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恩来长期任总理职,为新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铁路是先行部门,对经济建设、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举足重轻。在指导铁路建设时,周恩来提出了三项原则:既加大投资,又不操之过急;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支持铁路建设;铁路要与其它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发展。周恩来还亲自参与解决铁路重大问题,如恢复旧线,大力建设新线;排除“文革”干扰,确保行车安全;加强铁路的集中统一管理,严守规章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怀念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之际,我们可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通过对周恩来思想发展过程的具体研究,了解其成长的内在文化动因,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育肩负新的历史重任的一代青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指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如何建构中国新文化所作的初步回答。它是在我国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和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塑造和西学的影响以及对救国救民真理的追求为周恩来早期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准备了重要条件。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一个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思想体系 ,集中反映了周恩来对近代中西文化的认识。周恩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并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善于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敢于融合西方有价值的新学说。但这一阶段的周恩来 ,毕竟还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他还不可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地分析中国的社会 ,因而也不可能指明发展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曾广喜 《科技信息》2010,(10):51-51
周恩来是新中国家庭美德的典范,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尽心尽责的关怀和照顾岳母;与妻子互敬互爱,提出"八互",即"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一生坚持,始终如一;他一面悉心关怀后辈的成长,一面严格要求,几近苛责;始终把革命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鞠躬尽瘁。周恩来的家庭观,对当前问题重重的家庭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管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日趋成熟,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具有实事求是、科学管理、强调民主、适应时代发展、立足本民族的特色。周恩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党建、行政、经济、教育、科技、人才和自我管理7个方面,对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其他无产阶级领袖一样,他也经历了一个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思想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就在五四运动前后,周恩来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由一个进化论的信奉者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管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日趋成熟,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具有实事求是、科学管理、强调民主、适应时代发展、立足本民族的特色。周恩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党建、行政、经济、教育、科技、人才和自我管理7个方面,对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哲学思想中独树一帜的辩证思维方法,也是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生涯中,创造性地处理国内外各种矛盾分歧的结晶。"求同存异"思维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继续大放光彩,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翟隽 《世界知识》2021,(1):71-71
杨福昌大使是我国中东外交的开拓者、践行者和贡献者。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公派赴埃及学习阿拉伯语的留学生,行前两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外交官。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阿拉伯语翻译,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多年奋战在中东外交一线。  相似文献   

10.
试论周恩来科技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元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15-115,117
周恩来自幼年就十分关注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不断发展,成熟,终于形成丰富而系统的科学技术思想,他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间,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外交政策和外交基本原则已经确立,并逐步付诸实施。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决策人、指挥者和实践家。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实践证明,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外交家,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论述周恩来同志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国家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归纳了周恩来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周恩来民主思想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加速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了稳定性和可行性,而且对现今的民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秋涛 《科技信息》2009,(23):137-138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活动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辉煌的一部分,与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和卓越的外交家,周恩来精通国际事务,他善于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和它们的对华态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各国不同类型的政党工作,以推进我国总体外交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开始关注军队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创建革命军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许多有益的、独创性的探索,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表现在工作中运用协商民主原则、思想上倡导协商民主理念、目的是为了全民族利益等方面。这些思想是周恩来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 ,以其远见卓识和人格风范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93周年前夕,外交学院和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共同召开了学习《周恩来外交文选》研讨会。40多位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教授、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直接领导人和决策者,他对战后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作过深刻的研究和论说,为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18.
当刘少奇在1950年1月中旬得知胡志明秘密抵达中国境内后,即指示中国有关部门派人护送胡志明安全来京。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此时都在莫斯科访问,在刘少奇的精心安排下,胡志明又前往莫斯科。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拜会毛泽东和周恩来,请求中国的援助,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希望能够得到苏联的援助。斯大林对毛泽东说,他希望援助越南抗法战争这个职责还是主要由中国来承担。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3,(20):44-45
1、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2、1984年4月2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总统里根。
  3、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中国。迎接他的是周恩来总理,两国友好交流的大门就此打开。
  4、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总统尼克松在飞往杭州的专机上交谈。
  5、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邓小平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在一次为期八十天的旅行中,访问了欧亚十一个国家。这次访问,成功地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寻求友谊、寻求和平、寻求知识”的愿望,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于1956年11月18日离开北京,前往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印度、缅甸和巴基斯坦,接着访问了苏联、波兰和匈牙利,最后又访问了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1957年2月12日,他们回到北京。作为随行记者,我们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在亚洲各国的旅行。这的确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在每一个国家,使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首先就是人们给予中国客人的热烈欢迎。我们觉得,周恩来总理之所以受到这样热烈的欢迎,是因为——正如好些位主人曾经指出——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