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对大学文化的高度凝炼和提纯,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在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影响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挂要素。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久有一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不热爱,对教学不负责任,学风不正.不能为人师表等。因此要大力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措施应包括创造有利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优良环境,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榜样,校领导重视等。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我国大学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大价值意义。我国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扬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我国大学才能冲出旧体制和旧观念的牢笼,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大学内部权力的系统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根据大学内部权力的三维结构,全面分析当前大学内部权力的结构失衡问题,提出不同权力维度的结构优化思路:即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横向分散,校部权力向院系权力纵向下移,多个权力主体博弈与权力制衡。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保障内部权力的有效运行,需借鉴分权制衡理论构建大学内部权力的“三权制衡”模式,即需从科学分配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严格规范大学内部权力执行、建立大学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围绕权力配置、权力制衡、权力执行等维度构建系统、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亟待明确教学准入标准以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在分析研制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准入标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借鉴国际典型性大学教学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尝试研制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准入标准框架及标准草案。其中,标准框架以“专业价值观”“教学核心知识”和“教学能动行为”为3个核心维度,涵盖“教育理想”“专业道德”“自我认同”“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设计与组织”“反思与评价”和“教学循证与合作”10个关键领域,并于标准草案中细化为39项基本要求,为大学教师的聘任准入、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研修、上岗评估等工作提供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参考性的资质认定标准和专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黎莉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4):130-132
深刻领会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当代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根本性任务。大学图书馆应通过现代化设施建设,丰富、进步的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热爱化事业的精神来充分体现“代表先进化前进方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生“角色转换”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课题。以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加强新生的“修身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克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指导他们摸索学习方法,培养优良学风;组建好班级团组织、班委,发挥学生骨干的桥梁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大学新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公益性正面临实践和理论双重“消解”的危险。对此,需要明确:公益性既是大学的基本属性,也是大学必然的价值取向;大学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是以治理理念为价值取向的各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协商合作、共同经营大学的机制、方法和活动.通过对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大学治理的历史演进的研究,对大学治理现代化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急需加强的背景下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强有力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殊途同归,其目的都要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实现“以德治国”,首先得“以德育人”。为了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大学必须强化德育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的德育使命。  相似文献   

11.
输入质量不高,输入与输出的极不平衡,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辨证关系——“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输出”能更好地促进“输入”探讨了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分析了输入与输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输入与输出并重,加强有效输入与有效输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是围绕读写说而为之,未能在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关注提高人文素质环节,采取“拿来主义”,使学习语言只是成为一门“功课”;忽视了在学习中掌握语言的生成、演进规律,缺少了通过学习语言而了解和熟悉异域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的过程;更没有带领和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消化和悟道.这种简单的“教”与“学”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这是语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也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l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1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探讨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大学内部管理执行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国内32所高校内部管理执行的现状,以及计划职能对于大学内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计划职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学内部管理执行力水平受“是否清楚地理解大学的使命、办学宗旨和目标”,“工作中是否是先规划后工作”,“工作中是否能够做到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三项计划职能的影响明显.提出了明确大学使命、宗旨,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加强现有规章制度的落实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章程中图书馆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大学图书馆的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通过梳理国内外大学章程中图书馆要素,并进行针对性地归纳分析,有助于大学图书馆获得科学理性定位。分析表明大学图书馆馆长应兼具管理者和专家的双重资格;馆藏资源是实体和数字化资源的“复合体”;图书馆功能表现为基本功能与社会功能及图书馆服务向多元化、深层次服务的转变。可以说,这些要素奠定了图书馆定位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课程 ,是构成新时期人才基本要素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检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出发 ,针对应用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逄锐  刘英仙 《科技信息》2013,(12):483-484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学风的内涵、大学学风建设的准则、行动、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廖艳萍 《科技资讯》2014,(29):252-252
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对于大学师生做学问、提高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一些纸质图书的发展逐渐被"沉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现代化管理,从每一本图书都尽其用,是图书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图书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图书被人利用的高低。各大学校都要真正重视图书的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图书管理现代化水平。该文就对大学的图书管理作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学文化建设具有核心地位与基础性作用.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决定了开放大学教学文化建设应当具备“开放共享”、“实践参与”、“数字互动”、“个性化”、“支持化”等特征.建设开放大学教学文化,需要努力构建符合开放大学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师教学发展和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