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白鹿原》中的女性 ,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生命历程 ,形成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叛与皈依两种路向。她们的身上 ,映射出关中文化中的妇女贞洁观与性道德观 ,也诠释着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一一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凌丹樱 《科技信息》2013,(6):227-227,22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耕种纺织、天灾人祸是它描写的重要内容,其中关于人物死亡的描写占据作品大量的篇幅,是《白鹿原》中一束凄艳之花。有人在不该死的时候含屈死去;有人被无情的镇压;有人沉静、从容地走向死亡;有人死有不甘;有人寂寞的落幕;有人窝囊的走完风光一生的最后一步……《白鹿原》是一个大大的历史舞台,每个人只是这个舞台的过客,尽管他们都曾徒劳地表现过自己的生命本体意识,都曾坚韧地寻找过自己人生的文化突破口。但是,他们都毫无例外地失败了,并且被淹没在封建宗法社会所设制的腐朽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的大染缸中。一切的悲剧由死亡划上休止符,但这不代表着结束,因为死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震撼体验。  相似文献   

4.
赫维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40-24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青年女作家,她们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才情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抒写着情感历程和涂抹着心灵悸动的散文佳作。她们的性格秉性不同,家庭生活不同,感情经历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生活的方式也不同,但她们的散文中却渗透着相同的情绪——悲凉、苦楚,悲剧意识隐藏在她们各自的心灵抒写中。当然,石评梅和萧红散文中的悲剧色彩也因为上述的种种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和各自特征来。  相似文献   

5.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玛格丽特风尘妓女哀怨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而妓女成为腐朽阶级各类人的玩物,等待她的命运只是社会的迫害,各个阶层人的凌辱。那些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心灵的纯洁,渴望正常人生活的妇女,她们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是主人公争取某种世俗以外的价值,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作品塑造了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马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只有自我意识觉醒了,女性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才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女性并不是男性的附庸。  相似文献   

6.
孔方谊 《科技信息》2009,(34):I0133-I0134
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放出熠熠光芒并不断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希腊神话生动地表达了许多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反映了人性之中所无可逃避的种种的现象,讲述亘古不变的话题。如战争与和平,英勇与懦弱,爱情与阴谋,美德与奸诈,忠诚与背叛等。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女神的悲剧事例,即她们所遭受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母性悲剧来解剖其中折射出来的现实社会中女性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凤喜和爱玛分别是张恨水《啼笑因缘》和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在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过程中,既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个性,又暴露出她们的性格弱点,终因与社会、时代不合节拍,最终成了悲剧的代言人。通过对她们的人生经历、性格演绎、悲剧遭遇、价值追求等进行多角度审视,探究了她们悲剧产生的根源,剖析了她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兰芝与祥林嫂是古今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典型,面对生活带给她们莫大的羞辱、不公,她们无从反抗,但是她们要倾诉,她们以"哭"这种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抗争精神,她们的形象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是一种近乎"乐感"的文化,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都缺失一种西方超越式的悲剧精神。小说《白鹿原》人物塑造之悲剧精神有得有失,因为文学命运感的创作意识忽略,呈现出小说人物朱先生、小翠、冷大姐和田小娥以及白嘉轩等悲剧艺术情味普遍寡淡的文本遗憾。  相似文献   

10.
在铁凝的近作《笨花》中,她描写到了我国妻妾共处的社会现象。在笨花这个世界里,女性们自觉的遵守着男女两性的"道德秩序",妻妾之间和平地共处着,可在这种和平的表象下,则埋藏着女性许多辛酸和无奈。而要打破这种"道德秩序",使女性得到解放,从根本上就是让她们有着和男性同等的经济权,从而让她们在个性上与心理上也得到真正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纵观<白鹿原>,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白鹿原是一个有着浓重男权色彩的社会.在这个男权高于一切的领域,女性只能卑微、屈辱地活着,即如田小娥.她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正的爱情,然而在现实的土壤里,理想却一个个被毁灭,使她的人生也染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悲剧《关狄亚》中女主人公关狄亚和法国梅里美的批判现实主叉作品《卡门》中女主人公卡门,是世界文学画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形象,有人称她们是天使,有人说是妖妇。围绕爱情悲剧主题,立足于社会现实,从女性视角比较了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其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娜和蘩漪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两个典型形象。她们身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但本文探讨的是她们的本质区别:对“人”这个社会的最高价值体所特有的精神要求,以及促使她们为爱疯狂和最终造成人生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廖廷良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9):90-90,83
本文研究了人物命运同"环境"和"遗传"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德莱赛的自然主义观点。揭示了"悲观论"和"生物决定论"在小说中的局限性。本文得出结论是:赫斯特伍德的悲剧在于生存环境使他变得穷困潦倒,然后受到情人的抛弃,最后自杀;杜洛埃的悲剧在于其居无定所,永远过着寻花问柳的生活;嘉莉的悲剧则是在冷酷的世界里无力改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16.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一些优秀的女性作家,比如汉魏六朝的诸位女诗人和宋代的李清照,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透视着整个社会生活,并将它们绘制在文学创作中,或欢快地恋爱,或悲吟着思念,或感喟现实离乱,或抒女子情怀,或豪气万千,或才华横溢,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美学大师黑格尔曾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将出现两次。对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打开卷帙浩繁的中外文学史,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大多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巨著,人物的命运都趋向悲剧性;而在这些悲剧人物中,女性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形象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说过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近代文学中,不描写女性的作品是罕见的。在桑原武夫的《世界近代小说五十选》中,除了麦尔维尔(Melville,H·)的《白鲸》之外,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作品中是没有女性登场的。法国文学可以说全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其实,不光近代文学如此,文学自产生伊始到发展至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女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原型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而言 ,希刺克历夫与凯瑟林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俄瑞斯特亚》三部曲中俄瑞斯特斯与克吕泰墨斯特拉悲剧的“置换变形”。《呼啸山庄》在其深层结构中折射了人的悲剧模式的深度性 :悲剧的上帝俯视着悲剧世界里悲剧的人 ;人生来是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20.
王熙凤与曹七巧都是悲剧性人物,她们的悲剧是在尴尬的双重地位所导致的双重人格的意义上发生的,其悲剧动因就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地位及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依附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