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闻香识偶     
大熊猫是对物种资源保护工作者极具挑战性的物种之一。人工喂养的大熊猫酣态可鞠讨人喜爱,但这种圈养的做法却有着潜在的危险。10年前,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圈养个体又难以雌雄配对,繁衍后代屡告失败。1996年,两只大熊猫从中国送到了美国。此后,受卧龙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和美国圣  相似文献   

2.
据科学家调查,目前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1000只,而且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及两省(区)与蒙古国交界的荒漠戈壁这极狭小的“孤岛”地带。作为濒危的一个独特物种,野骆驼已经比大熊猫更为珍贵了。野骆驼,即野生双峰驼,是世界上仅存的真驼属野生种。它的同族兄弟野单峰驼早已在数百年前灭绝,因此野双峰驼成为目前世界上惟存的野生骆驼,是地球上惟一能饮咸水生存的珍稀物种。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野骆驼数量急剧减少,现已被列入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长期从事野骆驼研究并创办了野骆驼保护基金会的英…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物理生涯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亚  周光召 《科学》2006,58(6):1-5
我们都是政道的好友。 光亚和政道之间的友情是60年前在昆明西南联大时开始的。当时他俩曾一起听吴大猷教授讲授量子力学,1946年秋又一起被吴大猷先生推荐后.同船去美国。到美国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光亚随吴大猷先生去密执安大学。两地相距不远.政道常去看望吴大猷先生夫妇和参加密大每年夏季举行的学术讲座及研讨会。1950年光亚回国后,联系中断了20多年。直到1972年后,才又在北京经常相聚。  相似文献   

4.
1983年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确定的“中国熊猫年”。1月23日四川汶川县卧龙公社社员冷志中猎杀雌性大熊猫“憨憨”。“憨憨”是大熊猫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对象,戴有无线电发射器装置,且尚在哺育不满半岁的幼仔。3月16日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陕西动物所等单位完成对七只大熊猫的大体解剖和器官组织学的研究,认为大熊猫是由食肉动物转化为吃竹子的。3月18日卧龙特区成立。4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4月14日卧龙桦树沟尾山脊处发现六只大熊猫群体,五雄一雌,有一雄一雌在树上完成交配活动。4月22日猎杀大熊猫的罪犯被判刑二年。4月26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红石河边发现十五只大熊猫的大群体。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4,(3):13-14
对于全世界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的人来说,2003年7月8日,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就在这一天,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被送到野外放养场,它的离去拉开了大熊猫野外放归研究工作的序幕。 放归过程 举世瞩目 大熊猫“祥祥”的放归过程牵动了全世界所有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以及众多大熊猫爱好者的心。7月  相似文献   

6.
超级霸王龙     
霸王龙巨大而凶猛,恐怖无比。自从它在6700万年前灭绝之后,其恐怖形象一直流传至今。它之所以被称为“恐怖的蜥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同时,霸王龙也十分使人着迷,自第一只霸王龙化石在100年前被挖掘出来时起,它就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今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名满天下的霸王龙复原骨架——“苏伊”。1990年古生物学家苏伊·亨德里克森发现了“苏伊”,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约有90%的骨骼被挖出、复原。在此后的两年中,化石经工人们反复清洗,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 当代基因流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粪便材料、寡核苷酸指纹技术以及SRY基因的性别判定技术, 构建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图, 同时对当代基因流(个体迁移)进行了评估. 从124份粪便样品中, 鉴定出37只大熊猫(22只雌性和15只雄性). 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家庭关系, 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ⅰ) 一级亲戚间的遗传相似性为50%~90%, 无关个体间的相似性高达77%, 说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整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 (ⅱ) 鉴定了15对已繁殖过的大熊猫, 发现其中5对是高度近亲繁殖, 提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 (ⅲ) 发现4对繁殖大熊猫和5个子代呈远距离迁移, 表明保护区内的栖息地是整体相连的; (ⅳ) 有4对全胞兄妹(均为雌雄对)的扩散距离很近, 且彼此交配繁殖了高度近交的子代, 反映了长距离迁移对于避免近亲繁殖是非常重要的; (ⅴ) 共有17只成年大熊猫为短或中等距离扩散, 并在景观上被分为3个群组, 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栖息地的质量调查, 查明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着某种因素, 阻碍了大熊猫的远距离迁移扩散, 从而导致近亲繁殖, 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并已被公认为世界最珍贵稀有的物种之一。大熊猫只生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极少数地区的竹林中,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受到特别严格而周密的保护,除非是供  相似文献   

