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La加入量为0.3%时,铜质量分数(0.3%,0.8%,1.3%,1.8%和2.5%)对共晶铝硅合金(Al-12.6Si)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a的加入量为0.3%时,共晶硅由片状和针状变为点状和短棒状,达到了完全变质的状态.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合金中的Al2Cu相的数量增多、尺寸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大,延伸率有所下降;当Cu加入量为2.5%时,Al-12.6Si-2.5Cu-0.3La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41.4MPa,延伸率为4.82%,硬度为83.9HV,与Al-12.6Si合金相比这些力学指标分别提高了58.1%,41.8%和30.9%,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研究质量分数为0~0.3%的钇对2519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1%的钇后2519铝合金的铸态组织明显细化,铸态晶粒尺寸由100μm减少到70μm;但当钇含量超过0.1%时,合金的铸态组织随着钇含量的增加又逐渐粗化;当钇含量为0.3%时,合金铸态晶粒尺寸达200μm左右;钇加入2519铝合金中主要形成Al6Cu6Y稀土化合物并沿晶界分布;钇改变了合金铸态中第二相的形貌及大小,加入适量的钇(0.1%)对2519铝合金铸态中的第二相具有球化和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Sb对AE42镁合金中稀土元素的替代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条件下,以质量分数0.8%Sb元素替代AE42镁合金中部分稀土元素,研究了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E42镁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针状Al11RE3相组成;合金中加入Sb元素后,合金基体中针状Al11RE3相数量减少、形态变短变细,同时基体中出现了-βMg17Al12相和弥散颗粒质点,该弥散颗粒主要为RE2Sb相。实验合金中Sb元素含量保持不变,随着合金中R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RE含量达到1.3%时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了AE42镁合金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微量元素La,Sb,Ti和Mn对ZA27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四种元素分别单独加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四种元素加入适量时,均不同程度细化合金显微组织。La加入量在小于0.1%时,提高ZA27合金的抗拉强度,而对合金的延伸率影响不大,略有降低;Sb显著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但降低延伸率;Ti加入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提高;Mn在加入量为1%时,合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Mg-(6~8)A1-0.7Si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少量Sb和RE的Mg-(6~8)%A1-0.7%Si的铸态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17A l12相、Mg2Si相、Mg3Sb2相和少量针状A l4Si2Mn2Y相组成,并且随着A l含量的增加,试验合金组织中的Mg17A l12相增多,共晶析出物变得更加连续.同时,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A l含量变化对于试验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SiC含量对C19400铸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将SiC(质量分数wSiC,分别为0.2%、0.4%、0.6%、0.8%)添加到C19400铸态合金中,然后对其成分、组织、硬度和摩擦系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C19400铸态合金中加入SiC能使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合金的硬度随SiC含量增加而提高;C19400铸态合金的摩擦系数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wSiC为0.8%时,合金摩擦系数降低到1.48,比未添加SiC的C19400铸态合金摩擦系数(5.44)降低了72.8%,有效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对ZL104合金采用直接加纯锑的方法同样可以铸成高强度的大型砂型铸件。合金中含锑量为0.2%左右时,其强度值和硬度值最佳,含锑量在0.05~0.7%范围时,共晶硅与含铁杂质相可被细化。由于合金中含有较高的锰量(Mn0.48%),针状的Al_9Si_2Fe_2相转变为骨骼状的AlSiMnFe相,从而改善了合金的塑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Al-5%Mg-18%Si合金T6热处理前后组织、形貌进行分析,并做了机械性能检测。结果表明:T6热处理前后,铸态时多边形块状的初生Mg2Si、初生硅尺寸变小且棱角钝化;针状共晶硅与汉字状的共晶Mg2Si固溶处理后以小颗粒状析出。相应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布氏硬度由热处理前的75.11上升到112.29;抗拉强度由55.42MPa增加到203.78MPa;延伸率由原来的1.5%增加至5%。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A356合金中添加Al-10Sr中间合金,分析Sr含量对A356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Sr加入量质量分数达到0.03%时,其抗拉强度为204 MPa、延伸率为10.4%,较未变质的A356合金分别提升了18%、189%。通过微观组织分析表明,Sr的添加能够明显改善A356合金中共晶硅相的形貌,由粗大的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纤维状或颗粒状,从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Zr对Sr变质近共晶Al-Si铸造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r作为变质剂加入到Al-Si合金中能导致共晶硅的形态从粗在的片状(或针状)转变为细小的纤维状,但同时也促进长柱状枝晶的形成。为了抑制长柱状枝晶的形成,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Zr对Sr变质近共晶Al-Si铸造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加入量的增加,枝晶α(Al)有等轴化趋势,长柱状枝晶的主干长度缩短,且对共晶硅的形态、尺寸没有明显影响,当Zr加入量为0.5~0.6%时,枝晶α完全等轴化。这是由于熔体中形成了ZrAl3颗粒,在合金凝固过程中,起到了异质生核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稀土元素Ce对镁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纯镁中分别加入1%~4%的Ce制备了Mg-(1-4)Ce系列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拉伸性能和抗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g-(1-4)Ce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基体和沿晶界分布的共晶(α-Mg+Mg12Ce)组成,随着Ce含量的增加,晶界处的共晶组织数量逐渐增加,分布也由离散点状转变为网状;随Ce含量的增加,铸态Mg-(1-4)Ce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逐渐增大,而塑性逐渐降低;合金的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表现出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延伸率则随温度增加明显上升;铸态Mg-(1-4)Ce合金表现出良好的抗蠕变性能,Mg-4Ce铸态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为1.55×10-9s-1.  相似文献   

