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猞猁(Lynx lynx)和雪鸮(Nyctea scandiaca)在陕西的分布及存在有待以后的调查求证.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在陕北分布的物种数明显低于陕南的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秦岭及大巴山地区是陕西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陕西境内受保护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野生动物案件中两栖爬行动物的特点,了解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走向,为预防非法猎捕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提供的2017—2019年江苏省涉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基本数据,对近3年两栖爬行动物的案件类型、案件数量、涉案时间和涉案地域,涉案物种种类、数量、保护等级、涉案物种间的关联性等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近3年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龟鳖目的案件数量和涉案物种数量年增长率最高。②涉案两栖爬行动物中,76.0%的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公约)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③66.0%的案件中涉案动物不止1种。同属一目的动物出现在同一案件中的关联性最大。有尾目与蛇亚目、蜥蜴亚目与龟鳖目、蜥蜴亚目与鳄形目、无尾目与蜥蜴亚目动物间均具有正关联性,其关联性依次降低。④根据送检单位行政区划,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分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分布地域覆盖全省。其中,南京、盐城、徐州是案件数量最多的城市,累计占全省案件总数的51.3%。无尾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盐城;鳄形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龟鳖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无锡;蛇亚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徐州和南京;蜥蜴亚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和常州。龟鳖目和蜥蜴亚目动物常出现在宠物市场;蛇亚目动物常出现在宠物市场和餐饮市场;无尾目动物常出现在餐饮市场。⑤根据案发时间分布,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的高发期在5—9月。其中无尾目动物的案件量在8月最高;龟鳖目动物的案件量在9月最高,蛇亚目动物的案件量在6月最高;有尾目、蜥蜴亚目以及鳄形目动物的案发时间相对较为分散。【结论】①两栖与爬行动物案件数量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涉案的动物类群呈多样性。②根据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去向,应对宠物市场、餐饮市场加强监督和管理。③根据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涉案动物类型和不同类型动物案件的高发期,建议对该地区敏感时期的常涉案物种进行重点保护。此外,应加强野生动物的进出口管理预评估对外来物种的潜在危险,完善外来物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依据苍山十八溪流域4个气象观测点近60年来(1951—2013年)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中变异函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十八溪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流域平均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总趋势在减少,2009年以后进入新的少雨期,流域月平均降水量丰沛的季节主要集中在5—10月,稀少的季节主要集中在11—4月,干湿分明;在空间上,流域降水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靠近洱海的地区以及苍山东面的狭长地区,呈现东西地区年降水量差异悬殊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灯蛾科昆虫40种,隶属2亚科22属.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并包含少量的新北成分,优势种为四点苔蛾.灯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阔叶红松林植被带多样性、丰富度均最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相应植被带内灯蛾科昆虫种类逐渐减少,个体数量上亦呈减少趋势;在时间分布上,全年以7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各月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7月6月8月5月9月;长白山各植被带之间灯蛾科昆虫类群组成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5.
南湾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湾林场按土地类型和优势树种组分别划分了几个类型,采用斑块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数,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9、1999年南湾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该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1999年,南湾林场有林地面积减少,物种多样性增加.在林业用地中,松类面积减少,而杉类面积增加,主要经营树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加强麝类资源管理刻不容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麝类资源急剧减少、现存麝类已珍稀濒危的严峻现实,2002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麝类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是我国自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第一批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物种。麝类(Moschusspp.)属偶蹄目,麝属,是亚洲特产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韩国及蒙古等国家。我国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蕴藏量一…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2000-2015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变化,基于2000、2005、2013、2016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利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空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量上,2005年因兰州市国企改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县(区)上的分布呈现出"金字塔"形;空间密度上,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城密县疏"的分布特征,主城区分布密度明显大于周边县域;时空演变上,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主趋势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范围呈现明显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1994,2005年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数学模型及景观生态学理论支持下,分析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来,研究区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均有增加,草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县各地物类型的相对变化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空间格局并不明显;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地用地的重心漂移量明显,其中草地漂移量达到了19.837 km,各类用地重心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研究区斑块数量明显减少,斑块密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向非均匀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整体的影响;人口增加是现阶段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2000,2005和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T 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较显著,由于退耕还林,耕地减少,森林面积有小幅度上升;居住地由于旅游开发的原因而分布更加集中,面积增加明显;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0年和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选取,采用移动窗口、梯度分析方法,揭示十年间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为镶嵌体景观,景观类型转移呈现出林地和灌丛向农田和城镇转化,农田向城镇转化的过程;从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来看,最大斑块指数高低值呈南北分散分布,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低值在城市中心,高值主要在城市边缘,香农多样性指数高值沿湘江呈带状分布,上述指数十年间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周围;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梯度分析得知,各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十年来城市中心及边缘变化较大,城乡结合部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区内有珍稀陆生脊椎动物5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3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37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17种;中国特有动物9种.