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长毅  程克明 《科学通报》1997,42(19):2102-2105
<正>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与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赵长毅 《科学通报》1994,39(21):1979-1979
吐鲁番-哈密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重要成果,找到了一系列的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其主力油气源岩确认是盆地内中下侏罗统煤及煤系有机质.本区煤及煤系有机质显微组分组成以镜质组为主,其含量占总有机质的40%—95%,一般为60%—80%.镜质组中又以无结构基质镜质体为主,见少量的结构镜质体;惰质组分含量变化为0.4%—89%,一般为10%—25%,半丝质体含量高是本区惰质组组成最主要特征;壳质组分含量为0.8%—23%,一般为5%—15%,主要是孢子体、角质体和木栓质体,树脂体及藻类体偶见,还可见到沥青质体、渗出沥青体,并见有较多的碎屑壳质体.  相似文献   

4.
显微组分的成烃作用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贤明 《科学通报》1991,36(3):208-208
烃源岩的成烃作用模式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亦是油气研究的最终归属。目前国内外所提出的干酪根成烃模式不下十种,然而没有一种是以显微组分成烃作用为基础。自然界不同类型干酪根由数种不同成因、不同性质的显微组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要深入了解干酪根的成烃规律,有必要剖析组成干酪根的各个显微组分。本文应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我国陆相烃源岩中十种主要显微组分的油气生成规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其成烃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肖贤明 《科学通报》1991,36(16):1241-1241
烃源岩的生油门限及油气生成规律主要受控于其显微组分组成。处于同一烃源岩中的不同显微组分会具有不同特征的“液态窗”,尤其是生油门限差别明显。要客观认识显微组分成烃作用的差别,有机岩石学是唯一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详细研究了中国典型烃源岩显微  相似文献   

6.
激光拉曼光谱碳质地温计——一种新的古地温测试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凯 《科学通报》1992,37(14):1302-1302
一、引言 沉积有机质是一种主要受古地温影响变化十分敏感的物质。长期以来,有机质中镜质体反射率(R~0)被广泛应用于判别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乃至计算其演化过程的形成温度。近来的研究发现,镜质体反射率(R~0)在地质应用上仍存在许多问题:(1)在前泥盆系地层里,特别是在海相地层中不存在真正的镜质体;(2)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经过相同热演化后,它们之间镜  相似文献   

