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恩施市野生刺梨籽为原料,借助超声波为辅助的提取方法,对野生刺梨的刺梨籽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刺梨籽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结果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v/v)81. 36%,超声功率403.54 W,超声时间55.76 min,液料比21.94∶1,响应面模型预测刺梨籽黄酮提取最大得率为82. 27 mg/g.以优化后的提取条件进行黄酮提取验证,其得率为80.16 mg/g,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2.56%.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刺梨籽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该试验结果为刺梨籽黄酮的提取以及黄酮的性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刺梨Rosa roxburghii和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了Al、B、Ba、Ca、Cu、Fe、K、Mg、Mn、Na、Ni、P、S、Sr、Zn共15种元素。结果显示各元素在质量浓度范围0~10 m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1,仪器的检出限为0.000 1~0.006 1mg/L,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3%~2.7%,加标回收率为93.3%~107.7%。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国家标准物质黄芪(GBW10028),结果与证书值相符。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刺梨和无籽刺梨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3.
无籽刺梨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鲜食、作中药,还可加工果脯、果酱等高档保健食品;也可以作为喀斯特地区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的苗木应用,而适宜的栽培技术是提高无籽刺梨种植成活率和丰产的关键。为了明确无籽刺梨适宜的栽培技术,设置3个栽培密度,设置的株行距梯度为:2.5×2.5m、3×3m、3.5×3.5m。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无籽刺梨的生长影响显著,适宜的栽培密度有利于促进无籽刺梨植株的生长,当种植密度为3×3m时,植株冠幅、萌枝数、叶面积、新枝长等值均达到最大。因此初步认为,3×3m的种植密度有利用无籽刺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刺梨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对刺梨单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刺梨单宁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超声功率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 (g/mL)、超声功率250 W.在此条件下,刺梨单宁提取得率为44.98%,模型的预测值为45.86%,实际提取得率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说明所选的优化提取参数可靠、稳定,为刺梨单宁的提取工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反相柱层析制备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条件下反相柱层析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分离纯化的影响.通过RP-18中压柱层析对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A-1-2-3诱变后突变株G1-1固体发酵提取物中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进行了纯化精制.对RP-18柱层析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含量从28%左右提高到81.5%左右,回收率大于90%.采用RP-18直接洗脱,溶析结晶,重结晶,结晶残液RP-18分步洗脱的总工艺路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总回收率为87.7%,产品最终纯度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内11个无籽刺梨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p 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有效磷、水解氮和速效钾等10个指标,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数分析各产地的土壤现状与差异。结果表明:1)11个产地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Z值中心聚类将11个无籽刺梨产地分为2类;2)11个产地的土壤评价指数的排序为:QYJCSCNGSPHLHFXYXBYZLG;全磷、全氮和土壤容重指标是贵州省无籽刺梨产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拓展栽培杨梅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测定茵悬液的吸光度值和抑茵圈试验,研究了杨梅叶水提取物和60%乙醇提取物的抑茵作用.结果说明:杨梅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茵(Ew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茵(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茵(Staphylococcus aureus)、青霉(penicilliun citrinum)、根霉(Rkizopus nigr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茵效果最显著.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水提物明显.表明杨梅叶有作为药品和天然食品杀茵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一种最佳的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本研究拟通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鸡油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95414.8)和一种紫色马勃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82596.4)所生产的2种外生菌根菌菌种,应用到无籽刺梨扦插繁殖中。结果表明: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和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扦插成活率较高(90%),处理水平3(鸡油菌液体菌种100 g)(82%)次之,处理水平4(紫色马勃液体菌种100 g)为80%,处理水平1(不使用外生菌根菌菌种)成活率最小,为73%;处理水平1株高590 mm,处理水平2株高为860 mm,处理水平3株高为780 mm,处理水平4株高为750 mm;处理水平2生物量总计为868 g,处理水平4次之(661 g),处理水平3为634 g,处理水平1为479 g。说明经外生菌根菌处理的插穗,其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生物量明显优于未处理,在处理的插穗中,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强于其它二个处理,二种外生菌根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无籽刺梨的扦插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
刺梨黄酮的半仿生法提取工艺及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仿生法提取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刺梨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半仿生法提取刺梨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3.2(质量体积比)、提取温度90 ℃、3次提取时间80-40-40 min,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27.70 mg/g,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Tween辅助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量。经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组分Ⅰ和Ⅱ,其出峰时间和槲皮素与山奈酚标准的色谱峰对应。【结论】采用半仿生法提取刺梨黄酮优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离纯化后得到槲皮素和山奈酚两种组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考察提取法与水浴提取法中乙醇浓度(A),作用时间(B),温度/功率(c),料液比(D)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此优化工艺分析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对再生苗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分析提取物的不同菌体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优于水浴法,最佳参数固液比为110,在80%的乙醇中按50%的功率处理30min;源于添加0.5 mg.L-1Kt的MS培养基再生的扯根菜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大,为3.28%;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最大的抑制效果.