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泽群  朱作言 《科学通报》1999,44(20):2182-2186
用地高辛标记鲤鱼基因组DNA重复顺序CR1,对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L.Xingguored var)。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R1的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兴国红鲤一些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对鱼类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以及重复顺序CR1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B染色体的特性,提出了植物B染色体的细胞融合起源的假设。此假设是以两个细胞的融合为前提。它认为:两个异周期的花粉母细胞进行染色质的穿壁和切割,切割出的带着丝粒的染色质片段经过长期的结构变化,适应形成现在的B染色体。并提出了此假设的验证方法和B染色体起源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通小麦7B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和低拷贝专化DNA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7B单体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显微分离出7B染色体。经蛋白酶K和DNA拓扑异构酶I处理后进行1 ̄3轮DOP-PCR扩增,产生了150 ̄700bp的连续DNA片段。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的DNA源自小麦基因组。将大于200bp的第3轮PCR扩增产物(50μL)克隆后,可产生20000个重组克隆。对随机选取的50个克隆分析表明,其中21个克隆产生了大小为240 ̄600bp  相似文献   

4.
利用C基因组C0t-1 DNA比较分析稻属A, B, C, D基因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伟侦  覃瑞  李刚  何光存 《科学通报》2006,51(12):1422-1431
以药用野生稻(CC) C0t-1 DNA作为探针, 对其自身体细胞染色体和栽培稻×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F1, 回交后代BC1以及宽叶野生稻(CCDD), 高秆野生稻(CCDD)和斑点野生稻(BB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在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中, 同源染色体呈现相似的C0t-1 DNA杂交带型, 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同源性聚类. 对F1 (AC)和2个BC1 (AAC和ACC)的杂交实验中, 在不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C0t-1 DNA探针能清晰地鉴别C组染色体, 而在A组染色体上信号分布很少, 说明A基因组与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中高度重复序列同源性较低. 此外, 对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3个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FISH分析, 在24条C组染色体上均可观察到较强的杂交信号, B和D基因组的24条染色体上信号较少, 但在D组染色体上的信号较B组染色体的多, 说明D与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B与C基因组的近. 进一步分析发现, 高杆野生稻D组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要比宽叶野生稻D组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多, 说明高杆野生稻的D基因组与C基因组的同源性要高, 这可能是高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同属于CCDD染色体组型但可区分为不同种的原因之一. 上述结果表明, C0t-1 DNA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和依赖基因组型的特异性, 利用C0t-1 DNA作探针更能有效地对不同基因组进行FISH鉴定. 同时, 本研究采用F1植株和BC1植株, 即1个二倍体和2个三倍体人工选育杂种, 与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进行了基于C基因组C0t-1 DNA杂交的比较分析, 对稻属异源四倍体的可能起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布和朝鲁 《科学通报》2003,48(7):737-742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 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SRES)的 A2 和B2方案, 通过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讨论东亚季风气候在21世纪后30年中的变化, 其主要结果如下:全球变暖导致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和冬季海-陆温差减弱, 进而使东亚季风环流在夏季加强, 冬季减弱. 江淮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强, 其后者的增强更为显著, 使得东亚季风区的夏季多雨区向北延伸. 东亚季风区9月份的降水量在两个方案中都显著增加, 说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东亚季风区的多雨季节将延迟一个月. 华北地区降水量在7, 8和9月份的年际变率显著增强, 说明华北地区将经历比现在更大的降水年际差异, 遭受水灾的可能性要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