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类学资料表明。匈奴人的人种构成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匈奴人基本延续了较早时期的人种类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南下的牧人在人种类型上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来源上应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石板墓的居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到战国晚期以后,当长城以北强大的匈奴联盟形成的时候,这部分古代居民很有可能最终加入到了匈奴联盟当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在努力寻求把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法综合起来以探讨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研究思路 ,这一思路有别于一般民族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着重思考“族际社会”这个视角在中国社会及文化研究中的特别意义。从传统的族别研究转换到族际研究和地域研究 ,从强调族别个性转换到强调族际文化共享与多民族社会共同发展 ,以及族际视角在应用研究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历史地理考察和文献研究,从统万城的格局、被废弃和延续、所指示的环境变迁、遗产保护等方面对统万城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统万城是胡汉交融的产物,是匈奴人在世界上兴建的唯一的至今依然存在的古都,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产物.统万城的兴废是中国北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尺.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应该以“原真性”为基础,协调好申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2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联合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学院已经招收多届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工作。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及其对人的智力、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是民族教育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是近几年教育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该课题与时下人们广泛关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的记录描述研究不同。以我国的蒙古族摔跤为例,不仅研究蒙古族摔跤的起源、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蒙古族摔跤对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关注蒙古族摔跤的传承方式与现状、在目前社会变迁条件下蒙古族摔跤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此外,该课题还关注国外的民族文化现象,例如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柔道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上最早驯养马,是中亚游牧人完成的,人们可以用马来运输、迁徙、狩猎、作战,最后导致了游牧业与农业的完全分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游牧民族“逐水草过促,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1,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牲畜,“畜养马群为鞑靼种族经济之要源”,呼古人失马者有何能为”2.从匈奴古墓中出土的大批乌骨、马形铁片、铜马。马尾制品及凹全片上镌刻的有翼马,蒙古族的民间文学中保存有大量关于马的内容等,表明马文化已成为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马,游牧民族才有迅速集结、出台的军队,匈奴、蒙古等族才可能…  相似文献   

7.
胡维革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文化探幽》一书,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书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并勾画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格局,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要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的观点。因此,这是一部把时代精神融于学术研究之中,颇具启发作用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胡维革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文化探幽》一书,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书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并勾画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格局,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要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的观点。因此,这是一部把时代精神融于学术研究之中,颇具启发作用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把“姻缘”看成是中国概念词是错误观点,“姻缘”概念同样存在于英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通过对“姻缘”概念及其在英、汉语中的表达方式的研究,再次证明: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范畴,表现出操该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性;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范畴,则表现出人类思维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0.
李绍明 《凉山大学学报》2002,4(4):149-153,148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Stevan Harrell)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为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扰”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还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化人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文化真正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解决这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拿什么化。要重视文化之“魂”的熔铸,消除以文化人方面存在的“一高二空”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化什么。要研究现实的人的新变化。三是怎么化。要把握以文化人的方法与路径,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化人”的载体建设。还要坚持“化人”的“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来,先秦的伟大诗人屈原的民族成分突然成了问题。读到两篇探讨屈原族别的文章,一是蓝瑜、肖先治的《屈原族别考辨》(《贵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一是龙文玉、龙海清的《屈原族别初探》(《吉首大学学报》文科版1981年第1期,又《学术月刊》1981年第9期)。前文把屈原划归苗黎族;后文则径自断定屈原“是苗族血统的后代”。对此,不能不引起我的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赛事志愿者”、“组织文化”等概念及其起源,阐述志愿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通过分析赛事志愿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赛事志愿组织文化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任怀国 《潍坊学院学报》2001,1(1):75-78,113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斯大林的“民族构成四要素”一说解释不了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与56个兄弟民族,是对中华民族不同层次的称谓,这是一对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的概念;用“多元一体格局”来概括中华民族族体结构是非常恰当的;世界华人是中华民族在海外发展的苗裔;中华民族是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断混融互化的产物;“同种”、“同根”、“同文”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经前期研究,唐蕃古道的基本走向非藏北路线而是经由康藏地区前往吐蕃牙帐,其线路上的苏毗国王城位置就在今四川理塘。由这一研究结果继续探索,可发现苏毗与唐以前存在的附国在文献、地理上高度契合,二者应为一国。经考,苏毗的前身应系汉代旄牛夷、莋夷,其羌藏语全称可对译为“mdzo bod”,即“犏牛蕃”之义,隋代简称“bod”(附国)。对苏毗国位置和族源的新发现,也为汉文文献中“吐蕃”一词的来源问题以及8世纪中叶磨些人之族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一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异化”策略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存异”而非“求同”,在译文中体现源语文化特色,从而丰富译语表达。壮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了意象丰富的壮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鲜明的壮族文化的本土性、宗教性和民俗性。采用“异化”策略对壮族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有助于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有自由生命的类存在物。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首先在于他的“生命的生产”。“生命的生产”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着显见的持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从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起源进行探讨.本文将首先揭橥“劳动说”理论偏颇之所在;然后根据劳动的两种不同形态,提出必须到“萌芽状态”的劳动中去寻找“萌芽状态”的艺术之命题。笔者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是同步发生的,而研究三者最理想的活化石便是黑猩猩。因此,作为对以往研究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探讨“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为何被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作族源传说的原因。文章认为人与动物婚配的异类婚故事在一些民族中被提升为建国神话或族源传说,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类型满足了建国神话和族源传说叙述模式的需要。而包括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内的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可以将异类婚故事中的动物配偶纳入到自己的神灵体系当中,从而在部落祖先和天神之间建立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20.
吴晓黎 《世界知识》2023,(12):28-29
<正>5月3日,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并引发严重骚乱,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该邦主体民族梅泰族多次向政府要求成为享受特殊地位的“表列部落”(印度政府针对特定弱势群体提供的制度性照顾)未果,该诉求也遭到该邦其他表列部落的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