添加激素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藏药塞北紫堇提取物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选用乙醇冷浸法提取.提取物经酸溶解,调节至碱性后用石油醚萃取,浓缩后得塞北紫堇脂溶性成分.经GC-MS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个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类型为甾醇类、甾酮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有机胺类、酰胺类及含氧杂环类化合物.结论塞北紫堇提取物脂溶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二十烷,亚油酸乙酯,二氢猕猴桃内酯,6,7-二甲氧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亚油酸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七烷酸-14-甲基-甲酯,豆甾-7-烯-3-醇.实验结果为了解塞北紫堇的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毛柄短肠蕨(Allantodia dilatata)的提取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6.88%;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2种方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8.0μg/mL和30.0μg/mL,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测得提取物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_(50)值为(40.8±5.4)μg/mL,表明毛柄短肠蕨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二种微藻多糖与蛋白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二种微藻(海水小球藻和紫球藻)中提取粗多糖与粗蛋白质,利用纸片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二种微藻蛋白质与多糖提取物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菌和真菌活性.多糖提取物抗菌谱比蛋白质提取物抗菌谱广.海水小球藻多糖提取物对中华根霉与稻瘟病菌有极强的抗菌活性.紫球藻多糖提取物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二种微藻蛋白质提取物抗真菌活性比抗细菌活性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尽快控制牛皮蝇对我州养牛业的严重危害,减轻经济损失,我们在1984年6月至1985年4月用倍硫磷,敌百虫防治牛皮蝇蛆病初试的基础上,选择了方法比较简便、疗效比较显著、并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肌肉注射法(倍硫磷原油液)和背部点涂法(10%倍硫磷柴油液和10%敌酒煤液),于1985年6~12月分别在红原、理县、汶川三县六个牧场(乡)进行了多点扩大试验,共治疗各类  相似文献   

15.
以时间、温度和料液比3个单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葛根中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为:m(料)∶V(液)=(1∶40)g/mL,60℃浸提3h,葛根粗提率为82%,黄酮提取率最高为18.04%.以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线虫)为模型,考察质量浓度分别为1,2,5 mg/mL黄酮提取物对线虫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35℃培养12h,1mg/mL黄酮提取物喂食线虫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即黄酮提取物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编队飞行中从飞行器与主飞行器的相对姿态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相对姿态确定方法. 采用修正罗德里格参数(MRPs)作为姿态描述参数避免奇异点. 姿态敏感器采用陀螺 星敏感器 激光交会雷达的配置模式,并且结合相对姿态动力学方程得到相对姿态确定的状态方程,建立起相对姿态确定的EKF模型. 仿真实例表明,EKF状态能在最慢300 s内收敛,MRPs的估计误差在10-5范围以内,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实验利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研究"Anti-UV Clone"柴胡细胞株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人角质上皮细胞(HaCaT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75%乙醇提取剩余物在低浓度时对HaCaT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加入质量浓度为2.50mg/L时效果最好,添加后HaCaT细胞的生长速率比空白对照高(43.71±1.23)%.表明该提取物中存在促进HaCaT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而"Anti-UVClone"柴胡细胞株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则都会抑制HaCaT细胞和HepG2细胞的生长.其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aC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加入质量浓度为7.50mg/L时对HaCa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39.70±0.61)%和(40.20±0.95)%;而石油醚提取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加入质量浓度为7.50mg/L时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44.97±1.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毛脉酸模体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体外测试毛脉酸模不同提取方法下对常见几种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CPE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流感甲型病毒HA)实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各提取部位的药物半数有毒质量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毛脉酸模水煎液和70%乙醇冷浸液均显示有明显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毛脉酸模水提物和75%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甲型病毒的抑制较强,半数抑制量质量浓度分别为(IC50)6.2 mg/mL和0.4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6和16.毛脉酸模醇提液是抗菌抗病毒活性较高的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GC/MS联用仪对刺梨籽乙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31个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25个化合物,占总提取的93.16%。其主要成分为香草醛(21.06%),苧烯(16.20%),(Z)-2-庚烯醛(7.95%),香草醇(7.45%),(E,E)-2,4-癸二烯醛(5.98%)。  相似文献   

20.
探究光照强度减弱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实生苗根系的氮素吸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刺梨栽培的氮素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贵农5号’刺梨品种实生苗为材料,以自然光照强度为对照(R0,CK),采用遮光的方法,在自然光照强度下和光照强度减弱20%(R20%)、40%(R40%)、60%(R60%)的条件下对刺梨苗进行培养,30 d后测定植株的氮含量。采用离子耗竭法,对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刺梨苗根系吸收NO-3和NH+4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叶和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和植株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NO-3和NH+4吸收的动力学参数与叶、根中NR、G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规律均可用M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