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5月2日出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为其新书《解密中国经济》举行的研讨会。林毅夫说,如果中国能够深化改革,以中国拥有的增长空间和资源,其经济再维持每年8%左右的较快增长20年不成问题。林毅夫总结了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指出中国所以能取得其他转型国家没能取得的成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全追随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0,(1):5-6
<正>1月7日,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中国最严重的不平衡是收入差距问题,而不是人民币汇率。林毅夫在出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美中关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12,(7):6-7
<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国际创始人林毅夫6月25日参加第十四届CCER-NBER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时指出,中国经济将主要面临增加内需、改善收入分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挑战。林毅夫认为,外部环境逐步恶化,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以及欧债危机的蔓延,使得中国必须尽快  相似文献   

4.
企业资讯     
国内资讯·产业信息1.林毅夫: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会相当强劲。美国经济放缓,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5月11日,即将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出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12,(6):7-7
即将离职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对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大举投资可以支持世界经济的需求,为欧洲实施改革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9,(9):5-5
<正>8月6日,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澳大利亚凯恩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开放和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现在经济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双轨制带来的。这之中最主要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寻租现象的普遍化和社会风气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产业,把握新经济的脉搏,加快发展中国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厦门作专题演讲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信息产业 林毅夫说,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当强劲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提速。如IBM、因特尔、微软、  相似文献   

9.
<正>5月17日,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尽管面临众多挑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产阶级成长以及中国分配收入结构的改善,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在未来二三十年保持7%以上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8,(6):94-95
1.林毅夫: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会相当强劲。美国经济放缓.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5月11日,即将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会相当强劲.也许增长会放缓一点.但绝对不会变成负增长。他分析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大都是生活必需品.也就是所谓收入弹性比较低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四年来,中国第二次成功克服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逆流而上。在1998年由危机引发的全球不景气中,中国力拒亚太区货币贬值的压力,并能保持7.5%至8%的经济增长率。今年,面对全球罕见的同步陷入经济衰退,无论在亚洲或全球,中国再度展示出坚韧的抗跌力。反观世界其它地区,经济弱势日益明显,与中国经济最近的表现呈鲜明对比。这当然不是表示中国完全不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在极易受贸易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2,(7):7
<正>2012年6月15日,2012两岸四地国际投资合作高峰论坛在香港召开,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在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目前是进一步推出经济改革的大好机会。许小年表示,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使得中国经济的痼疾暴露出来。中国本来可以借此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华盛顿出席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7月27日对记者表示,中国提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与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并不矛  相似文献   

14.
形势预测     
《科技智囊》2000,(12):18-19
虽然经济学家们已普遍调低了对未来世界经济的预期,中国经济也被认为将面临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但对于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众多专业机构仍然表示乐观。高盛公司表示,目前很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依然存在很多乐观因素,为此,他们向国外投资者建议增持中国股票。美林公司则预测,中国经济将有可能成为支持整个亚洲经济活动的动力。而摩根士丹利  相似文献   

15.
15月29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筹建中的苏州市企业家俱乐部CEO-club特别邀请到来自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两位副主任赵怀勇和邓郡松,来苏做了一场“中国经济走势和企业应对措施”的主题报告会。两位专家表示:政府将对市场进行宏观经济的运营调控,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回落,但未来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上海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中国经济的未来"系列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国内的学界非常需要进行一些理论的反思跟理论的创新。在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充分显现出目前的宏观理论对于这场危机的产生基本没有预测到,危机发生以后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解决,目前的宏观理论基本上都是以国别经济来研究,但是出现像现在全球的危机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将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提供旅游观光游客的资源。 “中国可以将传统劳动高密集型产业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工资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从而达到双方的‘互惠双赢’。”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世界银行原副总裁林毅夫日前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以带动沿线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9日在第二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表示,尽管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寒秋,但是寒秋里面有暖意。他同时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2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于2012年1月14日上午9点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在第一分论坛:"直面挑战,寻找世界经济发展新突破"的发言中表示,应该在动荡的世界经济当中看到一些积极因素,以进一步发挥我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二00八国际投资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当前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吸引外资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保持强劲增长,外商对中国的未来有充分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