过分析山地建筑的设计策略,结合工程实践,从场地设计、交通组织、接地形态、山屋共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共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灰空间"作为融合建筑内、外部的过渡空间,具有丰富的空同形式与绿色的生态功能,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建筑创作中,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灰空间"概念、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化地利用"灰空间"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井冈山大学幼儿园为对象,分析了建筑师如何在用地紧张与场地地形较为复杂的条件下,通过建筑空间的有效组织,利用场地现状的高差资源,在井冈山大学的校园空间中创造出与场地具有较好关系的山地建筑。在建筑的功能、空间、流线的组织等方面,考虑了场地的特殊性,对场地做出了相应的回应。结合幼儿园设计,对山地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