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压机管道内气流脉动方程是拟线性偏微方分方程组,采用吉尔法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有效解决了解的发散问题。文中介绍了方程组的变换、数值解法、边界处理等问题,以及气流脉动对空压机设备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控制气流脉动值来控制管道振动是一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复杂管系气流脉动值的计算问题,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转移系数法,另一种是刚度矩阵法,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好地相符,应用本文所获结论曾有效地控制了一台高压压缩机和一台空压机配管的振幅,这就为把管道振动消除在配管的设计阶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应用CFD消除气流脉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气流脉动,对新气流脉动消减装置内气流流场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力的分布规律、切向速度的减小趋势以及气流脉动曲线,并对新的消减脉动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模拟计算结果揭示了装置内部气流流动的基本特征和变化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该装置消除气流脉动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气流噪声在车辆总体噪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降低低车辆的气流噪声成为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的问题。由于车外脉动压力是产生气流噪声的源,而车外绕流流场中的涡则是脉动压力产生的原因,所以,弄清车外流场中涡的分布规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涡动力方程是描述外流场中涡量分布的控制方程,该方程是一个强非线性方程。笔者采用谱分解方法,拟订了一种求解二维涡动力方程数值解的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脉动流化干燥机试验平台的总体结构,论述了脉动流化干燥机中的关键部分——脉冲气流发生器的原理及设计,针对产生脉冲气流的机构进行了运动分析,并通过试验机验证了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原料,在实验室内的脉动烧结装置上,进行脉动气流烧结试验,探讨脉动气流的频率变化和抽风负压等因素对烧结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脉动气流频率分别为1,15,3Hz时,烧结速率提高了218%,636%和783%·当脉动气流频率大于4Hz或抽风负压较高时,脉动频率的变化对烧结速度的强化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亥姆霍兹共鸣器衰减压缩机阀腔内压力脉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缩机管路气流脉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活塞压缩机阀腔气流脉动衰减的亥姆霍兹共鸣器结构,并对其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某活塞压缩机排气管路气流脉动的三维波动模型,模拟了气柱固有频率及压力脉动波形.实验结果表明:安装亥姆霍兹共鸣器后,压缩机阀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降低40.4%,缓冲罐之后的远离压缩机侧的管路内压力脉动幅值变化很小;管路气缸喉管处的52.9 Hz特征频率消失,该处附近出现了2个新频率,分别为40.4 Hz和66.9Hz;当共鸣器共振频率偏离脉动主频且为46.3 Hz时,阀腔内压力脉动幅值将衰减24.4%.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两台往复式压缩机并机运行时管道系统中关键部位的气流脉动,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管道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合理的边界条件,分析了层流和湍流两种模型下管道系统中的气流脉动。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发现,采用CFD方法中的湍流模型计算管道气流脉动比层流模型更加合理,进而研究了3种不同湍流模型下的气流脉动特性和压力不均匀度,结果表明,标准k-ε湍流模型在计算管道系统气流脉动时最为准确,并适用于研究分析不同转速的压缩机并机运行时管路间的相互影响,及各管路中气流脉动随压缩机转速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往复压缩机管路大气流脉动问题,基于一维非定常流动理论,对单直管管系、容积腔管系和异径管管系在大脉动工况下的管路气流脉动进行了模拟研究。考虑到阀腔容积及排气阀通道对气流脉动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和特征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搭建了压缩机大气流脉动测量实验台,对几种管路系统在不同转速和位置下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脉动工况下,采用一维非定常方法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而平面波动理论计算结果的幅值、相位与测量结果均相差较大;相较于不考虑阀腔影响时的计算结果,考虑阀腔影响后得到的波形图与实测波形图的吻合程度更好;在不同转速、不同管系条件下,所建模型可准确模拟管路的大气流脉动,模拟和实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往复式压缩机气流脉动与管道振动问题的一个概述,认为管道振动主要是由气流脉动所引起,要避免强烈管道振动,首先应避免管系的气桂共振和管系的机械共振。对管道振动的消振措施和配管设计的一般原则,也有所述及。文中还引用了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考虑了近叶片相互作用,首次推出了周期非定常来流作用下环列叶栅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计算公式.利用此方法可确定在叶轮叶片粘性尾迹作用下扩压器叶片上所受的不稳定脉动力.由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叶轮结构参数、气流参数、扩压器叶片几何参数、扩压器叶片气流攻角等对扩压器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的影响,为设计低噪声离心压缩机、通风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研究表明脉动流化床中物料的运动状态,可以看作是其平动、振动和旋转运动的叠加.在一定的气流速度下,处于旋转运动物料的传热效果要比振动物料的传热效果好.将Ranz—Marshall公式应用到在脉动流化床气-固传热系数的计算中,有其局限性.气流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降水幅度的重要参数,床层静止高度及脉动频率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很小.当气流速度等于或高于最小脉动流化速度时,床层内的温度分布均匀一致,脉动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管道及其支架和与之相连接的各种设备或装置构成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该系统产生的振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气流脉动引起,气流脉动激发管路作机械振动。  相似文献   

14.
