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代以来的武舞,以歌咏战争来歌颂本王朝以武力平定天下,用在祭祀场合。以后又有用以欣赏的表现战争、表现武力的舞蹈。以后又有诗作叙写现实的武功,诗人以艺术表演来显示武功,至此,文学艺术中对武功的表现实现了从武力崇尚到艺术表演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和平是人类千万年的向往,但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是源于文明的冲突,也不是源于利益的冲突,战争源于不民主的规则体系。专制政权长期未能创造必要的价值,又以极其不公平的方式分配它们,因而除了用武力维持社会的安宁外别无选择。独裁者们习惯于用武力处理国内社会关系,只要形势需要,他们也将在对外政策中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因为没有任何制度或习惯会阻碍他们如此行事。要减少和消除战争,必须从消除不民主的规则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3.
納粹德国自今年五月下旬恫嚇捷克失败以后,便加緊作战争的准备,後史藉名大操,实行动员,要用武力来呑併蘇台德区。在纽倫堡国社黨大會中,希特勒戈林等自誇军事和准备都已完成。其实,希特勒这种对外军事冒险和事前的准备,不但得不到德国民众的拥护,而且引起他们的反对,有种种事实可作證明。  相似文献   

4.
在唐丽战争中,有众多蕃将都参加了伐丽战争,且绝大多数将领都与原部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拥有数量不等的部落兵。唐朝征召部落兵参战有两个目的:一是唐朝府兵孱弱,没有战斗力,不得已借助异族武力;二是唐朝想利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的策略,尽量消耗“异族”力量,减少他们与中央对抗的资本,保全中原王朝的武力。但事与愿违,当新的危机出现时,府兵不堪攻战,而归附的异族部落又大量消耗,唐朝往往又陷入难以应付的窘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所谓"造反",就是靠武力推翻朝廷,夺取帝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每一次朝代更替,几乎都是大规模战争的结果。而在推翻前朝政权的战争中,不知多少人在通往龙椅的险途上浴血搏杀,或死于竞争者的刀剑之下,或踏着失败者如山的尸骨登上龙椅,当上了皇帝。纵观历史,靠武力夺取帝位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俄国征服了中亚腹地以后,开始了对土库曼斯坦的征服.英国于19世纪70年代也开始在土库曼斯坦的活动.俄国对土库曼斯坦的征服分两步进行,在武力征服了阿哈尔帖克绿洲之后,用外交手段夺取了莫夫绿洲.英国在土库曼的争夺中处于保守地位.最终,英、俄在牺牲阿富汗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将阿富汗作为缓冲地带,避免了英俄的直接战争.  相似文献   

7.
韦皋镇蜀21年,服南诏、摧吐蕃,为蜀地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顺利解决了唐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问题,使唐政府无西顾之忧.韦皋之所以能够成功招抚蛮獠、调整民族关系,究其原因正是以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为基础的.而诸蛮的归附又大大削弱了吐蕃的军事实力,为韦皋在唐蕃战争中由被动转向主动并最终走向胜利提供了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又都是以军事胜利为基础.民族政策的顺利执行是以军事胜利为基础的,武力因素才是韦皋成功镇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吴佩孚主导的直皖战争,一些偶发因素影响了其进程;援鄂战争中,所传吴佩孚掘堤放水之说不实;洛阳全胜时期,昊佩孚也并非像外界所说那样迷信武力统一,故有“孙、昊、蔡”的联络;报纸上对南口战役所载血战数日,伤亡惨重,事实上多有夸大之词.  相似文献   

9.
美帝国主义从来总是依靠政治欺骗和妄图凭借武力以至挑起战争来推行它的侵略和奴役政策的。肯尼迪政府比起它的前任来,在这方面则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更大的疯狂性。肯尼迪在上台后的第一个预算咨文中就提到,军事是外交的后盾。其后他又悍然叫嚣:“在我们这一代没有通向和平的捷径,……归根结蒂,维  相似文献   

10.
以陆荣廷、桂系为代表的武力派,在1918年军政府改组问题上,与国会政派的政治较量,既彼此冲突,又时有合作,体现了中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的转型时期,武力派与国会政派各有优势,宗旨利害交互作用,彼此牵制,以及武力政治与政党政治交织渗透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魏晋都督将军究竟有哪些权力,史无明载。从都督将军僚属的选辟、和平时期都督将军对军队的管理及战时都督将军之军事指挥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最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不仅创立了系统的军事思想体系,而且丰富和创新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文中从军事文化的军事价值观念、军事战略文化、军事思维方式三个构成要素对孙子在军事文化上的创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即"利动"为基点的军事价值文化、"诡道"为核心的军事谋略文化、思辩为特征的军事哲学文化。这对我们研究孙子的军事文化智慧,提升中国军事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显军  肖文光  张连峰 《科技信息》2007,(17):19-19,108
信息战人才是取得信息化战争的决定性力量,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探明信息战军事人才的类型和培养途径对于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明确信息战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信息战人才培养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晶晶 《科技信息》2011,(27):150-150,141
在军校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配置应当遵循党的领导、学术优先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并通过制度化的规制,合理划分、规范运行、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建立创新型军校这一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林榕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52-53,55
军事惩罚制度是历朝各代建立政权时乃至巩固政权之后都相当重视的一个部分,而各朝历代能够建立政权乃至巩固政权,军队是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对军事违法所进行的惩罚尤为受到关注。沿着军惩制度发展的轨迹,直至明清时期的完善系统化,通过对比前后军惩在立法上的不同来阐述军惩制度到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仿真技术在战时车辆装备保障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在战时车辆装备保障中主要应用,建立了战时车辆装备保障仿真模型,阐述了基于离散事件的仿真策略在战时车辆装备保障中的应用.最后针对某一战时车辆装备保障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并运用相应的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7.
吴氏在西北的抗金活动 ,挫败了金人入蜀的图谋 ,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 ,牵制了金人南下进攻南宋的行动 ,为巩固南宋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吴善打硬战 ,在与金人交锋中创造出一系列著名的战例。他们熟悉战争规律 ,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和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的战术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宝库。他们以抗击侵略为己任 ,不卷入政治斗争 ,不争战功 ,不炫耀战绩 ,具有古代军人可贵的精神风范。他们的抗金活动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军队形象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明了军队形象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接着分析了当前影响军队形象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了塑造良好军队形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代武举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进一步发展了唐朝以来的武举,确立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中正式加入了程文试,体现出对军事人才的文武并重的趋向;朝廷开办的武学把军事人才的培养纳入到教育系统中,填补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一项空白.武举制度体现出了种种进步趋向.由于时代所限,其实践操作中如武举人的入仕问题、录取人数方面仍体现出了种种弊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宋代社会,辩证地认识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