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增强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教师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通过制造“刺激物”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包含"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无意注意"是无目的,不需经过努力.所谓"注意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指受目的、任务,需要间接兴趣制约的"有意注意"和受强烈的、突然的、新异的差别大的活动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这两种注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面就谈谈"注意规律"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目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在儿童的活动和学习中,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注意规律与体育教学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身体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锻炼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1.运用注意规律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2.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体育教学;3.注意的基本品质与体育教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王凝 《科技信息》2011,(25):I0233-I0233,I0261
心理学家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将人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内涵,阐述了这两种注意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总结了德育课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德育课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选择性,一是集中性。所谓选择性,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活动象筛子一样,把有意义的对象选择出来,引起注意,而其余不必要的对象就离开了注意。所谓集中性,是指人们存注意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注意的焦点,明确而完全地反映对象,并且集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而在这范围之外,只是存在着一个比较模糊的背景,就引不起任何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但注意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相伴出现的。人们的注意感知、注意观察、注意回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注意,就谈不上学习,要使学生注意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研究学生的注意发展特征,并采用有效方式来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一、凝聚学生注意中学生开始能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将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倾注于这一对象上。这就是学生注意。教师要凝聚学生的注意,可以从下面入手:第一、目标提示。为防止学生注…  相似文献   

8.
维持和调控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成功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应用,无疑能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进助一臂之力.教学本身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但若全靠有意注意来进行,虽然目的明确,却需要调动较多的意志能量.时间久了,势必疲劳、厌烦而引发注意分心;相反,若能有效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则能于轻松无意中获愉快教学之功.  相似文献   

9.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俄国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把注意比做心灵的窗户,认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窗户才能照射进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发展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运用注意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田径、球类、体操课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注意的一般问题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存在于各种心理过程之中,表现出心理过程的指向和集中于对象的程度。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认识活动,必然处于一定的注意状态下才得以进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差异会对课堂效率以及学习气氛造成一定的影响.指出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心理因素与教学模式相互制约的表现,提出了建立和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心理研究的对象。本文讨论了心理训练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介绍了心理活动规律,情感意志,直观法的应用,此方法成功的实例以及作者本人在教学中应用的体会,指出运用和掌握心理学理论的方法,会给体育教学和研究带来更好的效果。/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创新方法,近年来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创新和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也在不断的深化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心理障碍是其中较大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提出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心育体育交融并重应为其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成功教育、创设情境、教师期望、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等途径和方法,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挫折教育、激励教育、引入竞争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以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隐学习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注意和发挥学生无意识的内隐认知活动;外显的指导和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学生英语语言素质提高的关键;大学英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忽视学生的内隐社会认知过程;内隐学习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耀军 《科技信息》2008,(12):183-18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通过体育教学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完美的人格,这无疑将成为新世纪我们所面对的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统计分析法、试验法结合健美选项课的教学,对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对大学生心理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学习和研究歌唱过程中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规律。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声乐表演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现代声乐表演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方面往往被教师与学生所忽视。为此,笔者对声乐表演时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克服这些阻碍进行日常的心理训练和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目的、场所、方式、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性别、年龄、学历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状况均有一定差异,受心理和生理以及环境的影响,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少,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关注不够.最后,提出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育教学既是教师组织传授和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信息传递过程,也是以师生情感碰撞为主要特征并形成真实、理解、接受等心理气氛的过程.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有助于改善教学集体成员的认知、操作倾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加重心理负荷,产生消极后果,从而阻碍体育教学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恐惧是造成跨栏教学中学生掌握该项目技术时的一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形成这种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若能结合心理学的原理,在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种种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会逐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地提高跨栏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