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颗粒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的随机运动、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对颗粒传热影响较大.对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观察到的脉动床最大传热速率比普通流化床的传热速率提高15%左右,对于较大直径的颗粒,脉动流化床的传热效果更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床层静止高度和气流脉动频率对提高传热系数有利.  相似文献   

15.
汽车外部流场和脉动压力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噪声的规律,分析了产生气流噪声的机理,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了某轿车模型的瞬态外流场和表面脉动压力,得到了表面脉动压力频谱特性、速度特性和分布特点.计算结果表明,汽车A 立柱后气流明显折转,在侧窗处产生气流分离区,分离区的漩涡不断生成和脱落,在侧窗玻璃上产生了压力波动,即形成了声学噪声源--脉动压力.车辆表面脉动压力在低频区较大,并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高频区较小,约与风速的4次方成正比,即风速每增加1倍,脉动压力级增加12 dB左右,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热膜探针对内径为35mm的水平管内泡状流中的紊流结构进行了测量,发现在管道下部非常低的局部含气率处,紊流脉动速度和紊流强度与单相液流时的相应值类似,而在管道上部的高含气处,气泡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脉动和紊流强度,局部的紊流强度是局部含气率的强函数,靠近管中心稍偏上的区域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相应于较高气流折算速度的紊流脉动和紊流强度低于气流折算速度的相应值,紊流强分布规律从铅垂方向到水平方向随测量角增大击趋于对称。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在往复式压缩机管道的适当部位安置孔板是消减现场管道振动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并不麻烦,故已日益受到国内压缩机用户的注意。本文着重阐述孔扳消减气流脉动的机理,并同时介绍计算结果及一些试验情况、鉴于在有关气流脉动和管道振动的一些文献中对这一问题的阐述甚不充分,本文为孔板消振问题提供了一个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范琦 《甘肃科技》2014,(13):51-53
往复压缩机管道振动与气流脉动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压缩机管道内的气流脉动并且计算其气柱固有频率,同时,利用声学模拟实验进行固有频率值验证,经过实验验证,得出计算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气流噪声在车辆总体噪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降低车辆的气流噪声成为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的问题由于车外脉动压力是产生气流噪声的源,而车外绕流流场中的涡则是脉动压力产生的原因,所以,弄清车外流场中涡的分布规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涡动力方程是描述车外流场中涡量分布的控制方程,该方程是一个强非线性方程笔者采用谱分解方法,拟订了一种求解二维涡动力方程数值解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容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压缩机管道系统内的气流脉动,从而达到消除管道机械振动的目的。但是,如果设置不当则会引起管道内的气柱共振,给机械振动提供更加巨大的激振力。在利用容器消除其它机械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容器消减气流脉动的机理,说明了怎样设置容器才能取得良好的消振消声效果,指出衰减器有效性评价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