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分是什么?     
一次女儿放学回家讲到老师今天在全班表扬了她,说她写的作文很好,无论是文字还是立意。但她似乎还有点不高兴,我一看作文本上扣了0.5分,老师也没有写什么理由。她问我为什么扣0.5分,我看了一看,一下子还真想不出怎样回答她。后来讲了一句,那0.5分可能是老师鼓励你吧,希望你继续努力。她信以为真。接着她要我在本子上签家长意见,我就在边上写了一行字:文章写得尚可,建议要加分,而不减分。孩子当然不懂我写的何意,写完后我却想了许多。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孩子做完试卷没事了,就在…  相似文献   

2.
我父母总是鼓励我和我的三个兄弟及两个姐妹学习。在拉丁学校时,我发现物理是最难学的。我喜欢向它挑战,喜欢用有限的概念和数学公式描述观察到的事物。14岁时,我阅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玛丽·居里的传记,这本书是由她的女儿伊芙·居里写的,写得很好,非常吸引人。  相似文献   

3.
12岁的女儿不爱写作文,每次语文考试,作文都会被扣去十几分。我心里急啊,于是,开始帮她制订写作计划,先是每天交一篇日记给我,后来改成一星期写一篇作文……她虽然不敢违抗,但绝对是应付差事,篇篇流水账,全文几乎找不到一个形容词,语句不通顺,细节也不够丰满。我让她修改,可她一点积极性也没有,磨蹭了半天也改不好。我气晕了,真想抓住她暴打一顿。但我强迫自己镇定,别发  相似文献   

4.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4,(22):66-67
<正>所谓"大阿尔巴尼亚",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它主张按历史的和现实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上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阿尔巴尼亚人的阿尔巴尼亚。这是一个有着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内涵的话题,我不仅以此为题指导过研究生写毕业论文,而且自己也写过有关它的短文。但是,我过去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感性的东西来支撑。在游走科索沃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阿尔巴尼亚"主张的一  相似文献   

5.
庐隐是一位感伤主观主义者,她把自身的悲惨经历融人她的小说,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浓重的主观性色彩,感伤而哀怨。本文试探讨庐隐小说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在题材上,写自身的自叙传小说;在小说的组织形式上,运用书信、日记体形式;在抒情上,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并分析形成这种浓重的主观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接受金心异(钱玄同)的“劝驾”,为《新青年》写小说,其间的经过见于《呐喊》的《自序》;后来他又叙及为什么是写小说而不是以论文、翻译文字交卷,则归因于小说创作有所“仰仗”、有所“准备”。这情形,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是这样说的: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正>在英才辈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女作家寥若晨星,能数得出名字的大约也只有十几位,而丁玲就是她们中最杰出的一位.无论从其创作的时间和数量,或从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来说,丁玲都不可置辩的属于她们中的佼佼者,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属于最璀灿的群星中的一颗.丁玲是满蓄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和迷茫闯入文坛的,她一出现,就以其女性身份和不凡的才华而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她后来曾在《一个真实人的一生》中谈到过她走上文学之路时的初衷:当时“精神上苦痛极了!除了写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了.”因此,“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卑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她不象比她早出现于文坛  相似文献   

8.
《祝福》写“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这样写——“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认真通读小说,即可看出祥林嫂的年纪没有“四十上下”。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家做工,“年纪大约二十六七”,以二十七足岁计算,她在鲁家“每月工钱五百文”,到被“严厉厉的捆了”离开鲁四家,“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  相似文献   

9.
过去,采用“全收全改,精批细改”的办法改作文,花了时间和精力。但效果不很好。现在,采用“多写一点,少改一点;抓好评讲,写好后记”的做法,却已初见成效。“多写一点”,就是适当增加写作数量。我深感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多写多练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转化为一定的“质”。我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按“讲什么,写什么”的原则,每周写一篇作文。讲完毛主席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后,出了一道作文题《体育不能忽视》,要求同学学习文章第三部分运用正反对照方  相似文献   

10.
正可恶的"坏"作业:你好!从一年级起,我就认识了你。我觉得你真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坏小子。我今天写这封信,就是要揭发你的三大"罪状"。你的第一大罪状——难!就拿今天写信的这项作业来说吧。我从没有写过信,有什么话要么当面说,要么打电话,可今天老师却偏偏让我们写,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才好。我想写给我的好朋友,说说她的缺点,又怕她误会我;我想写给老师,给她提提建议吧,又怕老师会批评;写给  相似文献   

