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政府诚信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政府在权力的行使、职能的履行等方面仍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有着"四个统一"的整体,党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党关系和谐则社会稳定、和谐,政党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则社会动荡、不和谐。发展经济为党际和谐注入动力;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党际和谐的保障;发展民主政治,为党际和谐注入活力;充分利用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化解党际矛盾,能凝聚社会各层次的力量;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际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和谐"内核。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政治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关系、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人民的自由权利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济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民主主义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义社会论文化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等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4.
和谐生命观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和谐生命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等基础上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全新的健康观,合理的财富观。和谐生命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坚持和谐生命观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生命观也是建立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上。在社会发展上,它是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在人的发展上,它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核心。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少数民族的脱贫与小康建设和谐对接,促进少数民族的村规民约与民主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也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虹》也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这部巨著不仅从时间上横跨三代人的历史和生活,也从深度上对现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即通过探索人与人和谐关系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企业。物业管理工作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城市文明健康发展的纽带,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息息相关,物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的重大使命,其外在目标是追求人类最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统一的,社会和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法治公平分配各种利益,法治矫正社会不公,法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3.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人与自然的长期对立和冲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终于使人类认识到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四种途径 :一是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是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 ;三是必须树立绿色消费观 ;四是必须树立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方法,从人与自然几个基本关系入手,认为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是对立依存关系、最佳关系是和谐关系、最基础关系是实践关系,分析了科学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东方“天人合一”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并对当代西方分析学派的整合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尤其它对后现代思潮下的叙事疗法和超个人心理学影响深远,这表明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本质上确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总体上都趋向于走向融合,无论是何种文化和思想都在启示着人们要朝着迈向精神家园的方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6.
孟子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人具有先天的道德善端和道德意向,这是人类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及运行之基本依据;但是,人还具有“食、色”之类的生理本能。如果人只追求生理本能的满足,没有加强道德修养,必然导致社会的纷争,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因此,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以德施政,善待民众,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教育、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论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道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规定、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学意义;指出道教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的深刻论述及制定的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值得现代人加以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都是差异化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民族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要把握其民族化的实现形式,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张力保持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