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对花后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与转运、收获指数及籽粒灌浆过程中茎、叶、颖壳、籽粒的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穗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升高的趋势;灌浆期到成熟期无明显趋势。开花期,不同干物质转运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为"茎叶穗";冬小麦不同器官转移的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叶片最大,其次是茎,穗部最小;施氮处理下,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全氮含量在茎、叶、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颖壳中的全氮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冬小麦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为茎颖壳叶籽粒,施氮量在150 kg/hm2处理下,冬小麦各器官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试验中选用的2个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号干物质的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小偃6号;施氮处理下,小偃22号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显著高于小偃6号。小偃22号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株行距配置方式对棉花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5种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层次各器官干物质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配置A的营养器官在蕾期和花期10~20cm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盛铃期和吐絮期30~40cm积累量最大。配置A的生殖器官在花期和铃期30~40cm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盛铃期和吐絮期40~50cm积累量最大:配置B、C、D、E各层次中干物质积累的分布规律波动较大。2)配置A有66.9%的根量集中在0~10cm深的土层内,配置B、C、D次之,配置E最少。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人工羊草地的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羊草地上进行氮、磷、钾肥料实验,研究施肥对羊草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施氮肥效果好,产草量达9.65t/hm~2,较不施肥增产2.75倍,较单施磷肥和钾肥增产71.0%和84.0%;肥料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氮、磷肥配施较单施氮肥和磷肥增产19.6%和105.3%,氮、磷、钾肥配施最好,产草量达14.11t/hm~2,较氮、磷肥配施增加16.5%,较单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6.6%,117.6%和122.7%.施肥可显著提高羊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单施氮肥羊草的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较不施肥增加7.51,2.98,2.99倍;氮、磷、钾肥配施的养分积累量最高,氮、磷、钾较单施氮肥分别增加15.3%,27.9%和36.6%.  相似文献   

4.
庹必新 《遵义科技》2005,33(3):33-35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氮、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亩施钾肥25公斤增产效果最佳,亩产可达1056.7公斤/亩,比对照不施钾肥亩增543.3公斤,增收384.72元。其次为亩施钾肥20公斤,亩产达970公斤/亩,亩增456.7公斤,增收320.56元。亩施钾肥30公斤,亩产达840公斤/亩,亩增326.7公斤,增收201.36元。以施钾肥25公斤投产比最合理,为1:3.52。  相似文献   

5.
从水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淀粉及组分含量等6个方面着手,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为主线,阐述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氮条件对燕麦氮素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燕麦的氮水高效利用机制,以内蒙古主栽的2个燕麦品种白燕2号和白燕7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溉和干旱条件下分别设3个不同氮素处理,考察燕麦在不同水肥条件下对氮素吸收运转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存在较大影响.相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灌溉条件下明显多于干旱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增多,各营养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增加;而氮素转移效率、转运氮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增施氮肥反而会对氮素转移、转运和利用产生抑制作用.由此得出只有适量施氮时才可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早丰1号品种的大豆植株为材料,在生育期间内分析根、茎、叶和花荚等器官的干物质、含N化合物、还原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根据各器官干重增长情况,大豆生育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开花末期以前,以合成有机物为主,绝大部分有机养料供给营养器官用;第二个时期是在开花末期至幼荚形成期,有机物的合成与有机养料分配到生殖器官同时进行;第三个时期是幼荚形成期以后,主要是把有机养料从营养器官送到生殖器官中去。叶片是营养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干物质多,供给花荚的有机养料也最多而且最早。茎在蔗糖和淀粉的积存和分配至花荚的作用也较大。根部不明显。以有机养料百分率来说,大豆植株在开花初期以前积累碳水化合物,但含N化合物减少。到开花盛期,除个别外,各营养器官的主要有机物都下降。结荚期以后,营养器官养料降低,花荚养料增多。以有机养料绝对含量来说,开花之前各器官的有机物累积缓慢,开花期则大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含N化合物,以后淀粉也迅速积累。  相似文献   

