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首次通过"智能机器"而引出的。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人工智能会议上,正式提出人工智能这一学科,并推出了"Dartmouth人工智能研究计划",其中提到将研究如何使机器应用语言,形成抽象概念,解决人类尚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是由智能机器所执行的与人类知识和思维有关的智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一批优秀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从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视觉等,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落地,一批企业在时代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抉择与尝试……从上海市临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Slailab)发布的"aiindex"—2018年度人工智能创新实践领军企业榜单中不难窥出一二。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企业是怎样将人工智能产业加以应用落地的。  相似文献   

3.
图书推介     
正与机器人共舞[美]John Markoff著,郭雪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79.00元。从多维度描绘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直击了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助手Siri等前沿领域,进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的关系,而作者也剖析"人与机器谁将拥有未来"这一机器时代的核心伦理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不计其数的数据量,而在机器人时代,互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智能代替了很多职业,同样,也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机器训练师开发人工智能机器需要进行实地训练,需要教会计算机如何检测疾病、需要用现有的标记病例来给机器做出示范,比如用X光来标记病理区域。生成、收集和管理人工智能培训数据,需要从入门级(手工数据标记)到专业领域知识的要求(比如对人工智能法官的法律案例培训),来影响它整个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5.
正1956年夏天,十余名科学家在美国达特玛斯学院举行的一次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之后,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项目、欧洲的"尤里卡"计划以及日本政府主导的高科技计划中,都出现了探索人工智能的项目。美国国防部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将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高边疆"进行投资,其在1984年制定的"战略计算与生存能力计划"为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应用奠定了  相似文献   

6.
张文生 《广西科学》2021,28(3):209-214
1956 年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麦卡锡(McCarthy)和明斯基(Minsky)等人共同组织了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小型研讨会,其学术本质是探讨认知领域的复杂信息处理问题,并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1].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60 多年的辉煌历程,期间最吸引人们眼球、引起轰动的就是不...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工智能强势介入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和家庭生活的迅猛态势,大家对机器思维的智能化、拟人化隐忧也在日渐加重。由于机器思维具有"自主思维"的能力,可以自主进行"趋利避害"的行为选择。所以,我们无法设计它的"应然性",也无法控制它的"实然性"。那么,我们创造的这种人工智能将会"奴役"我们这些创造者,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存在。为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必须坚守AI领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必须有AI研究的禁区和红线,如非类人的人工智能、非逻辑的情感机器人和人机一体发展等,要保证这些红线不被突破,AI行业的自律约定和国际标准的他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正数据、数据,还是数据。在医学人工智能(AI)领域,无论是医学影像识别、智能机器人,还是辅助诊疗、药物研发,都离不开庞大的医疗样本大数据作为机器训练的基础。仅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能培养"超级医生"吗?日前,国内首个专用于医学图像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平台"神农1号"(SINOSEEDS)超算中心诞生。这不禁让人思考:面对同样的医疗大数据进行学习,也有"聪明孩子"与"笨孩子"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最早由JohnMcCarthy等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Dartmouth Conference)上提出:人工智能就是通过计算机编程使机器实现类人智能行为。在60年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阐述了机器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用机器的实质,探究了机器运用带来的劳动异化、相对过剩人口等社会伦理后果,以及机器发展对于促进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当今世界处在数字浪潮的变革中,人工智能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算法歧视损害弱势群体、应用伦理问题以及可靠性和合法性风险等问题。马克思关于机器的重要论述在当代对于规避人工智能应用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人工智能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意识能不能在人脑之外的物质中存在,机器能否具备自我的思维,并引出了人工智能是否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构成危害。在最后提出了笔者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系统探讨不同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系,从类型学基本原理出发,提前预判人工智能对于体育服务供给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不同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针对人工智能的介入,需要调适的关键点也明显不同,需要分别给予探讨和关注。其中体育服务科层供给需要权力重整,体育服务市场供给需要绩效重塑、体育服务社会供给需要制度重置,体育服务合作供给需要监管重启。未来需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对体育服务产生的重大影响。不断优化数据整合流程,研发适用于体育服务供给的智能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数据安全体系,重视伦理和规则,方能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人工智能来说,2016年是充满了纪念意义的特殊的一年:80年前的1936年,"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了"可计算机器"的概念,为人工智能乃至现代信息科技奠定了基础;70年前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州诞生;60年前的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50年前的1966年,第一次颁发"图灵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服务机器人的价值,原本"慢热"的服务型机器人市场也迅速升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服务型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从清洁消毒到送餐服务,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和服务价值,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人工智能技  相似文献   

15.
对宇宙的显示实机器表示,加到有的知识表示系统中去,行使机器推理,去得出前所未有的新的知识表示的机器运行过程,就称为人工智能。能从已有的知识得出新的知识是人工智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抗疫的AI     
正新冠病毒防疫"大练兵"后,人工智能产业前景是否更加可期?当我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服务医疗行业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近日,工信部发文向国家人工智能相关学(协)会、联盟、企事业单位倡议,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那么,现实问题便摆在了技术和企业面前: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助力攻克疫情?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走上前线发挥潜力,在分子诊断、药物研发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智能系统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广大师生,所刊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人工心理与机器情感,以及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1)技术平台开源化(2)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3)智能感知向智能认知方向迈进人工智能产业现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主要分为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1)智能服务呈现线下和线上的无缝结合(2)智能化应用场景从单一向多元发展(3)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资料来源:《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衍生业态主要有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全能、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细分行业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和分析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针对我国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根据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和应用模式,通过借鉴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案例的成功经验,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国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庆余年》中五竹就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当他嘴角挂上那一抹甜蜜的微笑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会形成怎样的新物种?这除了是很多科幻作家的浪漫问寻,更是科学家们一直想要寻找的答案。那么,即将到来的"新物种"是谁?显然,无论他们是谁,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我们不能称之为"他"或"她"。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