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亦汉 《科学通报》1987,32(6):433-433
一、引言 多原子分子经红外多光子吸收,被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达到“准连续态”而解离,因而人们对处于高振动激发态分子的性质,特别是对其能量贮存和转移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获得有关高振动激发态分子能量转移信息的一个较为简便方法是研究该分子红外多光子解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无机光化学的发展,人们正在深入研究络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由于光致激发态络合物有良好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特性,有活泼的化学反应活性,所以它可作为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和荧光材料而被广泛应用.同时,激发态络合物能进行基态络合物所不能进行的很多光化学反应,这为合成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和其他各种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一、络合物的激发态要了解络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就要搞清楚络合物在基态和各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对过渡金属  相似文献   

3.
沈玉全 《科学通报》1988,33(10):798-798
过渡金属乙酰基丙酮配合物对有机化合物三重激发态的猝灭作用的研究,曾经引起不少注意。关于这一猝灭过程的机制,特别是电子能量转移机制,还是重原子催化的系间窜越机制,还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本工作测定了常见过渡金属元素的  相似文献   

4.
杨俊林 《科学通报》1997,42(10):1070-1073
菁染料作为增感染料是一类有效的光敏剂,不仅在感光材料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其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涉及菁染料激发态的辐射和非辐射跃迁,及与其它分子或卤化银等半导体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转移或电子转移.尽管人们对其辐射跃迁和电子转移给予了重视,但对其非辐射跃迁的直接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用稳态荧光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脉冲激光光声微量量热等方法,对两种典型菁染料激发态的辐射和非辐射跃迁及其与稳定氮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1 实验菁染料为3,3’-二磺酸丙基-5,5’-二苯基-9-乙基(口恶)碳菁(简称B114-3)及1,1’-二乙基-3,3’-二磺酸丁基-5,5’-二氰基咪碳菁(简称55026)为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产品,其结构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王素华  陈德文  郭建新  王皓 《科学通报》1996,41(23):2159-2161
继吩噻嗪及其衍生物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后,近年来在微电子材料方面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它们在邻二溴化物存在下,具有高效的光致生酸能力,从而可改变高分子膜的溶解性,有关这一过程的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已有诸多报道。Barra等发现,当用激光多次照射含有0.35%吩噻嗪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除去吸附的氧后,吩噻嗪的三重态寿命则可明显增加。Smith和McGimpsey等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氮气氛下,吩噻嗪在环己烷中的光化学反应,发现它在308nm光照射下发生S_1态的  相似文献   

6.
钐原子激发态寿命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大凡 《科学通报》1988,33(9):667-667
本文报道在原子束装置中利用脉冲染料激光-Boxcar技术测定原子激发态寿命的结果。首次报道SmI 4 f~6 6 s 6 p~5G_2~0和4 f~6 6 s 6 p~5D_3~0两个激发态寿命以及重新测定的文献中有争议的激发态寿命数据。  相似文献   

7.
段忆翔 《科学通报》1989,34(11):832-832
通常热助和阶跃荧光的产生均是能级上粒子碰撞能量转移的的结果。在某些情况,这种粒子碰撞能量转移可以达到相当强烈的程度。基于这一事实,我们曾经利用粒子碰撞能量转移所产生的荧光测量能级跃迁的分支比,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据我们所知,有关这种碰撞能量转移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La-Ne空心阴极灯作为原子化  相似文献   

8.
对功能分子接近金属时的发射特性进行控制是纳米光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纳米尺度的能量转移和光操纵以及等离子体激元装置研发等领域尤为重要.虽然多种电子振动跃迁(S1(v′)→S0(v))可以用于荧光的频率调谐,但目前为止已知的接近金属时的分子发射遵从Kasha定则,其辐射衰变来自最低激发态的放射衰变(S1(0))。  相似文献   

