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2):3-19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生殖、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研究快速发展,共识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成果评价需要,加快探索非共识评价是创新评价方式的重要体现。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非共识内涵是指在评价成果的创新性和价值性时,产生了专家数量大体相当的正反两种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构建“情境-认知-行动”分析框架,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实施非共识评价的挑战、必要性和路径。研究发现,科技管理者和评价专家在历史、社会、政治、组织和评价工具的情境影响下,相应产生的规避风险、路径依赖、求同斥异、人情往来和免受苛责的认知会阻碍其开展非共识评价的行动。为适应基础研究快速发展、适配评价专家书面理解能力差异、支持开展非共识创新和减少科研浮躁之风,有必要对基础研究成果开展非共识评价。创设非共识评价情境、提高非共识评价认知和强化非共识评价行动,是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开展非共识评价的三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回顾20世纪科技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基础研究占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进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大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理论专项是973计划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与实施,通过项目、人才和基地的统筹,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中医基础研究队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的建设,也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基础研究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十多年来,国家在加强和推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例如:将农业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重点领域,实施了"农作物基因资源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了北京、青海种质资源库等一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同时,加快了农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投入,农业基础研究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国基础研究在项目安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评估的现状作用和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回顾了实验室评估的由来以及现行实验室评估的方法,探讨了实验室评估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的具体建议,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有帮助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推动原始性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我国基础研究蓬勃发展 刚刚过去的2000年,我国基础研究在项目安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全国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地方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本刊将对全国各省(市)“十一五”期间的基础研究工作进行连续报道.本文介绍河南省基础研究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全国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地方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本刊将对全国各省(市)“十一五...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地建设构筑材料科学基础研究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2000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院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Shenya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terials Science,以下简称SYNL)”。作为科技部和科学院基础研究基地建设改革的试点,SYNL在筹建和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和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围绕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我市基础研究工作围绕培育基础研究队伍、完善基础研究设施、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以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基金)项目和建设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全市基础研究工作有了良好开端,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任。吉林大学是我国高校体制改革进程中由5年高校组建成立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使吉林大学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优势集成达到跨越式发展,本文从观念和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吉林大学基础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设想,目的在于使吉林大学的基础研究在现实国家目标、开展科技创新中,更好地发挥其头头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区域特点和学科发展,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新观念,组建一流的科研梯队,促进优势学科发展;加强科研基地和研究机构建设,构筑基础研究工作平台;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营造优良的科研环境;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集中优势,多学科配合,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争取原创性科技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HHMI)是美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私立基金会之一,它设立了各种不同资助计划支持美国生物医学顶尖人才开展具有重要原始创新性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本文介绍了HHMI的各项资助计划,总结了HHMI资助的主要特点,并依此对我国基础研究管理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方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自从科技部组织开展省部共建实验室以来 ,调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了兵团科研基地的建设 ,增强了兵团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建设使科技条件明显改善、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带动了科技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从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来看 ,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是推动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是非常及时、完全必要的。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促进兵团科技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实验室建设调动了兵团基础研究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研究队伍建设必须走职业化道路的观点,并对基础研究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没有一大批职业化科学家和职业化科研工作管理者是不可能的,基础研究队伍职业化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国家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作用 1.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意识到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原国家计委决定集中一部分公共资源,有选择地在一些重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地,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84年起,共筹资14亿元(平均每个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