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森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223-223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朱丽娟 《科技信息》2009,(7):269-269
随着教学的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善于激发创造动机.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树立创造性的个性品质。通过加强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不断产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发现学生的独特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新闻周刊》曾对世界上办得最好的10所中小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谓“最好”其实就是最有“个性”。有个性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创造力,在“文海”中学会“渔”。这将要求教师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为学生写作创造优越的条件,激发学生有话写,让学生作文中感到有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喜欢练笔,乐意练笔,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需要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乃创造性世纪,培养当代学生创造思维是世纪之需要.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措施,融创造教育于化学教育全过程,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巩固理解能力,创造性知识运用能力,创造性实验能力,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解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材。  相似文献   

5.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分析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个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也与我们包含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相一致。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的。 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本身首先应该对创造性思维的涵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杨军剑 《科技信息》2006,(11):40-41
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做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对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同时,他还指出了教师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的最大成功,在于造就了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他没有或很少使用“素质”这个词,但他的全部实践证明,他所造就的这种公民和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上,都是高水平的。他在教育观念和施教措施上,敢于突玻一切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传统和时尚,坚定地按教育本身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实施教育活动。如今,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无疑也需要这种敢于突破的精神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是充分展示个性的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是个性化的工作方式,人们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也是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个性的才是创造性的。发展知识经济同发展人的个性是互为因果的。只有人的个性发展了,个性潜能充分发挥了,知识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更迅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顺应这一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承认个性差异”的教育人才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要大力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处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但当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总是滞后于同时代科技与思想的发展.改革二十年来,教育不可否认地为四化建设、改革开放培养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但因其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个性素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世纪的发展要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加强美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课外活动究竟怎样组织?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之一。关于这个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比较精辟的阐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具体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活动教育思想。一、课外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骆宇颖 《科技信息》2009,(33):I0222-I022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政治辅导工作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良好个性、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政治辅导员,我认为,爱心是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而爱心,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1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让受教育者都能在主动地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协调的发展.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1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挑选人,教育对象是那些有望升学的“尖子生”,其局限性是造成相当多学生成为被淘汰对象.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全面发展,不歧视更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2.2教育内容上是片面与全面的区别.“应试教育’积…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把学校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核心是“群体”、“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和谐”思想.把教育活动看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符合生态学思想,例如,共同的认识和团队精神,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个性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学校各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和谐等.  相似文献   

16.
任显锋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46-46,56
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数学教育漠视入文教育不仅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且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如何凸现人文关怀?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从“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实质出发,阐明数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完善教育目标,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惫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个性理想教育是根据个体不同的思想层次与心智特征展开的理想教育,目的在于确立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使其认清自我发展方向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发展个性素质,激发创造才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理想教育,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注重社会共同理想教育的弊端,应知识经济对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多元化的形势。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并非要淡化原有的社会共同理想教育,而是为了使高校理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个性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首先应承认个体差异,更新传统德育方法;其次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再次还应发挥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最后要创建和谐、宽松、自由的集体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张岑 《科技信息》2003,(3M):31-31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教学的需要。现代设计教育.应是以发展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真质、潜能提高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迅速整合信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