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经济功能性一体化与紧密经贸联系的主要体现。科技与产业又密切联系着。特别是,台湾经济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水平与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推进厦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推进厦台科技交流并发展厦门自身经济与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式。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勇 《厦门科技》2012,(6):12-16
伴随着台湾马英九当局的新一轮连任,两岸对ECFA后续协议商签正逐步加以展开和落实,从而为厦门与台湾进一步开展更广泛领域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厦门在新形势下与台湾开展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模式和生产要素进一步融合体制1.拓宽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合作发展渠道的同时推进两地产业合作模式创新近年来,两岸产业合作已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合作向传统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并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科技合作是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而发展的。二十多年来两岸的科技合作经过双方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试探接触、起步发展、迅速发展三个阶段,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并逐步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核心。它对提升两岸的科技水平、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国家科技部授予厦门市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并于2010年颁布了对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1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57号),正式批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和国务院支持"厦门综改配套方案"的新形势下,浅谈厦门市近几年如何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构筑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和对台  相似文献   

5.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6.
河南与台湾同为中国一省,但两地经济特色各异,并存在一定差距,台湾具有资金、技术、营销等优势,而河南市场广阔、资源和劳力丰富.两地加强合作,经济则互补双赢.目前,大陆沿海与台湾的某些产业合作已呈稳固发展态势.因此,豫台经济交流应有所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两地可在农业、矿业、中医药、信息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对台经贸先行区域,闽台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ECFA的签署为闽台金融机构互设、深化资本市场合作、共建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和综合实验区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和平台。但后ECFA时代,闽台金融合作也将面临区域竞争增强、开放程度差异以及监管难度增加等挑战。福建应以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闽台金融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7,(5):116-120
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产业提升与经济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粤港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粤港产业科技合作的客观需求,而粤港合作则需要从多方面、多领域合作才能达成。在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转型的过程中,粤港必须基于双方不同的技术优势条件,采取不同层次深化合作,以推动两地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20年来,她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20年来,厦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厦台两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对台经贸成绩斐然.然而,随着两岸加入WTO,厦门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将面临诸多新的情况,如何在WTO的框架下,加强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厦门对台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厦门经济特区大力拓展厦台经济合作 ,在两岸经贸交流中发挥了“窗口”和“桥梁”作用 ,在发展两岸关系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入世”对厦台两地经贸关系的影响 ,提出了厦门应对“入世”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五缘‖优势凸显,闽台两地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日益频繁,促使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借着政策的春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该文对合作办学进行经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其他专业的合作办学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0年4月11日至12日,“2000年沪台技术转移研讨会”在上海市技贸宾馆召开,沪台两地的70多位专家及在沪台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台办、上海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台湾亚太智财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沪台两地的专家在会上就技术转移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的中介体系建立、技术转移与研究开发的合作及在沪台资企业技术转移案例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技术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亦是目前世界各国家、各地区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台湾是当前世界上开展技术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这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这次会议将拓宽发展上海科技产业的思路,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培育上海经济的新增点,推动上海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海峡两岸农业贸易发展历程为研究基础,归纳总结两岸农业经济贸易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并从分析福建自贸区设立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入手,探讨提升闽台两地农产品贸易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增进闽台两地农产品贸易和推动海峡两岸经济融合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业,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驱动,加上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日益扩大,两岸经贸关系恢复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加上两地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两地经贸关系尤显重要。仅1996年,闽台贸易额达25亿美元,占了福建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1979年—1996年.台商到福建投资企业11600多家,协议金额90亿美元,实际到资39亿美元;两地劳务合作、技术合作等进展显著。这种合作关系、对于闽台两地经济的发展和良性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河南与台湾同为中国一省,但两地经济特色各异,并存在一定差距.台湾具有资金、技术、营销等优势,而河南市场广阔、资源和劳力丰富.两地加强合作,经济则互补双赢.目前,大陆沿海与台湾的某些产业合作已呈稳固发展态势.因此,豫台经济交流应有所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两地可在农业、矿业、中医药、信息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渔业环境与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联合国正式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空间。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海洋与渔业水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海洋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海洋与渔业环境污染现状,探索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的新途径已成为促进海洋与浙江渔业生产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就加强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促进海洋与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福建省气象部门应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以服务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全面增强海洋气象服务能力。该文分析了福建气象部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剖析了加强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合作的作用,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ECFA实施历程、特殊地位及其现有经济成果出发,结合两岸当前经济困境,提出ECFA的实施对两岸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及其特殊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国内产业链完整优势实现制造业优势互补,优化体制环境促进两岸中小企业整合发展以及开展多方合作共创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4,(10):16-16
1 9月20日,以"开放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科技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沙海林致词。本届论坛设有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新经济、两岸科技合作与经济转型升级三个专题论坛,来自两岸的政要、专家、学者围绕两岸的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高科技园区的新发展、农业科技合作、高校科技创新等方面共作了11场演讲,并就推动两岸科技合作等与台下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出席并主持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经济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升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是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构建区域海洋经济科技支撑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沿海省市进行分析和比较.探明了沿海各省市海洋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