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诗经《卷耳》篇主人公即采卷耳者,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诗集传》。在《卷耳》首章四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下朱熹曰:“赋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引见《诗集传·卷耳》,重点号是笔者所加,下同)朱熹对“赋”有特定的解释,他在《葛蕈》首六句下第一次出现所谓“赋”下释“赋”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言”,就不是“曲言”,亦不是“隐  相似文献   

2.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3.
殷夫的诗集,据左联五烈士牺牲后《前哨》第一卷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中的《被难同志传略》记载,共有《孩儿塔》(一九二九)、《伏尔加的黑浪》(一九二九)、《一百零七个》(一九三○)、《诗集》(包括译诗,一九二八~一九三○)四个。其中除《孩儿塔》手稿被保存下来以外,其余均被国民党反动派查收或者散失了。鲁迅一九三六年三月曾为《孩儿塔》作序,但解放前《孩儿塔》始终没有能够出版。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只有短暂的十年创作生涯,可他给我们留下的诗集却有厚厚的四册;《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他死后由他人整理出版的《云游》。这四本诗集反映的内容大概可分为四类:爱情诗、政治抒情诗、旅游记物诗和哲理诗。四类诗中,爱情诗从数量到质量都首占鳌头。本文想就徐志摩这些诗作作一些肤浅的艺术探讨。将抒写题材的广度和对题材开掘的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徐志摩诗作的特色之一。过去,人们对志摩的诗总有一种偏见:认为“他在女性面前显得特别饶舌”,言下之意  相似文献   

5.
孔子论《诗》、子夏《诗序》和郑笺在诠释“风雅颂”之“颂”时,均立足于盛德;《诗序》以“美盛德之形容”释之,郑玄径释之为“容”,并将其意义界定为德行广大崇高,至于“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后代的学者愈来愈倾向于离开盛德这一基本点,把《诗序》、郑笺所说的“形容”或“容”理解为舞容,严重误解了先儒的本意,模糊了先秦至汉代《诗经》学对帝王德行的高标准、高要求,也模糊了这一时期《诗经》学的特质。“风雅颂”再加“赋比兴”被称为六义,为历代《诗经》学的核心范畴。今人在诠释赋比兴时,喜欢称引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但往往以为朱熹把比解释为修辞学中的比喻。实际上,朱熹《诗经》学中比并非修辞层面上的比喻,而是更高一层的“作诗之法度”;被人们称为比喻的篇章,《诗集传》往往释之为赋。  相似文献   

6.
说《豳风》     
朱子《诗集传》云:“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指《七月》)以诫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所作之诗以附焉。”  相似文献   

7.
序跋面面观     
序跋对于一本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早年,俞平伯曾认为出版诗集不必有序,他尤其反对“恃序以诠诗”的做法。因此,他对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冬夜》初版时,曾冠以两序——朱自清序和自序,而感到后悔,以为它们是“如象之巨座,蛇之赘足”;故而到了诗集《西还》出版时,便不再作序跋(散文集《燕郊集》出版时也是如此)。但是后来,他终于发现“不带一点披挂以求知遇”的《西还》,“果然不为世所知”。  相似文献   

8.
徐田字栩野,清朝初年山左诗人。徐田是李澄中好友,也是“张氏四逸”之一张侗的密友。徐田的诗集《栩野诗存》由王统照整理出版,收录诗歌501首,另有友人投赠诗19首。他的诗歌以交游诗、纪行诗、农家诗为主,具有“雄杰之语”“各体皆工”“朴劲清茂”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氓之蚩蚩”这句诗,是《诗经·卫风·氓》的首章首句。《毛传》训曰:“氓,民也。蚩蚩,敦厚之貌。”朱熹在其《诗集传》注云:“氓,民也。盖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蚩蚩,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马瑞辰在其《传笺通释》中云:“蚩蚩,痴味之貌。”《韩诗》释蚩蚩为“意态和悦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此书注云:蚩蚩,忠厚的样子。”余冠英先生在其《诗经选》中注释曰:“蚩蚩,同嗤嗤,戏笑貌。”总之,以上这些解释,均是我国古今著名的学者对“氓之蚩蚩”诗句所作的解释。我认为这些解释并非符合诗句原意,故写此文探讨。《氓》是古今学者共同承认的弃妇诗。此诗是以一个被遗弃的妇女自述的口吻,倾述她被  相似文献   

