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硼钢淬透性的预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硼钢淬透性出线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测硼钢淬透性的计算方法。预测计算的淬透性曲线与实测曲线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硼含量、钛含量等对18CrMnVB钢淬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硼含量达到0.002%,钛含量为0.025~0.075%范围时,18CrMnVB钢的淬透性及硼因子均高而稳定。  相似文献   

3.
4.
海洋工程用特厚板钢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合理设计此类钢化学成分是改善其淬透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钢成分设计大多以实验为主,耗费巨大。本文以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和材料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为工具,采用计算、预测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含B微合金化特厚板钢进行成分优化,以期获得高淬透性能。使用Thermo-Calc计算了B微合金化钢的热力学平衡析出相。通过对析出相的析出温度、析出量及相间关系分析,阐述了此类钢的成分设计原则,给出了可获得高淬透性的B微合金化钢的设计成分。采用JMatPro对设计钢淬透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设计钢成分的合理性。经过淬透性实验和化学相分析,进一步肯定了优化设计结果。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高铝含量有利于改善硼微合金化钢淬透性。  相似文献   

5.
对30CrMo钢的淬透性进行了预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数据库法在塞法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用三种计算方法对钢的淬透性进行了预测计算,并与实测端淬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淬透性预测计算用最佳简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以往资料给出的F_(?)计算公式,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与国产硼钢B的淬透性的效果吻合.  相似文献   

8.
9.
本工作通过计算机标准顶端淬火冷却曲线,并利用计算得到的CCT曲线和数据,对合金钢淬透性曲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统计学中的Logistic数理模型,经过适当改造后可以建立起主要钢种的淬透性曲线的数学模型,并且具有较同的拟合性,误差较小,结合此种方法,通过少量的实测点就可以作出一般钢种的淬透性曲线。此种方法在实践上对于机械零件热处理的自动化,在理论上对探索钢的物理冶金机理,可能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位于屋顶的微波塔在 3种情况下计算的风振系数 ,一种是规范方法 ,另一种是按理论方法不考虑钢塔与塔座的共同作用 ,第三种是按理论方法考虑钢塔与塔座的共同作用 ,对三者进行了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在一般情况下 ,用规范方法计算的风振系数比按理论公式计算的风振系数要大 ,因此用此风振系数计算的钢塔内力是偏大的。有大的集中质量 (平台、天线等 )处 ,应根据实际情况 ,把用规范方法计算的风振系数适当增大 ,以符合实际情况。按理论公式计算的风振系数在考虑塔座和钢塔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塔座和钢塔共同作用情况下两者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公式,对含硼铝镇静钢,Ti-B和Ti-Nb-V-B系微合金钢中各种析出相的析出关系和析出量及其对奥氏体中固溶硼质量分数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含硼铝镇静钢中BN的析出优先于Al N的析出,使增加奥氏体稳定性的B的有效质量分数减少;提高含硼钢中的固溶B质量分数的有效方法是加入比B与N的结合力强的Ti;复合微合金钢中Nb,V的质量分数对固溶B的质量分数几乎没有影响,只与钢中加入Ti的质量分数有关,Ti-B和Ti-Nb-V-B系微合金钢中Ti的质量分数最少为钢中N质量分数的3.4~3.8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材料力学截面最大剪应力公式计算出H型钢(按GB11263-89)的截面惯性矩与面积矩的比值、剪应力系数,为剪应力的精确计算提供方便.通过对剪应力计算公式的分析,提出了便于工程实用的H型钢剪应力计算简化公式,计算精度高,且略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电路分析中,对有互感网络这部分内容一般只介绍等效电感L,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互感M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弯管差压测流中16组流量q与压差Δp的随机数据为例,用数理统计法证明了弯管流量服从正态分布,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了弯管流量系数K值,并证明了弯管流量q和压差开方Δp的线性回归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柱脚铰接的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基于不同国家的抗震规范,建立不同设计方式(层设计、柱梁节点设计)和不同值强柱系数的柱脚铰接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平面框架组合非线性分析对模型进行静动力分析,研究模型的破坏机制、最大层间反应及结构构件滞回曲线.结果表明:强柱系数为1.2的模型,按柱梁节点设计时结构形成局部破坏机制,按层设计时结构形成整体破坏机制;而强柱系数≥1.5的模型结构均形成整体破坏机制.强柱系数≤1.2的模型,按层设计可使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层间损伤得到缓和;各模型柱端塑性变形能量随强柱系数增大而减小,梁端塑性变形能量则随强柱系数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钢框架结构设计提供最基础的参考数据,为钢结构设计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钢纤维混凝土薄板中弹性模量增强系数的边界效应.应用几何概率方法给出了弹性模量增强系数的积分公式,并用高斯积分法获得了相应的数值解.最后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条程序CUFSM计算不同截面尺寸的冷弯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构件弹性屈曲应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部分加劲板件的屈曲稳定系数建议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澳洲规范(AS/NZS4600:2005)、北美规范(AISIS100-2007)、欧洲规范(EN1993—1—3:2006)、美国规范(ANSI/AISICFSSPEC-1996)、中国规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以及建议的加劲板件屈曲系数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共100根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构件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铜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和欧洲规范(EN1993—1-3:2006)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而澳洲规范(AS/NZS4600--2005)、北美规范(AISIS100-2。07)和美国规范(ANSI/AISICFSSPEC--1996)计算结果偏不安全.利用建议公式再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供设计和修订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