9.
文心 《科学之友》2001,(10):22-25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运用最顶尖的遗传基因鉴定技术,联手行动拉开了为中国国内近百只大熊猫作亲子鉴定的序幕,这一科技活动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媒体及全球动物爱好者的极大兴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DNA指纹在野外数量调查中的应用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大熊猫是我国特有、古老的珍稀野生动物,1984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列为世界上十种濒危动物之一。为了保护大熊猫物种,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规划,1974—1977年,...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31日,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全球第一只进行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祥祥在野外摔伤致死,它的尸体在深深的沟壑之中被发现.祥祥在被放归野外三年后夭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话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欣 《科学之友》2005,(11):38-38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大熊猫调查队在卧龙听到当地农民反映,在野生大熊猫的胃里发现大型啮齿动物的残渣,还有人看见大熊猫捕获一只竹鼠,卧龙地区的研究者也发现熊猫的粪便中有金丝猴的毛。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粪便中则发现林麝的毛、骨、蹄和肉。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距离震中直线距离不足20千米的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因地震造成周围山体多处发生大型滑坡,致使大熊猫圈养、科研、后勤等基础设施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生活在这里的63只圈养大熊猫中有6只失踪,全部32套大熊猫圈舍有18套毁坏,14套严重受损,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4.
熊猫粪便变燃料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真的浑身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不例外。美国密两西比州立大学研究员阿什莉·布朗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他们已经在大熊猫粪便中找到一种细菌,可以有效地打破坚硬的植物细胞壁,使之转化为糖,进而制成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0,(9):5-5
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亚美尼亚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皮鞋。这只5500年前的软帮鞋中装满草,这些草很可能充当绝缘体或鞋撑。这只鞋的大小与当今美国女鞋相当,但因不知道5500年前亚美尼亚人的身材,故无法判断它究竟是女鞋还是男鞋。但可以判断它制作自一整块牛皮,而今天以整块牛皮制成的鞋是可以卖高价钱的。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的濒危物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其数量日趋减少,现存仅有不到1000只。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方略,每一物种的种群降至1000只以下,必须建立圈养种群,加强人工繁育。因此科学繁衍大熊猫已迫在眉睫,当今重点围绕圈养大熊猫的生殖与繁育研究已成为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宠儿",那么,地球上的熊猫现在还有多少只呢?目前尚存不到1000只,且总数仍在下降。199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世界上十大濒危物种中,我国大熊猫名列榜首。这一自然界赐予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已向人类发出"SOS"呼救信号,恐龙已灭绝了,我们不希望看到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和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是人类最大的耻辱,将会受到后人的谴责,值得庆幸的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已和我国政府达成了为使大熊猫免于灭绝而进行国际募捐活动和执行保护大熊猫计划的协议,国际大熊猫保护组织以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在保护和拯救大熊猫方面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大熊猫,也称"大猫熊",是现生动物中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属于哺乳纲,猫熊科,其神态和形态有点像熊,皮毛黑白相映。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由于人类对荒野山区的开垦以及对大片森林的采伐,使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致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  相似文献   

18.
在乔治·夏勒的个人介绍中,不乏溢美之词:“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金质勋章获得者,1996年国际宇宙奖获得者,1997年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时代周刊》所评“20世纪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而2008年奥运会所选择的吉祥物五福娃中的两个,大熊猫和藏羚羊都和夏勒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者是他进入中国所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物种,而后者则是因他的研究而被世人所关注。同时,他是许多长期研究项目的开创者和保护问题的揭示者,包括除了大熊猫和藏羚羊,还包括非洲的狮子、大猩猩等。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国宝,有独持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其数量十分稀少,繁殖也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对大熊猫的人工繁殖非常重视,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并恳切希望从事大熊猫工作的同行订正,补充。从一九三七年,大熊猫苏林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首次展出以来,人工饲养大熊猫将近五十年,半个世纪中,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国内,大熊猫怀孕分娩四十二胎,幼仔成活半年以上,即算繁殖成功的有二十胎,成活二十仔。动物园内还没有一胎双仔同时成活的记录,详见表一。其中首例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编号1)和首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编号19)都在北京动物园,编号31是国外唯一一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大熊猫怀孕期最长记录是一百七十多天,在北  相似文献   

20.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当时,中山先生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和科学人才,在创办黄埔军校时,创立了广东大学,他亲自为广东大学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他,广东大学于1926年改名为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