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课题针对都市型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掘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科技含量和观光展示效果;集成创新适合于都市观光农业等设施蔬菜现代化生产新技术,拓展设施农业的价值空间,实现设施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有机融合;通过引入绿色能源、高风味品质栽培、省力化栽培、长季节栽培、低成本生态复合基质无土栽培、水肥高效利用栽培、废弃地和沙化地等非可耕地无土栽培等都市观光农业和无土栽培中的关键技术,拟解决我国都市城郊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采摘产品风味品质差、劳动力匮乏、可观赏期短、设施土壤退化严重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示范推广,促进都市型设施园艺向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观光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如回归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其中,观光农业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无污染且经济效益显著,在中国亦被称为“绿色朝阳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汇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带。在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城市“上班族”利用节假日去近郊农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观光农业也随之蓬勃兴起。作为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观光农业有多种形式,根据其他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和民俗观光村。中国的观光农业的种类非常多,如按形态分类,大致可分成下面五种:(1)生产手段利用型:这是将农场划分成若干个小地块,或出租农场、出租果园,供游客亲自动手栽培作物、果树、花卉等。台湾近年普遍设立的市民农园可为此种类型的代表。这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土地所有人除了提供场地外,还需要附带一些设施,如厕所、洗手台、凉亭、停车场等。通常还可兼卖种子、肥料、工具、材料、种苗,平时也代为管理农场,作技术指导。这种类型收入稳定,无风险负担,且可以同很多旅游者结交朋友。(2)农产品采摘型:这是让游客直接采收农家所栽培的农作物,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都有很多观光果园。这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其经营方式有收取门票,让游人进园采摘一定量的农产品或免费入园而采摘的农产品称重购买等方式。其优点是可让游客品尝新鲜水果,体验收获的快感,缺点是活动内容单调,游客来一两次之后就会兴趣渐减,故不容易持久经营。(3)场所提供型:将农场开放供游客观赏、学习、体验、娱乐等。例如观光牧场、观光植物园等。要求场地宽广、环境优美,需要各种配套设施,故经营成本较大。(4)农产品加工型:这是让游客学习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例如制茶、制造竹篮、烧木炭、伐木、制造罐头等等。这种类型的观光农业,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故不适合一般游客。(5)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型:这是让游客观赏、学习体验原汁原味少数民族文化,例如传统民族观光村、少数民族农家的食文化、风俗的体验,少数民族歌舞的观赏。经营成本低,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李增富  李洋 《中国科技成果》2014,(15):F0003-F0003
大地之子 潜修农学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有一位致力于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长达30年的农业科学家。30年来,他始终秉承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深入农村,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播种在农民的心田,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就是2009年,作为人才被引进并任命为栽培与采后技术研究室主任、蔬菜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于贤昌。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专用品种创新与良种产业化”项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主题“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为目标,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两个主要产业——籽种农业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与产品安全和质量稳定性、扩大内需、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就业、保证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为方针,建立了设施专用农作物与设施栽培有关的生物逆境(病毒病、疫病、根结线虫、枯萎病、黄萎病、白粉病、角斑病、黑星病、抗虫性)及非生物逆境(耐寒性、耐热性、耐低温弱光性、耐抽薹性)抗性的快速评价和筛选技术体系和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共计79项。  相似文献   

5.
北京蟹岛都市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蟹岛系统集成创新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和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研究表明:蟹岛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形成物质循环、能量逐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复合系统。蟹岛在各系统通过引进使用新型能源,广泛采用节能新技术,具有显著的系统集成创新的特征,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蟹岛模式已经成为北京都市循环农业的典范,可以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对今后都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8-39
设施栽培作物以其早熟、高产、增效快等受到农民普遍欢迎,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型产业,它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具推广性的作物栽培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其生长期短、产出量大、需肥量多,从而要求土壤肥力具有高消耗、高补充的特点,设施栽培作物很容易出现氮、磷、钾、铁、镁等比例失调,土壤障碍和缺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如回归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其中,观光农业就是一种典  相似文献   

8.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园艺作物与设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课题针对我国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设施结构不够优化、低温弱光逆境及亚适宜温光环境、大肥大水栽培方式及土壤退化、工厂化育苗高能耗等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等问题,以高效节能为目标,研发出结构合理、透光率高、保温性好,适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专用的日光温室及其蔬菜优化栽培模式、设施蔬菜逆境管理和亚适宜环境下的高产技术、设施蔬菜主要根区土壤理化性状优化的水肥精准管理技术、主要根区土壤环境优化及土壤健康保持技术、以日光温室为核心的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建立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高效节能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促进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6-66
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优势突出,尤其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由于其为新兴产业,气象服务技术既无前期积累,亦无经验借鉴.为此,“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研究”项目围绕设施农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建设了设施小气候观测站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自动观测站网、设施蔬菜长势实景观测站网三网合一的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基于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观测,将能量平衡方法与统计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了设施小气候预报模型,建立了设施农业气象指标库和决策服务信息库;研发了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服务系统;构建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与流程;制定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规范和服务产品内容与板式;利用GIS技术,基于GIS技术,采用B/S架构,集成气象信息实时采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产品制作等技术,实现了温室内外气象要素实况显示与基于3G技术的蔬菜长势实景监测,研发了监测、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共享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体系,在服务模式与“点对点”服务手段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0-20
