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桃花岛花岗岩位于镇海-温州深大断裂的北东端边缘。该岩石具有发育的象结构和晶洞构造,特征性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微纹长石+霓石、钠铁闪石+锆石等。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碱性花岗岩在地壳中较为罕见。分布在米仓山区的碱性花岗岩属晋宁期同源岩浆演化后期的产物,其岩石化学成分以富碱(K_2O+Na_2O>8.0%)为特征,且Na_2O>K_2O;含多种稀土、稀有分散元素。副矿物种类繁多,人工重砂中重矿物达32种之多。稀土、稀有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多样。详细研究其物质组成及其特征对深入探索区内岩浆演化规律、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疆准噶尔盆地阿克巴斯陶岩体的成因,从地球化学方向对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特征进行约束。野外勘查以及年代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为硅质含量高的弱过铝质碱性花岗岩,高场强元素Zr、Th、Hf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Nb、Ti等亏损,构造背景判别结果为典型的铝质造山期后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Ce、Ba、Sr等元素较花岗斑岩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及部分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赣南苗云岩体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中部的广东始兴—江西全南一带,是研究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属性的重要区域;以盆地内苗云岩体二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成因,对早古生代赣南地区构造属性特征进行补充。结果表明:苗云岩体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富铝等特征,且相对富钾贫钠,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Th,亏损Ba、Nb、Ta、Sr等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中等Eu负异常,暗示其主要来自于地壳熔融;构造判别图显示其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环境,表明苗云岩体可能形成于陆陆碰撞所导致的陆壳加厚环境。SHRIMP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7±3. 2) Ma,为晚奥陶末期—早志留初期岩浆产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表明赣南地区在晚奥陶末期—早志留初期已由俯冲环境转换到陆陆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5.
华南出露大量加里东期花岗岩,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长期存在争议。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主要形成于416~432 Ma之间,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类型除少数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为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等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花岗岩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湖南加里东期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区域内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铀含量相对较高,为后期铀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魁歧花岗岩是我国东南沿海晶洞钾长花岗岩的代表性岩体。该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m.y.,它是在南澳—长乐断裂挤压作用之后的拉张阶段侵位,以碱性花岗岩为主,伴有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复式岩体。碱性花岗岩中长石为条纹长石,出现霓石和亚铁钠闪石。晶洞构造、花斑结构普遍发育。化学成分以富硅、碱,低铝、钙、镁为特征。岩石化学资料表明,魁歧花岗岩与共生的火山岩和其他花岗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源关系,是同熔型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产物。但该花岗岩以非造山、相对无水、富碱等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因此笔者建议将该类花岗岩列为同熔(A)型。  相似文献   

7.
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的归属问题及岩石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层呈层状分布,其间夹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碉夹层;岩石的气孔及流纹构造发育,矿物学特征显示出喷出岩中矿物所具有的特性;岩石的氧化度较高,Fe2O3/(Fe2O3+FeO)平均为53.50%,SiO2的含量平均为68.46%。根据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等证据,认为绝大部分岩石属于钙碱性酸火山喷出岩,只有少部分为偏碱性中性或偏碱性中酸性火山喷出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英安流纹岩、流纹  相似文献   

8.
以(bpy)2Ru(AFO)^t2+,(phen)2Ru(AFO)^2+(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AFO=4,5-二氮杂萄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法等对配合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bpy)2Ru(AFO)2+,(phen)2Ru(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口罗啉;AFO=4,5-二氮杂芴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乌里雅斯太活动边缘带的阿巴嘎旗北部发现长约12 km、宽约3 km的花岗岩。对该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岩石年代学特征分析,表明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偏铝到过铝质和高钾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二长花岗岩显示高的K2O/Na2O (1.24~1.40)、FeOT/MgO(0.82~0.93)、Zr+Sr+Y、Rb/Nb和Y/Nb值,表现出A2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富集,高场强元素中Ti和Nb亏损,但Zr、Ta和Hf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REE/HREE(1.66~6.99)变化较大,δEu为0.04~0.39,表明该岩石是在相对低压、高温条件下由原有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分别为444.8±1.5 Ma和445.2±1.1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是兴蒙造山带由碰撞挤压的构造环境向碰撞后伸展体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成因海泡石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热液型海泡石和沉积型海泡石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热液型纤维状海泡石MgO、SiO2含量高,Al2O3含量低,为富镁海泡石;沉积型粘土状海泡石MgO、SiO2含量低,Al2O3含量高,为富铝海泡石。而且,两种不同成因的海泡石结晶形态的差异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热液型海泡石Mg2+、Si4+高,Al3+低,接近理想值,易结晶形成长纤维状;而沉型积海泡石Mg2+、Si4+较低,Al3+高,结晶颗粒细小,为粘土状,但在电镜下观察仍呈纤维状。  相似文献   

12.
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类层柱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根型水滑石做交换前驱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过渡金属离子三元取代硅钨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M_2Al(OH)_6-SiW_9Z_3(H_2O)_3O_(37)(M=Mg ̄(2+),Zn ̄(2+),Ni ̄(2+),Z=Cu ̄(2+),Co ̄(2+)).用元素分析、XRD、IR、UV-DRS和DTA等手段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引入水滑石层间后,水滑石的层间距从0.92nm增大到1.47nm;提高了柱撑材料的热稳定性,随层的组成不同热稳定性顺序为:Mg_2Al≥Ni_2A1>Zn_2Al;随柱的组成不同热稳定性顺序为:SiW_9Co_3>SiW_9Cu_3.处于层中的杂多阴离子在层的脱羟基温度以下均能保持良好的Keggin结构。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常温常压下,以蔗糖+AgNO3+8-HQ+Al2(SO4)3.18H2O+酸化剂为保鲜液,能有效延长玫瑰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4.
往过同岩体位于藏东类乌齐地区往过同,岩石类型为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K-Ar同位素年龄为35 Ma,时代为始新世。往过同花岗岩富硅、铝、碱,高钾贫钛,低铁、镁、钙,在SiO2-K2O和K2O-Na2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钾玄岩系列区,岩石系列为钾玄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蛛网图上Th强烈富集,Sr呈现低谷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表现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经分析,并应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往过同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在HAc—NaAc介质中Cu3+与I-、SCN-反应生成I2,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2O3还 原I2,最后用电生I2回滴定过量的Na2S2O2。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测定铜可行的,检测量可达 10-7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北大坂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中东段,为了精确测定岩体形成年代,对岩体中的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 2±2. 4) Ma,表明其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显示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样品在构造判别图上均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上其它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了北大坂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暗示着北祁连洋在奥陶世晚期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模型体系,研究ATP和Mg^2+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ATP对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红细胞内容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Mg^2+对O·2^-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雀儿山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由似斑状花岗岩、伟晶质和细晶质花岗岩脉以及岩体边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这些花岗闪长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的花岗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17.2~223.6 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晚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川西雀儿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与甘孜—理塘结合带向西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花岗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 611±31)Ma。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片麻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20.
对玻璃池窑池壁、小炉口、流液洞、加料口等处的电熔锆刚玉砖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氧化物(Na2O)仍然是侵蚀的主要成分,玻璃中Na2O分解砖中莫来石,形成α—Al2O3和SiO2,Na2O把刚玉(α—Al2O3)转变成β-Al2O3,β-Al2O3在高温下由于碱的挥发,逐步溶解在玻璃中。Na2O和砖中Al2O3、SiO2结合形成低信点的新矿物—霞石,电熔锆刚玉砖就此而损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