11.
沉稳与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人生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注重于对人生意义的阐发 ,在这一主题上表现出三个特色 :一是取材范围远离时代主流、限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叙述方式也显得平淡而自然 ;二是在人物设置上 ,她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处于生活边缘地带的普通人 ;三是由于勘破了人生的无奈 ,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悲剧性。但由于她对世俗人生的认同与热爱 ,所以她的作品与传统的悲剧不同 ,而带有软悲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这位当代知名女作家,自八十年代后期登上文坛以来,先后创作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以其善意、祥和、冷静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试图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和写作方法的追求等方面,对她的小说作些探讨。一、崇尚真实 注重体验毕淑敏小说创作,“写作题材比较宽范”,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写了高原严酷的军旅生活,也写了贫民百姓的酸甜苦辣。我的笔触有时涉及女性微妙的心理,有时也探讨经济领域眼花缭乱的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她的小说创作在取材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崇尚真实,注重体验”。  相似文献   

13.
茅盾同志在《欢迎〈文学报〉的创刊》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杂草”这个术语,使人很自然地回忆起了“毒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及“凡是派”手中的一根棍子!据我的推测,茅盾同志把“毒草”改为“杂草”,这一字之改,正好委婉地表达了他诚心诚意地期望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的心愿.茅盾同志提出“杂草”,等于是他的遗嘱,因而激发了我写此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就十分重视小说的形象塑造。他提出过创作以人物为“本位”论,把人物形象塑造“尊为第一义”。①关于他自己的创作,则说过:“‘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②由此可以见出形象塑造在他创作中的位置。对于形象的具体要求,茅盾提出过一系列精辟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活人”的主张。他认为,小说描写的不是“‘标本式’的人物”或“纸剪的傀儡”,提倡“写出来的人物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③这就对形象创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茅盾的创作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从而为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经验的。在这篇短文里,不可能对此作全面阐述,只能着重就表现性格的复杂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骑车带我路过一个兔子养殖户的家,他家外墙上贴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卖兔子"三个字。我让妈妈停下来买一只兔子回家养,可是妈妈骑车一点没有减速,也没有说话。我觉得她是装作没听见。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月*日今天一清早,我就起来生炉子。我想起昨天晚上的梦:我梦见我的语文老师,梦见她到乡下教书,还是教我,还有我以前的几位好朋友。可是我知道这是个梦,不是真的。老师,你说我日记写得有真情实感,事实是我现在写的没有以前好,我没有心情写了。妈妈走了,我好想妈妈!老师,妈妈能回来就好了。我知道自己在做白日梦,可是,我没有了妈妈,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没有妈妈我真的好苦呀!虽然,我有个很好的爸爸,但我好想有个妈妈。[老师批语]孩子,读了你的日记,我的心都让你的文字揉碎了。你妈妈走了,没有妈妈是很苦,可妈妈爱你的心是永远不会消…  相似文献   

18.
毕业了,想你们,我的朋友。想想曾经与你们相伴的快乐,忽然觉得自己很是感伤。毕业了,想你们,我的同学,我的那些陪我哭陪我笑的同学,真的很不舍。我记得我的同桌,可能是晚上太用功了。第二天,只有在课间她才精神抖擞,一上课,脑袋就时不时地撞击桌子,看得出来,其实她也不想睡,可是,她意志也不算坚强。我看在心里虽然心疼,但还是很没良心地捂着嘴笑上半天。到了三四节课,饿的时候,我总会找田田,借面包吃。她也会很大方地问:还要吗?其实,应该好好谢谢她,每次刚刚写完文章,总会打电话给她读,我知道我写的内容很糟糕,文笔也烂得出奇,但她总会鼓励…  相似文献   

19.
黄晶 《科技信息》2013,(6):229-229,23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安忆因为抒写上海而声名大噪。可王安忆却不是一个只写上海的小说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她小说中一直有一个和上海同样重要的"乡村世界"。乡村既是她小说最初的发源地,也是她理论反思和创作意识剖析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20.
这篇小说我读了四遍。读第一遍时,我要求自己尽量不带任何想法,以免先入为主,也避免作任何分析,只追求直观的“第一感”。读完第一遍,我只模模糊糊地觉得,这篇小说与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相似之处,但又明显感到不同。二者究竟有什么相似与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遍,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开头写后花园那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可以看作是《呼兰河传》的延续,孤立地看,写得很精彩,甚至是得心应手,但并没有比《呼兰河传》提供更新的东西,而且在整篇小说里也只占很小的篇幅:显然这部分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追求。于是对作者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