针对我国植物生理信息获取分析技术落后、温室环境控制粗放、配套作业装备国产化水平不高,配套设备单一、实用性差、果蔬嫁接和移钵作业工效低等技术问题,以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主要开展"设施农业植物生理生态检测和环境调控系统"、"温室设施配套作业技术装备"、"设施农业嫁接、移钵自动化技术装备"3个方面的研究和攻关,研发设施农业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作业装备,实现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体系与标准,解决目前设施农业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重庆高温伏旱区水稻种植区域生态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通过对超级稻品种引进筛选和配套机械化育插秧、免耕抛秧、规范手插、再生稻栽培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及集成示范,确立了适宜丘陵山区的超级稻主导品种,形成了超级稻及再生稻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创新形成了集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劳于一体,有效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集约高效的超级稻+甘薯共生育苗新型低碳农业新技术。并通过技术推广扩散机制创新,创造了重庆水稻生产多项高产纪录,有效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第二部分荷兰特色的现代农业 一.独具特色和生命力的设施农业 在设施农业极其发达和工厂化农业享誉世界的荷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成片的牧场和大型的连栋玻璃温室.在这些现代化的温室内,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高度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作物离开了土壤,农民离开了土地,生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束缚,农作物从种到收就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栋温室就是一座农产品工厂!当这些农业工厂集成群、连成片,就自然地形成了相当于我们所正在努力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以农业科研为基础,以农业推广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特征,以人才使用为核心的总体创新体系;是一个在特定地域内与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创新所构成的网络体系;是以服务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以开创农业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提升农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的新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星火学校、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基地等为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和环境相互协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花卉栽培和育种新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在近四、五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技术创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创新一直是花卉业强劲增长和变化的动力,世界各国的花卉科研机构和花卉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产)后处理以及栽培设施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花卉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技术的社会选择的内涵、意义及特征 1.农业技术社会选择的内涵和意义 不同的农业技术领域,有不同的创新发展方向,不同的创新研究,有不同的创新成果,而不同的创新成果,又有不同的转化或社会实现方式.确定创新方向,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创新技术,则需要通过社会选择实现.所谓社会选择,是指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或创新发展方式的选用、实施和判决性的鉴定,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贯穿的一种"要"或"不要"的社会抉择和判别.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社会选择是决定农业技术创新及农业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的一种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都市农业是当代大城市发展的新产业与建设的新空间。本成果遵循时空过程→格局识别→类型划分→模式引导→实践应用→反馈调整→凝练推广的思路,以西安市为例,探讨都市农业发展及其园区建设,重点围绕都市农业景观格局分析、发展水平评价、地域类型划分、发展模式引导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都市农业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地方实践模式的丰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稻分蘖数目与分蘖角度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育着全球近半数人口。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最早、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单位产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的10年在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本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在水稻株型分子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水稻分蘖数目和分蘖角度的调控机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70-70,72
该成果为陕西省安康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由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陕西旬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完成,经过2006 ~ 2009年的项目实施,2010年10月通过了安康市科学技术部门组织的项目验收,评审,2011年1月经成果审查登记办公室审查、核实,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2011年3月获安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安康市是全国黄姜主要产区,年种植面积10 万余亩,多家黄姜皂素提取加工企业每年排放的废渣总量约6万多吨,如不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阻碍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重大关键性研究课题,该项目通过食用菌的转化利用,将皂素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新工艺专利技术)提取皂素过程中分离出的纤维废渣,为栽培食用菌的清洁原料,不含人为添加无机酸和重金属元素.通过检测,黄姜纤维废渣蛋白质含量达4.6%,高于杂木屑3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0.7%,低于杂木屑24.7%,为使食用菌栽培基质C/N比相协调,采取以黄姜纤维废渣为主料,与含碳量较高的杂木屑配比使用,筛选出黄姜纤维废渣50%、杂木屑38.5%、麦麸10%、石膏粉1%、新鲜石灰粉0.5%、pH6 ~7的栽培基质配方.经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该配方适宜平菇、姬菇、杏鲍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尤其适宜栽培杏鲍菇,生物转化率达79.4%.经检测,杏鲍菇产品(干品)蛋白质含量达25.81%,较纯杂木屑+20%麦麸为基质配方栽培的杏鲍菇蛋白质含量高3.5%.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栽培是指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的总称。目前,我国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保护地蔬菜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53-54
该项成果实现了以"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物利用为目的,网络服务为保证"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信息共享和服务创新为目标的种质资源利用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业生产和科研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