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呆溶性糖浓度、PH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生长与香兰素产生的影响,发现细胞悬浮培养生长周期以14d为宜,NAA比2,4-D理我适合细胞生长及香兰素形成。  相似文献   

2.
香荚兰保果稳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可溶性糖浓度、pH值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生长与香兰素产生的影响.发现细胞悬浮培养生长周期以14d为宜,NAA比2,4-D更适合细胞生长及香兰素形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调节剂提高香荚兰抗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种不同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5μg·L-1)、膨大剂(CPPU,5μg·L-1)、那氏试剂(778诱导剂,5×106μg·L-1)、烯效唑(uniconazole,10μg·L-1)、长效BR-120(0.2μg·L-1)、几丁质(chitin,10μg·L-1)喷施香荚兰植株对其抗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后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烯效唑的效果最佳,其次为BR-120,其它调节剂也有一定的作用效果此外,还对ABA处理后随取样时间不同植株抗逆能力的变化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对栽培品种墨西哥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进行了常规染色体分析,并对其杂交品种、无性繁殖植株(组培苗、扦插苗)和野生品种滇南香荚兰(V.siamensis Rolfeex Downie)的染色体变异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香荚兰染色体的大小在0.2~2μm之间,为小染色体,2N=28,经长期继代培养的组培苗染色体出现变异的频率明显超过扦插苗和野生品种,微核、染色体桥和染色体断片的频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香荚兰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香兰素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荚兰不同部位的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形成速度及诱导状况明显不同,香荚兰预培养状况,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较大影响,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周期以28-30d为宜,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香荚兰愈伤组织及其增减物中存在着香兰素等香味复合特质。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香荚兰(Vanillafragrans(Salisb.)Ames(V.planifoliaAndr.))茎叶解剖学特征研究表明:香荚兰茎表皮具气孔;茎中内皮层为厚壁组织(纤维);维管茎束散生于环状厚壁内皮层所包围的基本组织中,靠近内皮层的维管束相对较小,各维管束外围具有厚壁维管束鞘细胞.香荚兰叶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叶的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而上表皮无气孔器.保卫细胞为肾形.  相似文献   

8.
香荚兰不同部位的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形成速度及诱导状况明显不同,香荚兰预培养状况、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较大影响,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周期以28~30d为宜,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香荚兰愈伤组织及其培养物中存在着香兰素等香味复合物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研究了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豇豆荚螟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97±0.001 mm、0.325±0.009 mm、0.536±0.003 mm、0.889±0.006 mm、1.471±0.004 mm,相邻头壳宽度比值约为1.64.在18℃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是3.1±0.81 d、3.0±0.8 d、2.5±0.6 d、3.7±0.9 d和5.7±1.5 d;在32℃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1.7±0.7 d、1.1±0.3 d、1.2±0.5 d、1.2±0.5 d、1.3±0.6 d.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857℃;有效积温为187.2℃,幼虫在花、荚上的危害盛期为5月22日-6月11日、8月19日-9月8日.  相似文献   

10.
香荚兰属(Vanilla)为兰科(Orchidaceae)攀缘植物,其果实制品香荚兰豆是目前食品工业和香料产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享有“香料之王”的美称。香荚兰豆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香兰素、香兰醇、香兰酸以及脂肪族类、糖苷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香荚兰广泛应用于香料、观赏园艺,并可用于治疗癫痫、肿瘤等。本文对香荚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应用专利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香荚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紫晶香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紫晶香蘑的栽培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其菌丝体最适生长pH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26.8℃,在16~27℃,pH5.5~6.0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发酵料与未发酵生料栽培均可形成子实体,其生物转化率达27~34%。  相似文献   

12.
香荚兰脱分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香荚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脱分化的核酸、蛋白质及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作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脱分化过程中DNA含量呈相对下降,RNA含量上升,总核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呈缓慢上升趋势;淀粉则呈现一个积累、消耗和再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烯效唑、BR-120对香荚兰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品种的香荚兰根系活力存在一定差异,采用适当浓度的水杨酸、烯效唑、BR-120对常规品种植株加以处理,发现3种处理对植株根系活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水杨酸作用最快,而另外2种生长调节剂开始4d效果不明显,5d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香荚兰花芽分化期与萌发期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荚兰花芽分化期至花芽萌发期各类枝条茎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的分析表明 ,花芽分化和萌发需要相对较高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 ,尤其是蔗糖 .此外 ,开花较多的倒垂枝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比开花较少的竖立枝要高 .  相似文献   

15.
锐尖山香圆生物学特性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锐尖山香圆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贮藏、催芽、袋装、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试验,报道了锐尖山香圆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出锐尖山香圆种子繁殖容器苗培育关键技术,以期为药用山香圆仿生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更系统、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台湾香荚兰(Vanilla somai Hayata)资源,选取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含量为因变量,并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台湾香荚兰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L-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测定台湾香荚兰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研究结果表明,台湾香荚兰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7.5 min,乙醇浓度45.6%,料液比1∶50.7 (g/mL)。总黄酮含量实测为1.19%,RSD值为0.65%。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台湾香荚兰中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12 3 mg/mL、0.015 9 mg/mL、0.032 6 mg/mL,总还原能力为L-抗坏血酸的79.2%。台湾香荚兰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三色堇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色堇5个系列17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生长发育规律、生育周期和物候期的观察、对比,为园林绿化选择适宜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四季豆的优良品种,自1996-2000年在全省收集了37个四季豆地方品种,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其中1号、6号、27号、30号四个品种在荚长、荚重等方面明显优于本地8号品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巨龙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na et J.Sun)属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合轴丛生竹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巨龙竹具有秆形通直和弯曲两个类型。作者对巨龙竹及其变异类型的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学特性、RAPD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