9.
明海 《科学通报》1995,40(18):1651-1651
在石英单模光纤芯部掺入Er~(3+)的同时掺入Yb~(3+),可以增加光纤吸收谱的宽度,为泵浦提供了从810nm到1100nm的极宽的动态范围,其中最高的吸收峰在980nm附近,吸收达10~5dB/km.用980nm波段钛宝石可调谐激光泵浦Er~(3+)-Yb~(3+)双掺杂光纤,由于能量转移和多光子过程,可产生红外向可见和紫外辐射的转换.弄清980nm波段钛宝石可调谐激光泵浦Er~(3+)-Yb~(3+)双掺杂光纤的发光机理,对光纤上转换器件、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献[2]曾报道1480nm LD泵浦的掺Er~(3-)光纤产生的逐步激发态吸收,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李西平 《科学通报》1991,36(21):1633-1633
现代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态-态水平上描述化学反应和能量转移过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半碰撞实验技术,是在金属原子和试剂形成基态范德华分子的基础上,用选择性激光激发金属原子至各电子态,进而进行态-态水平上各种化学反应的研究,虽然Cd原子与H_2的全碰撞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其半碰撞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对CdH_2范德华分子进行计算,以便对其半碰撞过程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方维海 《科学通报》1993,38(13):1188-1188
1 引言目前激发态反应的理论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分子,一是因为光化反应的机理相当复杂,二是因为激发态反应途径中的中间体、过渡态等构型难以优化,且要花费大量计算机时.人们研究较多的是小分子甲醛.对于稍大的分子如甲酸,仅见到有关光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其机理的理论探讨未见报道.丙烯酸是最小的不饱和羧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使得丙烯酸具有特殊的光谱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气态丙烯酸热脱羧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理论计算已有报道.Robert 等人对气态丙烯酸的光致脱羧反应,从实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12.
张天蓝 《科学通报》1992,37(13):1184-1184
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E是考察激发态物种参予的电子传递过程所需的重要参数。虽已有人尝试用电化学法测~*E,但迄今未见成功的实测数据报道。与相应的基态物种相比,激发态物种的电极反应确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21,66(16):1983-1997
有机半导体激发态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使得有机器件呈现出丰富而特有的物理现象.从根本来说,有机器件的功能过程与这些激发态的动力学演化密切相关,包括产生、弛豫、输运、复合及相互转化等.目前,多种有机器件虽已被研制成功,但其功能机制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激发态研究是重中之重,是有机半导体物理及器件研究的重心.多年来,我们基于有机半导体激发态独特的性质、相互作用及界面过程,围绕其功能器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对其内部激发态的量子效应和调控开展了多尺度的深入研究.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背景对我们在有机光伏效应和有机自旋效应两方面的一些典型工作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吴建耀 《科学通报》1995,40(21):2007-2007
近年来,一些共轭有机聚合物由于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快的时间响应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人们期望用它来制备出具有超快特性的光开关、光计算等光子学方面的器件.但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有机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或时间响应速度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本文报道了有机聚合物:聚(2,5-二丁氧基)苯撑(简称PPP)在激发态时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增强,并且得到了超快时间响应的实验结果.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观察到激发态非线性光学增强.实验采用双波耦合和紫外光激发的方法对有机聚合物PPP进行了激发态非线性光学效应增强的研究.在PPP材料中发现了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涂学炎 《科学通报》1994,39(4):323-323
RgH(Rg代表Rare gases)分子与普通氢化物分子有很大不同,因为前者的基态一般为排斥态,激发态却为束缚态,所以这类分子的吸收光谱测定很困难,一般仅测得它们的发射光谱.1986年,Lipson分析了XeH在15000cm~(-1)附近的XeH发射谱,1988年,Douay等进一步分析了XeH在3850及4420cm~(-1)附近的XeH发射谱,发现了另一个∑激发态和一个II激发态.据我们所知,关于XeH分子从头算尚未见报道,仅见HeH,NeH,ArH,KrH以及XeH~ 的计算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XeH的光谱及电子结构,对其进行从头算研究就很  相似文献   

16.
以区位异构化的氨基萘酰亚胺(NI)为吸光基团,通过炔键将2个NI区位异构体分别连接到2,2′-联吡啶配体上,制备了2个环Ir(III)配合物.利用稳态吸收与发光光谱、瞬态吸收与发光光谱,并结合理论化学计算,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同类Ir(III)配合物相比,新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得到了增强(如在504 nm处摩尔吸光系数达到12000 L mol?1 cm?1),三重激发态寿命得到了延长(达到24.1?s,传统Ir配合物的三重态寿命一般短于5.0?s).此外,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谱以及自旋密度的DFT计算表明,配合物的T1激发态具有明显的配体激发态的特征(3IL激发态),而不是传统Ir(III)配合物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激发态(3MLCT激发态).由于新Ir(III)配合物具有强可见光吸收、长寿命三重激发态,所以配合物表现出了较强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合适的有机吸光配体,采用与配位中心共轭连接的分子结构设计模式,可有效增强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延长三重激发态的寿命;同时,具有区位异构有机吸光基团的Ir(III)配合物,表现出很大差异的光物理性质.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制备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的Ir(III)配合物,以及研究有机吸光基团三重激发态.  相似文献   

17.
李向阳 《科学通报》1997,42(15):1626-1629
亚稳态CO(a~3П)分子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载体,其能量转移反应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在流动体系中对CO(a~3П) NO(X~2П_i)反应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气束条件下直接观察CO(a~3П)与NO(X~2П_i)之间能量转移的报道甚少.于化忠等人利用Ar CO_2混合放电产生了CO(a~3П),并在气束条件下研究了CO(a~3П) NO(X~2П_i)的反应.最近,我们在产生CO(a~3П)的方法上做了改进,制备了两种有不同振动态分布的CO(a~3П)束源,在气束条件下研究了CO(a~3П)的振动态分布对CO(a~3П) NO(X~2П_i)反应的影响,并应用能隙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2,27(11):663-663
pH对氨基酸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非电离型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研究的课题。而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1969年,Smith报道甲氧基苯的荧光可以被酸淬灭,并用同位素交换法证明在激发态有质子交换。1978年Bunce等人研究了一系列化合物与三氟乙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能淬灭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因此提出了这些化合物能与三氟乙酸形成激基复合物  相似文献   

19.
王成飞 《科学通报》1990,35(18):1395-1395
一、引言 近几年稀土元素自然辐射寿命的测量工作比较活跃,但这些测量大都限于低激发态,而高激发态寿命的测量还不多见。目前在钐原子能级寿命测量的报道中,所测能级都属于用一步共振激发的奇字称态,这些能级都低于30000cm~(-1)。  相似文献   

20.
胡丰 《科学通报》1990,35(17):1310-1310
以二维方式对火焰中碱金属的原子化和交互干扰已有研究报道。而三维研究则为火焰光谱法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例如,三维表法曾被用于发现干扰的分区性和随位性。 我们采用对每一碱金属处于基态或激发态最佳原子化的、最好的空气速率和乙炔速率,以三维方式研究了碱金属间交互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