珍稀野生动物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野生动物区系特征和植物区系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调查研究了大庆市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阐述了大庆境内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大庆市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其中丹顶鹤及白鹤的数量稍有增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8种,其中白枕鹤和灰鹤的数量均略有增加,而大鸨、小天鹅、大天鹅、角鸊鷉的数量却明显地减少了;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其余物种数量相对稳定,并趋于平衡.另据调查,大庆没有外来动植物物种,也不存在因为生物技术而引起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植物层次化分布格局设计可体现植物所在景观整体美观性以及科学性.以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种植物以及10个植物群落,通过研究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优势度、群落物种多样性、种群空间等各指标分析该地区植物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内植物呈现层次化分布格局,其中聚集度较高的群落主要为海...  相似文献   

14.
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山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较之于植物物种垂直分布格局研究,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布局的不断完善,山地垂直梯度上土壤动物分布格局的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土壤动物群落沿山地垂直梯度上的分布模式主要为下降型、上升型、单峰型和无趋势4种;(2)气候、土壤、植被以及坡向和微地形等是影响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垂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3)当前对山地垂直梯度上土壤动物群落的微观研究相对不足,未来应加大模型的应用研究(如物种-多度分布模型、生态位分配模型等),着重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的多度分布、建群过程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宁夏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相对稳定,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银川市是辐射宁夏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单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经济发展时空格局的变动是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本投入、人才技术、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盐沼分级潮沟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2007年沿潮沟级别梯度在九段沙盐沼湿地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四季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3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与甲壳类,优势物种为谭氏泥蟹、圆锯齿吻沙蚕与背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级别潮沟间没有明显差异.优势物种圆锯齿吻沙蚕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而春、秋季较低.一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尤其以谭氏泥蟹在一级潮沟中数量最多.研究结果暗示盐沼湿地的保护、修复与恢复应考虑潮沟生境的异质性,尤其需注意维持低级别潮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以来,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分析这种变化以为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和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S技术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期间,保护区自然植被的面积逐年减少,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20.91%; 各种景观类型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相转化,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转化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 保护区域全区的斑块密度增加了66.61%; 互花米草和莎草科植物群落的斑块形状趋于规则,而芦苇群落的斑块形状复杂度较高; 2011—2015年内,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58上升到1.67。【结论】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异质化程度加剧,景观格局由单一化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综合认为,人为因素是引起崇明东滩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其影响仍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区内有珍稀陆生脊椎动物5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3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37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17种;中国特有动物9种。珍稀野生动物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主城区森林景观斑块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1986、1995、2000和2006年重庆主城区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建立重庆主城区森林景观数据库,对主城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定量化分析.经分析得出: 1)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在研究时段的20年间,研究区森林景观面积1986-2000年逐年递减,2000-2006年有所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局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界褶皱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趋向复杂化; 2)研究区斑块动态变化:1986-1995年,森林斑块等级变化不明显,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95-2000年,小斑块变大的趋势明显; 2000-2006年,斑块各个等级间变化最为剧烈,数量和面积上均相对较大,人类活动作用明显; 3)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并随城市化进程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而时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占6.5%;两栖类2种,占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物种总数的41.3%;CITES附录物种24种,占总数的52.2%.分析表明:穿山甲(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虎(Panthera tigris ssp.)和熊(Ursus spp.)制品贸易频次较高,其销售用途主要是药用和收藏,国内外贸易市场上均有出售,且遇见频次在国外较国内市场高.除动物制品外,非法贸易还包括穿山甲、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龟鳖等活体,其中穿山甲频次较高.此外,针对非保护物种的贸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贸易目的分别采用引导、扶持和制定政策满足合理需求,同时加强执法、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和公众教育,从而实现对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严格禁止和非保护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