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3月20日下午,中南大学决定聘请22岁的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2010年,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被称为"数学奇才"。(《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21日)  相似文献   

2.
 故事的开始看上去像是另一个刘路。2011年,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因在国际数学期刊《符号逻辑杂志》发表论文解决了数学领域中的西塔潘猜想,获得了校方百万奖金以及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岗位,因此备受媒体追逐。  相似文献   

3.
<正>3月20日,中南大学,"22岁大学生被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消息发布,争议与疑问随之而来:中南大学此举是否会"伤仲永"?该校依据什么作出聘用刘路"正教授级研究员"的决定?此举是哗众取宠,还是另有考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颜兴中,刘路的导师、著名数学家、"侯氏定理"的提出者侯振挺教授,以及该校的青年教师等。颜兴中称,刘路被聘为"教授级研究员"并非行政决策。就此事,学校反复征求了该院包括侯振挺在内的多位教授意见,同时综合了国外多家大学教授对刘路的评价:他们认为刘路完美地解决了"西塔潘猜想",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表示,自己长达十几年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始终没找到突破方向,现在却被刘路的一个灵感轻松地解决了。学校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经过校务会讨论认为,刘路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在数理逻辑领域国际权威  相似文献   

4.
<正>"22岁被聘为研究员,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今天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林群话中所指,是刚被中南大学聘为教授级研究员的刘路。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这位大学生在国际数理逻辑界一炮走红。接下来的事情很让人"羡慕嫉妒恨"——"百万大奖"、"破格聘任"、"推荐参与‘千人计划’评选"……一连串奖励和荣誉砸了过去,迅速使他成为舆论焦点。对此林群认为,社会应宽容、理性看待,媒体没必要过度炒作。"对刘路的破格聘任,这是校方研究讨论后做出的决定,我认为应该尊重。"他说。林群是向教育部致信举荐刘路的三位  相似文献   

5.
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宣布:正式聘用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该校22岁大学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消息一出,便引来热议。一个大三学生,如何与代表着学术地位和资历的"研究员"画等号。刘路,他究竟做了什么工作,以至"天上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我们从《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科技网摘取一组关于刘路的文章,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刘路,并从"刘路现象"管窥中国人才培育和选拔使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2岁最年轻教授获奖100万!前不久,无数人的目光,集中到一位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的青年刘路身上。此前人们只知道,中南大学这位瘦瘦高高的“学术型男生”,201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他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一“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  相似文献   

7.
榜样的力量     
22岁最年轻教授获奖100万13月20日,无数人的目光,集中到一位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和“数学天才”的青年身上。这一天,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刚毕业不久的本科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并给予100万元重奖。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数学系22岁学生刘路因破解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校方奖励100万元人民币,并破格擢拔为教授级研究员。“中国最年轻教授”、丰厚奖金等噱头令刘路关注度激增。刘路作为个案给人才培养以何启示?他的研究经历具有普适性吗?数学专家表示,从创新性培养方面来看,刘路这种因兴趣而钻研问题的学习思路具普适价值,但是对长期从事数学研究来说则不具有一般意义——系统的科学训练仍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正>中南大学22岁在校学生刘路被该校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一事,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经科技日报深度报道,在科教界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一直跟踪事件主人公、相关领导、教授的记者,曾与中科院及高校不同学科的中青年副教授、教师进行过多次热烈讨论:我国不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天才",为什么却很少出现能在国际上作出一流贡献的中青年数学、物理、化学家?为什么我国鲜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什么学术界作风浮躁,学术造假时有发生?声音一:仅凭刘路对数学的痴迷他就值得学校的培养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请保持安静     
<正>当22岁的在校学生刘路被中南大学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后,瞬间成为社会焦点。反对者认为,给予如此年轻的在校学生如此待遇太草率;赞成者认为,对优秀人才就该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事实上,应该如何培养、使用一个年轻人才,始终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难题。中国从来不缺优秀年轻人才甚至天才,缺的是有效的培养、使用体系。对于刚刚露头的年轻人才,最好的培养是保持环境安静,最佳的使用是保障学术专注。  相似文献   

11.
数学猜想,就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新闻     
数学庞加莱猜想得到完整证明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Poincaré)于1905年提出: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这就是著名的庞加莱猜想。后来,这个猜想被进一步推广为高维庞加莱猜想。20世纪60年代初,两位美国数学家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都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产生是现代数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形成计划,建立数学模型;执行计划,求解数学问题;检查回顾.检验与推广,数学实验教学是把数学实验引进数学教学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它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情境营造、活动与实验、讨论与交流、归纳与猜想,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在华沙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有3人获菲尔兹奖:丘成桐、Connes A N和Thurston W。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大会上Donaldsonss K,Faltings G,FreedmanM H获奖。本文扼要介绍这6人的工作,并从中窥视当代数学发展趋势。丘成桐的工作主要是:(1)证明了代数几何学中的Caladi猜想;(2)证明了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3)他与郑绍远对于高维Minkowski问题给出完全的证明;(4)与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高中是在福州英华中学念的。该校数学教师沈元知识渊博。有一次,他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普鲁士的哥德巴赫写信告诉欧拉,说他想发表一个猜想: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欧拉回信说: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这个,但我确信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他们一生都没能证明这  相似文献   

16.
科技界声音     
今天.陈景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条就是他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一心一意做数学的精神,如果不热爱数学而又要做数学,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不好;第二条是他不爱名利,我与他同事几十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的级别都比他高一个档次,我是副研究员,他是助理研究员,应该说,他做得并不比我差,他也绝对不会认为他的深度不如我,但他对这件事完全不在意。1977年,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次听说察哈尔学会,是三年前一个作者要求修改他的个人身份介绍。那是一位跟《世界知识》合作多年的学者,之前杂志介绍他写的是某大学的副教授,那次他把身份改成了"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我在《世界知识》杂志做了近二十年了,跟国际问题界的很多机构,包括官方的、民间的,甚至国外的都打过交道,却  相似文献   

18.
<正>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 1906—1990)是国际上极负盛名的数学教育权威,1969年他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E)主席期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并创办了世界性数学教育杂志《数学教育研究》。由于他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和贡献,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说克莱因的数学教育活动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那么弗赖登塔尔就是20世纪下半叶数学教育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研究数学不追随潮流,而应潜下心来做好学问,让潮流来追随自己的成绩。”这话是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说的。他心无旁骛,低调行事,和同事一起给出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对他们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感慨地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潜,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喜潜心默想,每当拿到一本数学专著或论文时,便细看题目闭目凝思:假如自己来作,应该怎样写,先写什么,次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总结收尾……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开始阅读。当看到…  相似文献   

20.
归纳、猜想与证明这类题目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这类题型是:第一步给出命题(与自然数有关)的结构;第二步要求学生计算出最初的三个至四个初始值;第三步要求学生通过已计算出的初始值,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其命题的一般性规律,作出科学的猜想和判断——敢于猜想,善于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所作的猜想——般性结论,作出完整科学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