10.
《仪礼·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周代诗乐相宣,这三篇诗是一组。郑玄注:“《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宴请道(?)政之乐歌。”“《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采其勤苦王事,念将父母怀归”。“《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采其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谘谋于贤知,而以自光明也”。这三篇诗,《史记·孔子世家》述孔子之言:“《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  相似文献   

11.
孟晔  尚静 《科技信息》2006,23(9):100
按照亚里士多得—托勒密宇宙构成学说,有形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多采用圆形意象。本文主要通过约翰·多恩的《早安》、《别离辞:节哀》、《告别辞:哭泣》《病中赞上帝》等诗,将圆形的意象:泪珠、铸币、地球、月球等交替重叠,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并进一步分析了沃恩在诗集《燧石的火花》中的“退路”一诗,指出人的精神在“纯洁—腐朽—纯洁”的循环经历中,隐含着圆形意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个意象变化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完美到永恒。最后,归纳指出:善于利用圆形意象体系,表达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是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成功“创造”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著作在论述宋代诗歌时,总要谈到南宋江湖诗人。所谓南宋江湖诗人,一般是指那些作品被收进宋代江湖诗集的诗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最早出现的江湖诗人的总集叫“《江湖集》”,它是南宋宝庆元年临安书商陈起为一批江湖诗人所编刻的一部著名诗集。由于这部诗集刊行后引起了震惊朝野的“江湖诗祸”,不仅书商陈起遭流放,一些诗人受贬斥,而且连诗集也被劈板。不过也因祸得福,江湖诗人从此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诗集也越出越多。到明初永乐年间,社会上已流传着名目繁多的江湖诗集。今在《永乐大典》中可以找到一批性质与陈起《江湖集》相近,但名称各有不同的江湖诗集,目前尚能列  相似文献   

13.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诗文当句对》条,曾举杜甫《白帝》诗“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和李商隐《当句有对》诗“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的例子。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诗病》二续有所论:“古人句法,有不宜袭用者。白香山‘东涧  相似文献   

14.
梁佩兰是清初著名诗人,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吕永光先生校点补辑本《六莹堂集》,是目前收录梁佩兰作品最丰富的版本。不过,梁佩兰仍有个别作品未被收录。未被该校点本收录的梁佩兰诗文有:《访道图题辞》、《珠江送别张虞山》、《舟中值和公生日,得诗三章》、《忆雪楼诗集序》、《书超玉轩诗集后》、《兰湖诗选序》两句佚诗及有目无辞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15.
释“静者”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这是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一诗小序中的几句话。关于这段话中的“静者”,郭老在《李白与杜甫》第248页(平装本)中曾作过这样的解释:“静者”的意思,杜甫在别的诗中曾下过界说,即“静者心多妙”(《寄张  相似文献   

16.
高适的《燕歌行》诗前有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文苑英华》、《全唐诗》“元戎”作“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就引起了研究者对诗歌所感“征戍之事”的针对性的讨论,有的认为专咏张守珪,有的认为讽刺安禄山,总之,如清人陈沆所说:“非泛咏边塞也”(《诗比兴笺》卷三)。笔者认为,此诗并不因某人某事而发,恰恰是一篇“泛咏边塞”之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过十分广泛的影响,但是也引起了极为分歧的评价。攻之者指责它“瞽说以欺诳天下后生”,“不通之甚”;赞之者却称它为“无上之妙法”,“论诗者无以易此”。异说纷纷,眩人耳目。 《沧浪诗话·诗辨》说:“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  相似文献   

18.
(1)南诏骠信与清平官赵叔达“星回节”唱和诗(下简称“唱和诗”),见《太平广见》483卷“南诏”条,诗出《玉(奚谷)编事》、《锦绣万花谷》和《全唐诗》等书。下引《太平广记》,文中有小字夹注者,今用()号标出,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拥有一个稳定的诗艺领地,一本优秀的诗集,也必然营造着罗辑性的诗绪世界,唐是和他的诗集《遐思——诗与美》就是如此。诗集收录了诗人在1965年至1985年间所写的84首十四行诗,“内容丰富、广阔,有怀今故友、抒发对生活的感慨,或是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