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材料产业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引起广泛重视,对未来产业影响巨大。宁波市新材料产业拥有竞逐的基础优势、创新传统和政策路线,呈现出产业创新集群特征,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宁波从自身产业基础出发,持续打造在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新材料成为了推动宁波转型发展的原动力和"引领极",助力宁波经济发展"破茧化蝶"。一、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一)新材料产业基础初具规模产值规模双升。2013年,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家聚焦新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以下简称华新园)以新材料全产业链为主线,依托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金发科技、高金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的行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了一条适合于新材料行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服务链条,及"科技金融服务+高新技术服务+创业导师服务"三位一体的精准服务体系,着力营造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推进、行业资源要素聚合、精准服务机制健全、创业环境友好的新材料行业创新创业生态圈,有力支撑了广州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发展新材料产业,对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南拥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区位、机遇、资源、产业等独特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分析河南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发展新材料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河南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新材料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DEA的无量纲统一的效率分析法,对比分析了12个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不论是在总体创新效率方面,还是在创新的不同维度方面,都近乎全面落后.考虑到以应用为导向的新材料创新是最有效率的创新,故本文又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应用导向提出了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未来创新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与武汉城市圈特色产业的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形态转型,区域竞争加剧、地区合作需求上升,基于创新的特色产业发展将主导区域竞争格局.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创新和空间基础.以钢铁及新材料等8个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网络兼容的空间组织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加速区域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的不断完善,杭州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日益丰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总体实现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迈向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结构转变,形成以材料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杭州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发展现状新材料作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处于其他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新材料的创新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极大地带动了其他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和战略先导,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成 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近些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全球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迅猛,新材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我国作为新材料产业大国,在新材料创新发...  相似文献   

9.
宁波新材料产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显著的区域特色、比较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及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地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人才匮乏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不利因素。应从强化规划导向、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健全法制环境以及培育产业投融资体系四个方面促进宁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铜陵市是全国知名的铜产业基地,具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铜基新材料具有独特的区域及资源优势。近年来,铜陵市连续多次举办中国(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也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了铜基新材料生产、研发的高技术产业链。一、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历经多年培育,铜基新材料产业现已成为铜陵经济发展中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首位产业,同时也成为安  相似文献   

11.
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清远首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联合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在新材料研究领域领先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汇聚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新材料产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浙大科技园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浙江大学的实际情况,在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自主创新项目转化与产业化、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落实政府优惠政策、推进教职工和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刘旭 《安徽科技》2008,(3):23-25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1.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特色鲜明 按技术领域分,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领域优势明显,2007年,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实现总产值107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2.7%,新材料领域实现总产值958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8%。在区域分布上,合肥市和芜湖、马鞍山、铜陵沿江产业带继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65%以上,优势十分明显,已成为两个增长极,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1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各国科技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一些关键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部分国家之间较量的利器。五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产业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国内重要的创新中心,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全市乃至全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材料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以其独特的优势跻身于市场发展的前沿,因此被社会寄予厚望。新材料产品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对人体无害,是高性能的产品,在社会中备受人们的欢迎。然而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分布零散、产业化比较薄弱,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下面我将粗浅地谈一谈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泰达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分析了政策和机制、发展指标、政策兑现保障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依靠人才驱动才能实现科技创新,最终把泰达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相似文献   

17.
<正>平台介绍关注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发展动态,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协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高效平台。平台发布及时的产业政策、资讯动态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领域的研究报告、数据统计、创新方法、专利梳理、案例分析等,为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数据信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材料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技术和商业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其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发展新材料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美国政府在90年代的《国家关键技术计划》中,一直将新材料技术列为重要研究领域;日本把开发新材料列为国家的第二大目标,认为新材料技术是推动21世纪创新和社会繁荣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其21世纪9大重点发展领域中将新材料列在首位。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极…  相似文献   

19.
<正>平台介绍关注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发展动态,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协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高效平台。平台发布及时的产业政策、资讯动态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领域的研究报告、数据统计、创新方法、专利梳理、案例分析等,为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数据信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区域竞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构建区域集群网络都能够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以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创新环境选择特色产业,以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建立空间关联,以开发区内的产业集群构筑支撑节点,有益于形成区域特色集群网络.案例分析表明:以武汉市为核心,建设钢铁及新材料、电信及通讯没备和汽车制造等 8个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