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减肥书籍、论坛和网站上,我们总能看到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减肥方法.其中许多却是毫无科学根据,有些甚至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是这并不阻碍它们在瘦身者中的流行. 绝食(半饥饿状态)减肥法 绝食减肥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不进食物,只喝水,是一种被称为减肥最快、效果最佳的方法.相传,绝食和半饥饿状态的减肥方法已沿用了几个世纪,到今天,它依然流行、备受肥胖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要保证我们星球上几十亿人口有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消灭饥饿,特别是由于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饥饿,这是困难的,非常困难!但是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合成食物。而要制取合成食物,必须简化食物链环节。有一门科学叫“生态学”。它的研究历史不长。这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存在的诸系统的科学。食物系统便是其中之一:太阳能——植物——动物——人。人吃动物的肉;动物吃植物,植物生长靠太阳能。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食物系统,也叫食物链。这个天然的食物系统效应是很低的。作一个设想,有一个小孩整年(从12岁至13  相似文献   

3.
刚学习之后用餐,能长时间保持记忆.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布兰特博士阐述的.迷宫中的实验老鼠,通过歧道,就施加电冲击,使之学习正确的通道.紧接着,一组老鼠喂给食物,其他组不喂任何食物.1周后进行比较,投食的老鼠,能更好地辨别正确的通道. 用餐,从消化器官分泌各种激素于血液中,其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宿兵 《科学通报》1994,39(8):742-74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而割裂,食物单调,生殖力低下等原因而面临濒危境地.以往的工作多集中于野外的生态、行为、数量分布、群体年龄结构、食物等方面,对大熊猫群体遗传结构或群体遗传特征如近亲交配系数等我们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大熊猫的生存力很弱,尤其表现于其生育力低下,产仔率较一般哺乳动物低,幼仔死亡率高达60%;雄体的精液质量差,畸形精子率达29.7%;雌体存在延迟着床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精子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熊猫走向衰亡的原因。学者们有多种看法,而繁殖力下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大熊猫雌配子—卵子,发现大熊猫卵巢长满数百只卵泡,就象青蛙的卵泡一样,说明大熊猫还保留着两栖动物的特征。美国纽约动物协会保护部主任乔治·夏勒博士最近撰文指出:“这一最新发现在大熊猫的活化石的三大特征之外又增加了一大特征。”既然,大熊猫的雌性配子如此,而雄性配子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对大熊猫的精子外部形态进行了研究。此材料可为大熊猫生殖生理、繁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1) 大熊猫精子来自成都市动物园。(2) 方法:1) 取回的精液放入尖底离心管,以1000rpm离心8分钟;2) 去上清液后,用0.1M磷酸缓冲液(PBS,PH7.2)洗一次;3) 将精子混悬于适  相似文献   

6.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 当代基因流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粪便材料、寡核苷酸指纹技术以及SRY基因的性别判定技术, 构建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图, 同时对当代基因流(个体迁移)进行了评估. 从124份粪便样品中, 鉴定出37只大熊猫(22只雌性和15只雄性). 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家庭关系, 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ⅰ) 一级亲戚间的遗传相似性为50%~90%, 无关个体间的相似性高达77%, 说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整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 (ⅱ) 鉴定了15对已繁殖过的大熊猫, 发现其中5对是高度近亲繁殖, 提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 (ⅲ) 发现4对繁殖大熊猫和5个子代呈远距离迁移, 表明保护区内的栖息地是整体相连的; (ⅳ) 有4对全胞兄妹(均为雌雄对)的扩散距离很近, 且彼此交配繁殖了高度近交的子代, 反映了长距离迁移对于避免近亲繁殖是非常重要的; (ⅴ) 共有17只成年大熊猫为短或中等距离扩散, 并在景观上被分为3个群组, 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栖息地的质量调查, 查明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着某种因素, 阻碍了大熊猫的远距离迁移扩散, 从而导致近亲繁殖, 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4,(3):13-14
对于全世界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的人来说,2003年7月8日,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就在这一天,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被送到野外放养场,它的离去拉开了大熊猫野外放归研究工作的序幕。 放归过程 举世瞩目 大熊猫“祥祥”的放归过程牵动了全世界所有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以及众多大熊猫爱好者的心。7月  相似文献   

8.
徐硕昌 《科学通报》1987,32(3):180-180
在Columbus问题的研究中,应用全充液腔体定点旋转运动稳定理论模型(以下简称定点模型)已有长期历史。最近,文献[13]认为“定点模型”是错误的,这是一个无视这个问题理论和实验研究历史的武断的结论。文献[13]中公式(5)和(6)只是小扰动条件下线性理论的结果,却被作为依据导出大扰动条件下的公式(7)。本文目的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问题,同时叙述了一项新的流体转子陀螺实验。  相似文献   

9.
王羽中 《科学之友》2005,(11):37-37
美国史密斯索尼安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 NationalZoo)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大熊猫的觅食习惯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大熊猫的觅食习惯很可能与人类存在着某些相似性。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在寻找食物方面有着特定的习惯。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寻找食物,饭馆很可能是你第一个要去的地  相似文献   