12.
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能有效改善铜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铸态Cu-3.0Si-2.0Ni合金中添加稀土Ce后,进行熔炼及热处理试验,再通过室温拉伸、导电率试验和金相观察,研究了微量Ce对铸态Cu-3.0Si-2.0N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晶粒随着Ce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递增的趋势;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导电性随着Ce的增加分别先升高后减低;当Ce的质量分数为0.06%时,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导电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Mg-(6~8)Al-0.7Si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少量Sb和RE的Mg-(6~8)Al-0.7%Si的铸态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17Al12相、Mg2Si相、Mg3Sb2相和少量针状Al4Si2Mn2Y相组成,并且随着Al含量的增加,试验合金组织中的Mg17Al12相增多,共晶析出物变得更加连续.同时,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Al含量变化对于试验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的铜模具制备不同成分Cu-xSn-yFe(其中x、y表示质量百分比)合金,研究对比了铸态及不同处理态下Cu-xSn-yFe合金抗拉强度和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n和Fe添加量的增加,Cu-xSn-yFe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电阻率均增加。正火处理会增加合金电阻率,而与正火态的电阻率相比,轧制后的电阻率皆较低。Sn含量的变化对Cu-xSn-yFe合金电阻率的影响较大,降低含Sn量可改善Cu-xSn-yFe合金的导电性。经退火处理后,Cu-xSn-yFe合金的电阻率明显降低,抗拉强度也会略有所降低。当Fe含量为10 wt·%,Sn含量为3 wt·%时,该合金冷轧制处理后的抗拉强度达775 MPa,但电阻率仅为7.509μΩ·cm.当Fe含量为5 wt·%,Sn含量为2 wt·%时,该合金经退火处理后其抗拉强度为552 MPa,且电阻率为1.92μΩ·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Cu,Ce元素添加对Al-7Si-0.35Mg合金铸态及505℃10h固溶淬火+160℃6h时效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Cu,Ce元素对热处理态合金的强度、塑性影响显著.热处理态下,Ce含量一定时,添加3.4%~4.0%的Cu元素能使Al-7Si-0.35Mg合金的断裂强度提高50%以上.添加3.6%~3.8%的Cu元素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超过了390MPa;Ce可以有效改善共晶硅的形态,提高合金的伸长率.当Cu含量一定时,添加0.15%的Ce,Al-7Si-0.35Mg~3.6Cu合金的伸长率从4.2%提高到7.4%.添加过量的Cu,Ce元素,合金中会生成针状的Al9Ce2Cu5Si3四元相.实验结果表明,Al-7Si-0.35Mg合金中同时添加3.6%Cu和0.15%Ce时,材料有良好的综合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铸态、热处理态及含0.02%(质量分数)Mg的K465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铸态K465合金组织主要由γ基体、弥散分布的γ′相、(γ+γ′)共晶和碳化物组成,室温平均抗拉强度960MPa,伸长率6.0%,975℃/230MPa条件下平均持久寿命28.1h;经1210℃/4h+空冷的固溶热处理后,晶界MC碳化物部分转变为M6C碳化物,γ′相颗粒尺寸减小到0.1~0.2μm,合金室温平均抗拉强度1055MPa,伸长率4.0%,975℃/230MPa条件下平均持久寿命为50.3h;加入0.02%(质量分数)Mg后,合金中MC碳化物球化,室温平均抗拉强度990MPa...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对ZL101合金进行了成分优化设计,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对铝硅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改良后的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研究,其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为:500 ℃×5.5 h+180 ℃×5 h.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合金在铸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244.57 MPa,伸长率为5.95%,硬度为75.1 HB;在T6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397.92 MPa,伸长率为4.68%,硬度为141.2 HB.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9.0Zn-2.8Mg-2.5Cu合金,在该合金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Sc,Zr和Sc+Zr得到了一系列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设备观察分析其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分别添加Sc与Zr时,随着Sc与Zr添加量的升高,所得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逐渐下降,当Sc与Zr的分别添加量增加到0.15%与0.25%时,合金抗拉强度分别为775 MPa与785 MPa,延伸率分别为9.95%与7.1%;复合添加Sc与Zr时,若Sc含量小于Zr时,随着Sc与Zr添加量的增加,所得合金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延伸率逐渐下降,当添加量为0.04%Sc和0.1...  相似文献   

19.
超声振动作用下,添加质量分数(w(Sr))为0~0.25%的Sr,对A380合金进行变质处理,以研究Sr和超声振动对A380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r与超声振动使A380合金组织显著细化,树枝晶α-Al由粗大变为细小、呈球状,共晶Si相也由粗大针状变为蠕虫状、点状和纤维状;w(Sr)=0.15%时,对组织的细化效果最理想.只添加w(Sr)=0.15%的Sr时,A380合金铸态下抗拉强度(σ_b)、屈服强度(σ_(0.2))、伸长率(EL)和硬度分别为305 MPa,219 MPa,3.78%和106 BHN;w(Sr)=0.15%,且有超声振动作用时,σ_b,σ_(0.2),EL和硬度分别为318 MPa,227MPa,3.99%和108 BHN,此时晶粒尺寸最小,约为42μm,形状因子最大,为0.71.  相似文献   

20.
原位自生Sip/ZA40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自生铸造法制备了ZA40-1.5wt%Si、ZA40-3.0wt%Si、ZA40-4.5wt%Si和ZA40-6.0wt%Si合金,获得了Si颗粒分布均匀、尺寸细小、形貌规则的锌基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检测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铝锌合金加入硅后,随着硅含量的增多,Si除了在组织中形成共晶硅相外,还析出初晶硅;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初晶硅相数量增多,合金的硬度提高,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