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文是鲁迅的文体。文章仅从鲁迅杂文的修辞着手,谈谈鲁迅杂文中常用的主要修辞以及鲁迅杂文修辞运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鲁迅杂文的社会性历来为研究者所看重,但我以为真正能够体现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应该是其“个人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强烈的抒情色彩使鲁迅杂文成为诗与政论的结合,坦诚地抒写自我内心世界更带上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杂文曲笔艺术的倡导者和躬亲实践者。曲笔艺术的确立促成杂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坛。杂文的曲笔艺术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能为进步作家利用杂文参加战斗,逃避政治迫害。鲁迅杂文主要从思路构建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运用了曲笔,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将鲁迅杂文的“形象化”说理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是我国从“五四”到抗日前夕的光辉史诗,也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同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投枪、匕首。尤其是他后期的杂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战斗的锐利武器。毛主席曾多次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鲁迅的杂文,有时甚至举出具体的篇名,指出学习的重点。一九七六年他老人家在重病期间还号召我们“读点鲁迅”。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好,作为教师还必须努力教好,务使学生通过对鲁迅杂文的学习,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彻底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文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发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5.
提起新旧文化剧烈斗争的二、三十年代,人们最不能忘记的还是那一篇篇出自鲁迅笔下的战斗杂文。鲁迅赋予了杂文以无愧于时代的文体精神——“鲁迅风”。这种文体在中国人民“篇离自己的疮瘤”,实现觉醒解放以及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中,包涵着深邃的政治历史意识,代表着当时最广泛的民众意见,是民族大众的代言载体。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有很多抒情成分,但最具有特色的是基调低沉、外冷内热的抒情风格,这种抒情风格是鲁迅人格和人生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杂文七篇。这些杂文内容深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题材和形式多样,语言尖锐、泼辣、生动、形象,善用反语。鲁迅的杂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不朽作品。这些杂文,就文体而论,有纯粹政论的;有叙事、抒情夹认论的;有以明述事理为主的;有序跋形式的,学生不容易把握它的特点。这些杂文,内容深刻,写作时间距今比较久远,学生不明写作背景,对有的内容学生弄  相似文献   

8.
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同反动势力搏斗的主要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曾经这样赞美说:“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对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9.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卓有建材的文学史家;他不仅在小说和杂文创作方面起到了新文学的奠基石作用,而且在文学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鲁迅一生涉猎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且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水浒传》就是他比较关注的一部作品。 纵观鲁迅先生对《水浒传》的有关评论,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杂文创作中。鲁迅先生的杂文,大量运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材料,以增加杂文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更好地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在鲁迅杂文中,涉及到《水浒传》的主要文章有:《流氓的变迁》、《谈金圣叹》、《看书琐记》、《“大雪纷飞”》等。其中前两篇主要论及的是《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在《流氓的变迁》中,鲁迅指出,宋江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  相似文献   

12.
从五个方面分析鲁迅杂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认为鲁迅的论辩性杂文则常常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收到良好的论辩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通过茅盾、鲁迅三十年代杂文的比较,探讨他们的杂文在思想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敏锐地反映现实,是茅盾和鲁迅的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第一个共同特征。三十年代是民族危难深重的时代,侵略与反侵略,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尖锐激烈。茅盾和鲁迅一样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抨击日本侵略者。他的许多杂文控诉了日寇的血腥罪行,喊出了人民的愤怒吼声,如《血战后一周年》,《紧抓住现在》,《惊人发展》等。他的《把握住几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是诗和政论的结合,是深刻的思想、崇高的情感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晶,尤其是鲁迅后期的杂文,更纯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满着真知灼见,具有砍钢削铁的说服力和追魂摄鬼的感染力。这是一部“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更是一座永具魅力的艺术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生共创作了700多篇杂文,后来编为16本集子出版,这些集子各具特色的名称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而已集》:1928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27年创作的杂文29篇。附1926年创作的杂文1篇。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绝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唐诗作出过很高的评价,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利用了唐诗资源.受唐诗的影响,鲁迅写了很多无题诗,用唐诗作典故丰富了自己旧体诗的语言,并继承了唐诗中杜甫诗的史诗性.大量唐诗的引用和化用还增强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鲁迅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过去研究界一致认为是“回忆性散文”。但实际上“回忆”并没有成为笼罩“叙述”的一种氛围.而只是一种对“今天”进行观照的距离移动。“过去”在鲁迅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是一种对现实的观照物,是对未来的警示,因而“回忆”与“杂文”是交织互渗的。《朝花夕恰》的文体核心正是这种“杂文方式”:一是“回忆”的功能是在“杂文方式”中显示的;二是主体的叙述性是在“杂文方式”中展开的。这也同时构成了鲁迅叙事散文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时间筛选文学。历史选择文学。鲁迅的杂文,随时代变迁,历史演进,一直保持着盛旺的生命活力。以往许多评论者,在论及鲁迅杂文历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楚辞     
鲁迅一生对于革命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开辟了崭新的方向。不光在小说、杂文、翻译等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就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和诗歌创作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本文仅从“鲁迅和楚辞”这一角度出发,作一管窥蠡测。 (一) 屈原是鲁迅极为喜爱的古典诗人。鲁迅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读楚辞。许寿裳回忆,鲁迅在日本求学时购买了不少书籍,而尤其珍惜的就是一本线装的日本印行的《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