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天然辐射是居民集体剂量的最大来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可能使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发生变化。天然放射性照射水平可以作为基线用以评价人工辐射源照射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特别是事故情况下,可用于评价污染扩散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它随地域变化的范围,可以作为一项公众可接受的人工辐射源附加照射水平的度量指标。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建设完成了环境天然辐射居民受照剂量评价系统,实现了全国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和居民受照剂量的动态化评价。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环境安全与生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监最为严峻的挑战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环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锐减、臭氧层空洞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创造着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生产方式做出深刻的反省,人们的环境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变.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提供解决的途径,并共同付出努力才能成功.因此,法学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环境公益诉讼便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68-68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国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各地区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迫切要求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为政府相关规划制定与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8-18,20
本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第二课题.通过5年的努力,课题承担单位已按任务书要求完成了研究任务.该课题以创造舒适居住环境、促进低碳化城市发展为宗旨,其研究成果集中在城镇室外热环境的改善领域,为实现建筑节能和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新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9):58-60
1项目背景与目标 滨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矛盾最为突出的重点区域,在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需求迅猛增加,水污染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9):21-22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成与发展,使其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其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不相协调.本课题根据当前我省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现实与发展要求,在总结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江西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研究"的基础上,筛选15~20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适宜技术,选择5个示范县进行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提高示范县农村卫生技术整体水平,减轻农村人口的医疗经济负担等成效明显;尤其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我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总体效果使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空间环境是航天活动的特有条件,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的研究是航天器和航天员在轨安全的保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坤及其研究团队结合我国航天重大工程、重大装备和空间科学研究的紧迫需求,组织实施了"航天空间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项目.项目针对航天空间辐射领域中关键计量问题,研究服务于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科学研究等航天...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资源,这个已被众人熟知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资源已由最初的具有某种性态的物质,扩展为某种环境和条件。空间高远位置、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本项目的设计源自2007年太湖水污染导致的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反思,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太湖水环境监管能力,综合协调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以达到提升江苏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的目的。本文在论述了数据共享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珠峰北坡地区人类活动一直较少,其环境被认为相对接近地球的“本底状态”.但近年来,这种“本底状态”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由于这里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脆弱而敏感的环境,使其成为研究全球变化条件下生态、大气、冰川等及其变化的理想场所.珠峰地区的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该地区独特地域单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揭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途径.这次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以“珠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主题,目的是揭示珠穆朗玛峰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自然环境变化特征、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环境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要素观测的准确性受到观测仪器精度、观测方法、观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观测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观测环境变化、恶化所造成的误差通常大于仪器测量误差,完全能够淹没气候变化的信号。我国现有2400余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已经或轻或重地受到了观测环境的影响,目前这些资料正在气象业务、服务中应用。由于缺乏观测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数据应用者无法判断数据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更无法对数据进行精确订正,无形中已将资料的偏差带入到业务服务工作中,影响了气象业务服务的质量。因此,亟需通过定量分析与研究,确定气象观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量值,并给出不同条件下观测要素的不确定范围和可订正性,将这些作为元数据提供给数据使用者参考使用,或将误差订正后的序列提供使用,提高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益和气象业务服务水平。本项目针对此目的开展研究,旨在解决观测环境对观测要素影响的定量评价问题,并据此提出观测环境等级划分标准和相应的误差水平估计,进而根据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对误差水平的技术要求,确定不同类别台站相应的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及选址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分析和形成报告是自动监测系统工作流程的基本环节.本文研制的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应用无线通讯模块GPRS,在保持有线通讯的基础上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监控对象从固定点位的监测扩大到移动点位的动态监测,在C++ Builder和Map7.0基础上编制的应用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和按照国家规定格式提供报告.远程监控系统使用MS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在中文版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能够满足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控、多任务并行处理等要求.在自动监测数据共享、整合方面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装置,实现了各供应商提供的监测仪器间的数据整合,可应用于水、气、声及辐射等项目的自动监测,国家水平的环境数据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发展的实质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基本手段.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源的消耗量和资源的消耗量都在不断增加,因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原始的生态环境在不断遭到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63-63
“祁连山土壤呼吸沿环境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系甘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071)。该研究旨在填补祁连山和内陆河地区土壤呼吸本底资料的空白,为正确评价祁连山土壤系统乃至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项目立项背景 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排放导致中国区域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其中许多问题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也与气候变化外交和国家安全联系紧密。开展长期、准确、标准统一的大气成分本底变化观测与研究,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国家气候变化外交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文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文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环境不断协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它是人类对自身数千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介绍。一、环境问题的由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与不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讨论。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也逐步形成。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从环境中取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从而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二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不恰当的干预,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面对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当认识到人类历史不仅是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历史,同时也需要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所谓环境再生产,是指人口与经济再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再生产,也就是环境容量的再生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中国,环境再生产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补偿生态环境容量的损失,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环境容量,借此来满足已经出现的人口以及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满足经济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再生产是全面并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即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在于产值、利润的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被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巴西会议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此之后的1994年,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成为指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规范人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文化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去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使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同和把握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中内容最为丰富、关系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与资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每一部门,最终依赖于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1.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最终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一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并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三是重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四是在现有技术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且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从而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可以使政府确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优先顺序,同时给决策者一个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完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机制和决策制度。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协调发展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以地方和部门利益为主导,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出台。重构中观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特别需要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摒弃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作用大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结合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强环保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系统的必然要求。如无氟家电生产技术的出现、环保型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充分显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每一位公民也应当树立和培养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2.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来说,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经济和社会上可行的经营运行机制。它起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自然基础;其二,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以及保障这三大目标实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具体说来,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其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适宜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据此,提出一个用以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3-14
陆地深层油气藏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藏将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万米深井钻探装备"是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攻关重点之一. 钻井装备发展水平决定着钻井工艺先进程度,特深井钻井装备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钻井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深层油气藏倍受关注,国内现有的钻井装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复杂井、大位移井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受特深井钻井装备技术发展的严重制约,已对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4-15
针对当前导致城镇人居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强化城镇规划、建筑环境、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攻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覆盖建筑室内环境、居住区环境和居住区周边城镇环境三个尺度,围绕人居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和适宜五大目标,系统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监测检测、控制改善、污染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取得保障人居环境高品质、低排放的关键技术突破,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保障集成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最终通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消耗资源、能源最低的前提下,有效跨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