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石琛 《科技信息》2013,(23):303-303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本文从对赤潮发生研究,研究害赤潮能通过改变浮游动物的食物质量及密度,改变环境条件等方式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对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OCI遥感影像获取的叶绿素a和赤潮指数计算结果,分别基于OTSU算法、K-means聚类、最大熵阈值方法提取赤潮,对比分析赤潮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研究了赤潮信息的昼变化规律和赤潮发生前后海洋水色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针对赤潮的概念以及我国目前赤潮灾害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渔业、水产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最后总结了赤潮的预报和防治对策,提出赤潮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洋酸化正负效应:藻类的生理学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海洋酸化,使得海水pCO2、H+和HCO3-浓度增加,CO32-浓度下降,并导致CaCO3的饱和度下降.海水pCO2升高,促进某些藻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特别是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促进效应尤其明显.然而,海水酸性的增加导致钙化藻类钙化量下降,蒙受阳光UV辐射的损害增加,威胁其生存.即使非钙化藻类,如某些硅藻类和赤潮藻类,pCO2升高引起的海水酸性增加可降低其耐受高光胁迫的能力,加大光抑制,且增加其呼吸作用.因此,海洋酸化究竟会导致海洋光合固碳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酸化与CO2浓度升高"双刃剑"效应的平衡,也就是取决于海洋酸化正、负效应的平衡.在不可逆转的海洋酸化进程中,藻类必然进行生理调节并适应酸化带来的海水化学胁迫,由此,遗传或进化方面的变化也会发生.海洋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依赖于藻类光合作用驱动的CO2生物泵,自然也依赖于海洋酸化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使赤潮的发生愈加频繁.研究赤潮发生机制,准确地预报赤潮的发生,对防止赤潮危害,减少赤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遗传算法是一种仿生算法,借鉴生物的自然选择和遗传进化机制,是一种全局优化自适应概率搜索算法[1,2],广泛地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等很多学科.金菊良等[3]采用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渤海对虾越冬洄游渔期预报以及冰情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江浙沪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的“重大海洋赤潮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最近获得科技部2000万元的项目支持.这是长三角首次以联合申报方式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显现出围绕国家战略、实现资源整合互补的“集体优势”.  相似文献   

8.
赤潮相关因子的卫星遥感探测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遥感探测赤潮相关因子的技术方法以及现阶段遥感观测手段的不足之处,认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须依靠多层次的海洋观测系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其中,多层次的海洋观测手段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是预报赤潮的必要条件(如正在建设中的珠江口、上海海洋立体观测示范技术系统),利用已有的综合技术实现赤潮的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 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 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 2001—2005年, 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 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 我国发生赤潮608 次, 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 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 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 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 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 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 建设在线监测站点, 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 加强源头排污管理,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以及DGGE技术在赤潮藻类分析鉴定中的作用,本课题组运用DGGE技术,研究了我国沿海7种重要赤潮藻类的单一种类以及混合种类样品的18S rDNA V3区的DGGE指纹图谱,并且对2009年10月底在广东省珠海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tnatum)赤潮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结果表明,DGGE技术能够对环节环沟藻、海洋原甲藻、血红哈卡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双胞旋沟藻7种常见的海洋赤潮藻类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同时监测出赤潮样品中双胞旋沟藻、血红哈卡藻、环节环沟藻和海洋原甲藻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与显微镜观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说明DGGE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对赤潮藻类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技术的兴起,绿色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阐述了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绿色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包装、纺织、化学工业和环境等典型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重点阐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和海洋赤潮灾害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及消除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VIEW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近海常见的重要灾害之一,为了建立对赤潮生物的有效监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语言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赤潮生物受激光激发出的荧光信号获取并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及基于LabVIEW编程的数据采集卡将电压信号读入计算机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捕获海水样品中赤潮生物的荧光信号。为检测和计算海洋赤潮生物及其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途径,有助于预测海洋赤潮爆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西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的赤潮实况,分析2003年7月和2004年6月广西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涠洲岛雨季来临之前,气温、海水温度增加,海平面气压、相对湿度下降,风速减弱容易诱发赤潮,赤潮爆发后对该海域盐度影响较大。降水量的多少是影响赤潮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海洋水文气象要素条件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赤潮是目前已知的海洋最大的生态灾害之一,它危及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因此建立了多种预警模型综合运用的赤潮预警系统。在赤潮监控预警业务分析的基础上,集成浮标、船载快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实时获取监控海区的赤潮相关各要素的状况与动态变化数据,开展赤潮监测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评价等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技术,分析确定赤潮生消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该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赤潮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实时或准实时地监测赤潮环境要素状况与动态变化,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综合信息,并能对重点监控区进行赤潮监控预警。  相似文献   

17.
赤潮甲藻孢囊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潮甲藻孢囊研究综述郑磊,齐雨藻(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51632.广州)关键词:赤潮;甲藻孢囊;综述中图分类号:Q949赤潮是全球性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它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产养殖业,更通过赤潮生物毒素在生物链的传递、聚集,最终危害人类健...  相似文献   

18.
赤潮的成因及其预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赤潮形成的原因和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及人类健康的危害,重点阐述了如何对赤潮进行预报,主要是卫星遥感和化学预报两方面,并对前景广阔的化学预报赤潮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6,(2)
正海藻虽小,却能引起壮观的赤潮,更与人类的生活甚至命运息息相关。这群了不起的小小"弄潮儿"究竟兄弟多少?它们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贡献?是不是赤潮元凶呢?海藻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南极洲,每片海域都有藻类生存和繁衍。提到海藻,大家就会想到海带、紫菜,当然还有赤潮。赤潮和水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观察并记载了这类现象,如《创世纪》第7章第21节就描述了水华现象:"河中的鱼都死  相似文献   

20.
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几种常见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5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赤潮藻的治理以及除藻剂的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托里桉木粉对5种赤潮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敏感性有所不同.1g/L托里桉木粉24 h对海洋卡盾藻(5.0×106/L)抑制率已达100%,48 h对塔玛亚历山大藻(9.7×106/L)、东海原甲藻(2.8×107/L)、球形棕囊藻(5.0×108/L)和赤潮异弯藻(4.7×107/L)48 h抑制率分别为56.0%、79.2%、52.5%和51.4%.托里桉木粉水-丙酮提取物(相当1 g /L托里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48 h抑制率分别为54.6%、45.8%、44.8%、72.1%和43.2 %.这些结果提示,托里桉木粉可显著抑制赤潮藻的生长,其中存在的抑藻活性物质可能是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