10.
平平的孤独生活 据记载,1936年-1956年期间,共有14只大熊猫被捕获.其中,1938年被捕获的几只大熊猫被运到了英国伦敦动物园.1955年,中国科学家在四川宝新县考察时捕获的3只大熊猫,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1957年5月,其中一只熊猫作为国礼被送给苏联,它就是平平.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心和喜爱。目前,有关大熊猫的研究,多集中于大熊猫繁殖方面,这说明大熊猫种群繁衍及大熊猫未来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熊猫的未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于集群繁殖的独栖型动物而言,使用能够传播较长距离的通讯信号,例如声音或者气味,对动物的配偶选择及其同步发情等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发出的咩叫声(bleat)和鸟叫声(chirp)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该物种的社群生活中,其使用听觉通讯的方式及其变化比以往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然而,过去利用这些声音信号进行的回放实验研究仅记录了有限时间内的几种行为,因而有关这些声音信号对接受者的行为尤其是通讯行为的影响了解甚少.本文的实验通过录音回放方法,给圈养成年大熊猫播放发情期异性同伴的咩叫声,然后观察并记录声音接受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听到发情期异性大熊猫的咩叫声时,处于发情期的雌雄大熊猫的嗅味标记行为频率均显著增加(雄性:P=0.001,df=7;雌性:P=0.01,df=9),而咩叫频率并无显著改变(雄性:P=0.300,df=7;雌性:P=0.293,df=9).这是首次在大熊猫中发现交互模态信号通讯现象,即借助化学通讯信号,做出对异性声音信号刺激的行为反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熊猫中声音信号与化学信号的关系,并显示上述两种方式的信号在维持大熊猫社群关系中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31日,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全球第一只进行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祥祥在野外摔伤致死,它的尸体在深深的沟壑之中被发现.祥祥在被放归野外三年后夭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话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eter(1981,1985),D.G.Kleiman(1983)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叫声结构及生物学意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未涉及到大熊猫幼仔叫声.对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结构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大熊猫的育幼行为和大熊猫叫声的演变过程,为人工抚幼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蓝天”,雌性,生于1986年8月12日,母兽是“莉莉”. 2.行为观察,在产仔后的头一个月,利用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对其进行昼夜观察,按时间顺序描述性记录育幼行为.过后每周记录一次,直至幼仔  相似文献   

15.
倪杰 《科学之友》2005,(11):42-42
研究显示.大熊猫每日吞下的食物大多不能被消化吸收。东方科技论坛第42次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国内外权威学者就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很多动物为了避免它们辛苦得来的食物被天敌夺走,或者避免自己被天敌吃掉,经常会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措施.这些饥饿的毛毛虫也不例外,它们也有自我保护和保护食物的巧妙方法——吐丝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用来包裹它们选中的植物.这样,它们就能自由自在地大吃特吃,而不用担心被天敌吃掉.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南地区贝尔马什监狱正对面的灌木丛中,数千只毛毛虫仅用两周时间,就结成了一张长约6.10 m,宽约1.52 m的巨网,把它们和灌木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的染色体组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之一.自从法国人戴维德(David)写了介绍大熊猫的文章以来,一直引起动物学家们的关注.染色体组型分析是近代分类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迄今为止,仅见纽翰姆(Newn-  相似文献   

18.
二.不饿不吃 吃有许多原因,士。无聊、痈惫、失意和爱好等。饥饿在其中往往不起重要作用c而苗条的人不一样,她们不受外界刺激,不拘泥于固定进餐时间或者传统习俗。她们只听从自己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只有感到饥饿,她们才会进食、但是,不要忽视真正的饥饿,因为在饥肠艳艳时人反而会吃得大》义量少无须忌口 胖子与痉子的食物大同小异,但是胖子总是吃得太多。苗条的人什么可口的饭菜都吃,但是吃得很少,因为她们重视质量。3。乞甜食不要自责 丰满的女性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她们吃了些“禁吃的东西”僚何一种可。的甜食)之后,会感到内…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贵动物,但是生育力不强。如何做好大熊猫的繁殖工作,是一个应该关心的问题。《大熊猫发情期中NAG的特异表现与排卵的关系》一文介绍了雌性大熊猫在性行为高潮期间尿中排出的NAG有特导性的增大,并与性交时间密切吻合,可据以快速而准确地判断雌性大熊猫的排卵时间。我国科学工作者的这一成果为大熊猫的人工授精提供了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用食物残渣制成的堆肥有助于植物生长.近日,美国科学家利用食物垃圾发酵,制造出了一种液体肥料,可以提高植物本身及其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 研究人员从2种类型的食物垃圾(啤酒生产过程中留下的醪糟和杂货店丢弃的混合食品)开始试验.经厌氧发酵获得的液体,被加入到温室中用于灌溉柑橘植物的水中.这是一个闭环灌溉系统,从土壤中流出的水又被原路抽回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