8.
氮肥与磷钾肥配施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花菜施用氮、磷、钾肥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施氮肥对青花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青花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也明显增加.在施氮的基础上配施磷、钾肥,不仅能显著提高青花菜的产量,而且能明显减少施氮对青花菜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连续2年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盐桥钾肥(氯化钾)与进口钾肥(氯化钾)在小麦上的效应明显,盐桥钾肥〉独联体钾肥〉加拿大钾肥,分别经对照增产20.9%、16.9%、7.9%。大面积示范印证,国产钾肥增产幅度为14.8%-15.2%。施钾肥能提高土壤速效钾,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在旱地黄泥土连续施盐桥钾肥钠离子有所下降,但对作物生长,土壤结构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11.
施肥量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无机氮供应也愈多.但烤烟根部以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对烟株生长前期的根部以及整株体内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而后期则表现出促进.打顶前烟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打顶后总体上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间增加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适宜施氮量及其以下时,烟株打顶后体内的氮素累积量与打顶时相比增幅不大,而过高的氮肥施用水平会导致烟株生长后期体内有过多氮的积累,致使中、上部叶片变厚、叶片扩展不好,而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以纯氮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生长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定期采集紫苏样品,测定株高、叶面积、各器官干物质累量和分配情况,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叶片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相似,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呈现“慢—快—慢”生长趋势,出苗后70-80 d出现株高增长高峰,高氮处理(N20,N15,N10)紫苏株高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80-100 d全株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N5,N10处理,紫苏全株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100 d,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均达到最大值,N10和N5处理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氮肥处理紫苏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没有明显的区别。本试验条件下,紫苏施N量以75-15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锌钼微肥对鲜食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栽培条件下不同的锌钼微肥处理对鲜食油菜鲜重、干重、叶绿素、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锌钼微肥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鲜食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以单施钼肥对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最有利.以锌钼微肥配施对增加鲜食油菜的干重、鲜重、叶绿素、Vc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最有效.同时表明,在试验时期内油菜移栽后25~32天生长和品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试验中,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量,N、P、K含量和吸收量均以A处理(NPK复合肥+牛粪)最高,其与CK(NPK复合肥)、B(NPK复合肥+秸秆)、C(NPK复合肥+低硼)、D(NPK复合肥+高硼)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烤烟生长发育最优,N、P、K含量与吸收量_达到稳定阈值,分别为1.96%,0.25%,4.82%与5.22,0.65,12.89 mg/plant.施加农家肥和硼肥均使烤烟各器官中硼的含量有所增加,尤以施加高硼的D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年对两个春小麦品种试验研究,说明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强度以拔节至灌浆盛期最大.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全株、主茎、穗、茎和分蘖是S型曲线,叶片、叶鞘和全叶干物质积累呈抛物线.全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主茎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消长动态一致.开花后伴随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其他非经济器官干物质积累呈有规律的向籽粒转移.叶、鞘、茎三者转移量,叶片>叶鞘>茎,它们转移总量占籽粒重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河南地区夏玉米在水肥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在各生育期内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投入氮肥可以使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是增加不是没有限制的,当水分不足时,过多的氮肥反而会造成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的下降,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也符合这个规律.因此,肥料用量在配合适当水分的条件下,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氮素的吸收、累积,而且能够提高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有利于玉米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情况和产量等特征,为区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6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大田试验,选取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照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垄向南偏西20°、种植间距为0.4~1.25 m的高光效和垄向南偏西20°的高光效小垄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气候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高光效处理与高光效小垄和对照比,有较高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收获指数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更好,抽穗之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更高。可见,高光效种植方式对于产量有提升作用;垄向调整和株行距共同作用对于干物质积累和雌穗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选择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西南山区主推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取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对青薯9号产量、单株重与株高之间的综合效应,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表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单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单株重的影响排序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对株高的影响排序为:种植密度氮肥钾肥磷肥。计算机频数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为4 543~4 691株/666.7 m~2,尿素施用量为11.85~12.54 kg/666.7 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32.2~32.85 kg/6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为37.415~42.08 kg/666.7 m~2时,青薯9号产量在1 900 kg/666.7 m~2以上,单株重在0.51 kg/株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堆肥工艺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油菜秸秆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同辅料混合(三组实验R1、R2和R3中的油菜秸秆比例(湿重)分别为45%、65%和85%),研究了油菜秸秆比例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d的堆肥过程中,R1、R2和R3的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过程前期,堆肥结束时分别达到34.06%、35.57%和39.78%.通过比较三组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理化性质,可知R3最终样品满足了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且堆肥过程中氮损失最少;其最终堆肥产品中未检测出NH_4~+,总N含量、NO_3~-浓度和GI值分别达到2.17%、1,844.93mg·kg~(-1)干重和102.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