7.
经多年反复实验和改进,建立了高真空条件下、球磨机碎样、不经水介质直接收集解析气的装置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大气污染、粉碎热解以及经水介质集气等各种干扰因素,使所获解析气中的烃类气体体积百分含量大幅度提高,最高可达80%以上,碳同位素系列可实测至δ13C1~δ13C5.利用新建立的装置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判识烃源岩类型,与应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判识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利用天然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作为判识母质类型的参数是可行的;(2)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计算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Ro值与烃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吻合极好,证实了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热演化程度的对应关系是可靠的;(3)首次建立了天然气气-源直接对比方法,运用自然源岩样品解析气的实测δ13C1和实测Ro值建立的lgRovsδ13C1表达式,为油气勘探区进行精细油气源对比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测定新煤级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楠生 《科学通报》1992,37(22):2072-2072
本文通过对系列煤级的镜质体中芳烃馏分的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提出激光诱导荧光谱中某些荧光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煤级的指标。在缺少镜质体颗粒的海相地层和高成熟度沉积有机质的研究中,这种新参数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飞宇 《科学通报》1993,38(23):2164-2164
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类型,自从吐鲁番-哈密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后,煤和陆源有机质作为生油岩在我国进一步受到重视,本文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的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八个地区(南华北、吐哈、长广、准噶尔、莺琼、大民屯、珠江口、伊通)五百多块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全岩和干酪根样品的详细分析,讨论了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的特色、有机组分分类和有机岩石学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史宝光  沈平  王晓锋  郑建京 《科学通报》2013,58(5-6):479-484
经多年反复实验和改进, 建立了高真空条件下、球磨机碎样、不经水介质直接收集解析气的装置和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大气污染、粉碎热解以及经水介质集气等各种干扰因素, 使所获解析气中的烃类气体体积百分含量大幅度提高, 最高可达80%以上, 碳同位素系列可实测至δ13C113C5. 利用新建立的装置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 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判识烃源岩类型, 与应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判识结果完全一致, 说明利用天然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作为判识母质类型的参数是可行的; (2) 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计算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Ro值与烃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吻合极好, 证实了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热演化程度的对应关系是可靠的; (3) 首次建立了天然气气-源直接对比方法, 运用自然源岩样品解析气的实测δ13C1和实测Ro值建立的lgRo vs δ13C1表达式, 为油气勘探区进行精细油气源对比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条件下镜质体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活化能随镜质体类型、结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均质镜质体裂解活化能最高而基质镜质体活化能分布相对较低.而由不同类型镜质体裂解生成的甲烷均具有非常相似的碳同位素分布,热模拟早期δ^13C1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晚期逐渐上升,更高温度热解时保持平衡或略有下降.由此可见镜质体的热解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时间、温度及总碳同位素值的控制,而镜质体结构及活化能分布对碳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早期δ^13C1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镜质体的不均质性或在不同的活化能区间^12C-^12C及^12C-^13C之间的活化能差值(△E)有所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用干酪根红外光谱划分烃源岩有机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平  罗平  李晋超 《科学通报》1998,43(5):544-547
干酪根红外光谱不仅在宏观上可以划分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而且能很好地区分烃源岩形成环境,反映有机相的差异。本文提出了干酪根脂族结构指数和芳香族结构指数,划分出煤沼相,湖泊-煤沼过渡相和湖相三种不同的有机相。同时,这些参数也很好地反映了有机质类型成烃潜力和烃类产物类型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奥陶系类Ⅲ型烃源岩及其生成天然气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塔里木盆地烃源岩的评价和研究中,发现成熟阶段的奥陶系地层中存在一种以生成轻质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烃源岩,其主要生物构成为底栖褐藻类,其显微组分构成,组成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具有类于腐殖型生烃母质的特点,生成的天然气也与腐泥型天然气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优质烃源岩, 坪洲组是香港及其周边地区惟一出露的中-新生代沉积岩, 坪洲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 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9%, 氯仿沥青“A”含量0.14%~0.24%, 总烃含量880~1800 mg/g, 烃转化率在5~9之间, 热解氢指数达400~600 mgHC/gC, 显示为优质烃源岩的丰度特 征, 层状藻类体是坪洲组源岩的主要有机显微组分, 地球化学特征亦显示了坪洲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Ⅰ和Ⅱ1, 含有较丰富的伽玛蜡烷和g, b-胡萝卜烷及C24四环萜烷, 表明其形成于咸水和半咸水的沉积环境, 且该套烃源岩处于成熟期的生油窗阶段, 源岩裂隙方解石脉中有机包裹体的大量存在表明了其已经生成了一定数量的石油并发生了二次运移. 坪洲组地层厚度大, 优质烃源岩的厚度在200~300 m以上, 表明其油气生成潜力十分可观. 坪洲组优质烃源岩的发现, 对我国南部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相沉积盆地广为发育盐岩,盆内油气藏多与盐岩有关.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海相沉积盆地,该区以往的盐构造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作为良好盖层的封堵性能和作为构造圈闭的盐相关构造.实测表明,盐岩热导率远大于普通沉积岩(约2~3倍),盐岩这一强烈的热物性差异必然会对盆地地层温度分布及烃源岩热演化产生显著影响,但该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基于系列理论模型和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定量探讨了盐构造的热效应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盐体会造成盐上地层显著增温(3%~13%)和盐下地层降温(11%~35%),进而分别加速盐上烃源岩和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盐体的热导率、几何形态、厚度和埋深是控制地热异常幅度的主要因素.异常范围与盐体尺寸有关,横向上可达盐体宽度的2倍、垂向上为盐体厚度的2~3倍.盐构造使得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地层温度显著降低,造成盐下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降低约18%,从而有利于盐下深层油气的保存.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的盐构造在埋深、厚度、成分和构造变形样式等方面均存差异,这可能是造成该区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时空差异分布的原因.上述盐构造的热效应对中国海相沉积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地壳厚度的研究——三维重力反演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光夏 《科学通报》1990,35(24):1892-1892
布格重力异常可以看成地面观测点以下,不同规模、不同密度和不同深度地质体引力效应的总和。换言之,在布格异常中,混有地壳浅层和深部的信息。台湾既有前第三系变质岩,也有第三、第四系沉积岩。一些地层夹有混杂岩、蛇绿岩和外来岩块.特别是还存在着大量密度倒置的推覆体(毕庆昌,1989)。面对如此复杂的三维图象,怎样从布格异常中提取深部信息呢?  相似文献   

17.
肖贤明 《科学通报》1990,35(16):1250-1250
层状藻类体,又称无结构藻类体或藻类体B、是腐泥煤、油页岩及生油岩中一种常见显微组分。在我国尚无公开报道,本文对我国陆相油、气源岩作了详细有机岩石学研究,鉴定出了这种显微组分,并对其产烃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该区平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具有下段高于上段、泥岩高于泥灰岩和灰岩的分布特点,有机质类型绝大多数属于腐泥型,石板沟和桌子山剖面有少数样品为腐殖腐泥型特征,为进一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基础.另外,采用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方法和稀土元素分异程度的测定资料分别对该区古盐度和沉积速率进行了推算,研究了水体和沉积速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控制作用,认为水体盐度与有机质丰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而对有机质类型影响很弱;沉积速率与烃源岩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之间也有直接联系,沉积速率慢,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相反沉积速率快,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这为预测有利烃源岩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库车煤成烃前陆盆地冲断带大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库车拗陷是一个发育中生界三叠至侏罗系煤地层的前陆盆地, 通过对库车拗陷煤成烃前陆盆地的研究认为, 含煤地层的烃源岩丰度高、厚度大, 具有以生气为主的母质类型, 能够提供充足的气源; 其次, 尽管以挤压为主的前陆逆冲断裂带十分复杂, 但仍能形成完整的大型的构造圈闭, 同时逆冲断裂带是沟通深部源岩的通道; 而上部地层发育优质的膏泥岩盖层是大气田形成的关键. 受前陆盆地控制的源岩生烃史和前陆逆冲带的发育过程, 决定了大气田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现了多个高含硫化氢的大型鲕粒岩气藏,天然气探明储量已超过5000×10^8m^3.由于该区烃源岩层数多且演化程度高,受到TSR的蚀变改造,因此气源一直难以确定.在天然气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油气地质、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成藏充注与调整、以及天然气混合作用与次生蚀变等因素,认为飞仙关组气藏的主力气源是二叠系龙潭组烃源岩,其次是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由于圈闭形态与不同烃源岩生排烃时期的匹配差异,造成各气藏天然气成因的差异,其中,普光气田主要捕获了龙潭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混有志留系生成的原油裂解气,而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以志留系生成的原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龙潭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