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交织技术,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DVB系统前端的交织器.具体分析了其实现原理和工作过程,并给出了仿真的交织器输出波形,最后用特定的FPGA器件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交织器性能及交织器在MATLAB中的仿真,主要讲述交织编码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并根据交织编码的思想利用MATLAB进行仿真,最后根据结果分析了仿真结果的性能及交织深度对系统传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时间选择和频率选择的无线电信道中,应用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传送信,包的技术要求和工作原理;介绍了这两种交织在数字音频广播(DAB)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用FPGA实现交织编码器的设计,详细阐述了交织编码原理,并给出了交织编码器的电路设计及仿真结果,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硬件的可靠性、通用性以及设计升级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高速并行Turbo译码的效率,Turbo码需要改进其内部交织器。QPP(Quadratic Polynomial Permutation )交织器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置换多项式的确定性交织器,由于其操作简便,复杂度低,结构灵活,性能优良,成为近年来Turbo码交织器研究的热点。分析了QPP交织器的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QPP交织器及其反交织器具有最大无争用特性,该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分块并行Turbo译码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QPP交织器还可以显著改善高速分块并行Turbo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6.
Turbo/MAP编译码器中的交织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采用软输出迭代译交织级联卷积码(Turbo码)编译码器中的交织器优化设计问题.从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P)算法与迭代译码的Turbo码编译码原理出发,给出交织器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分析其特点;提出“保奇偶”的随机交织器设计方案,它能有效地改善某些以提高编码效率为目的的“删余截短”Turbo码的纠错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一些Turbo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采用不同交织器时的误码率数据,分析了交织类型和交织深度的变化对Turbo码纠错性能的影响.针对Turbo码的特点提出了在卫星通信等应用中交织器设计的实用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删截Turbo码中交织器和删截方案的综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删截是构造高码率Turbo码的主要方法,删截方案对于删截Turbo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删截Turbo码的原理,提出了交织器和删截方案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新的交织器以及相应的删截方案,并给出了该交织器的实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设计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码速率为1/3、编码存储级数为m的Turbo码,研究了3种栅格终止方案:传统的单归零栅格终止方案,作者提出的前m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推荐采用的无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Turbo码的译码采用软输出维特比算法(SOVA).从译码原理出发,对3种栅格终止方案的设计、译码性能及编码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仿真给出了分别采用3种栅格终止方案的Tur bo码的误码率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前m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具有最低的误码率底限.  相似文献   

9.
交织多址IDMA作为一种无线接入多址技术,不仅具有码分多址CDMA技术优势,而且采用交织图机制分离用户,避免了CDMA中受限于扩频码长度分离用户机制的瓶颈。IDMA接收端运用迭代多用户检测技术,在计算复杂度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基于IDMA的技术原理,运用Verilog针对IDMA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了仿真设计。实验仿真表明:基于Verilog的IDMA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设计与理论分析一致,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交织的Turbo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Turbo码编码器的组成及码序列交织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全交织的Turbo码方案,码距离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减少输出码组中最小汉明距离码字的分布,提高系统对突发误差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案可得到0.5dB左右的最大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交织编码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交织扩展Golay码的改进型软件设计方案,用TMS320C25实现了其编译码器并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准确地纠正不大于72比特位的差错;处理128×128×8比特位的一幅图像数据的运行时间为0.412s.  相似文献   

12.
栅格终止方案地Turbo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码速率为1/3、编码存储级数为m的Turbo码,研究了3种栅格终止方案:传统的单归零栅格终止方案,作者提出的前m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推荐采用的无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Turbo码的译码采用软输出维特比算法(SOVA),从译码原理出发,对3种栅格终止方案的设计、译码性能及编码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仿真给出了分别采用3种栅格终止方案的Turbo码的误码率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前m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具有最低的误码率底限。  相似文献   

13.
交织器是Turbo信道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织器的扩展因子通常是衡量一个交织器好坏的量度。阐述了基于整数环的QPP(quadraticpermutationpolynomials)交织器可以产生最大扩展因子,从代数几何视角研究了交织器的修正了的非线性度性质,提出了一种交织器的新的量度,这个量度是扩展因子和非线性度的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由这种新的量度选择的交织器在误码率上表现出较优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的不等行列交叉循环交织器,该交织器能够克服分组交织器消除相关性不彻底的缺陷,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随机交织器重置低重量输入序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将新型交织器用于Turbo码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重建图像质量,表明新型交织器具有比分组和随机交织器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交织编码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交织扩展Golay码的改进型软件设计方案,用TMS320C25实现了其编译码器并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准确地纠正不大于72比特位的差错;处理128×128×8比特位的一幅图像数据的运行时间为0.412s。  相似文献   

16.
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组交织器及随机交织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误比特率性能明显优于分组交织器、规则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和随机交织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的信道编码方案中采用的二次置换多项式交织器的性能接近。同时,该交织器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较少。因此,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抵抗时间选择性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下一代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next generation handheld,DVB-NGH)标准计划采用帧间卷积交织和帧内块交织级联的时间交织,以实现兼顾分集颗粒度的灵活长交织。针对级联交织的不同实现方法进行性能比较,仿真评估了终端移动速度和交织深度对级联时间交织误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级联交织比块交织具有误码性能好、存储量少、换台时间短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移动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周冉  刘金铸  王鹏 《科技资讯》2007,(16):124-125
多带时频交织OFDM(MB-TFI-OFDM)是对传统的OFDM技术的改进应用,是目前较新的一种UWB通信实现方式,它划分多频带,采用时频交织,增加循环前缀和保护间隔等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MB-TFI-OFDM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并对MB-TFI-OFDM超宽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OFDM在超宽带系统的改进应用,使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MB-TFI-OFDM方案有希望成为UWB物理层标准。  相似文献   

19.
Turbo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高性能的信道编码.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是Turbo编解码器设计中的关键.分析了Turbo码对交织器的设计要求,根据m序列的伪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m序列生成器的交织器设计.这种交织器可以大幅降低对寄存器资源的占用,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仿真实验表明,该交织器的性能介于查表法伪随机交织器和行列交织器之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3G TS 25.212的Turbo码交织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同  万国春  陈岚 《江西科学》2005,23(6):695-697,705
介绍了Turbo码和交织技术,以及交织技术在Turbo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交织器电路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了信道的性能仿真,比较了它的性能。根据此设计思路,用Verllog HDL语言的编程设计了基于3GTS25.212交织器的电路,并给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