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语义中的新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高度浓缩的视觉形象代表。本文从传统文化符号自身的价值及被弘扬的意义;现代设计语义的发展趋势——强化人文要素;传统文化符号的理念能够丰富现代设计语义;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语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语义中的新价值研究内容。力图结合人的心理、精神因素,提出具有前沿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传统符号语义特征传达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新理念,以体现特定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从设计符号学视域分析环境中语义的构成与表达的视角,分析环境语义的符号化过程及传递规律,探讨环境设计中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整体性和具体性、稳固性和变异性等特性,提出构建合适的符号形式、情境化符号语义、创新语义内涵等策略,以促进环境设计语义传递效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的主要性质是语言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这是从“代表物—被代表物”这样一个二元组合的关系着眼的。表文认为,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并非二元组合关系,而是一个三元组合关系,它是沟通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信息符号,语言符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辩征统一的,应该说,这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在这一本质特性的统括之下,语言符号的性质常常表现出似乎矛盾的命题。本文讨论了几对重要性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语言符号语音形式的线条性和语义内涵的非线条性;语言符号的表物性和表情性;语言符号体系的封闭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差异的消费者对作为语义符号的商品的不同需求和“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设计”这两组关系的矛盾体。只有差别才使之相辅相成促进发展,以及处在生感时代,只有赋予深刻感性内涵的多语义系列化总和,才能满足众消费者各自独特需求等诸多方面的论述,阐明了设计就是创造差别的劳动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5.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映,特别是赋予它的比喻和联想意义却不尽相同。以“红色”和“RED”为例,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四个方面探讨汉英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7.
动词与名词之间可以加入“的”,构成“V的N结构。“V的N”一般情况下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偏正关系,但由于V与N复杂的语义关系,“V的N”结构也呈观出复杂性。动宾结构“VN”中一般可插入,“的”,插入“的”后,“V的N”有体词性和非体词性的功能区分。“V的N”功能适配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理解六种语言学的前提。针对有的学者对索绪尔“系统”理论的一些误读,从“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内部与外部”等几方面对“系统”说进行探讨,并重申“任意性”是符号的基本属性,期于能够对经典理论进行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9.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可”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细致的描写,分析其句法和语义特点。从形式上看,修饰“可”的副词以否定副词为主;分布在“可”后的谓词、谓词性结构中,单音节动词居多;能构成“不可不”这样的双重否定形式;在句子中能单独作谓语。从意义上看,“可”的语义主要有三种:可能、值得、应该。此外,还探讨了“可”“以”连用、“可”“得”连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基因是地域文化的核心特征,应根据其不同的物质载体形式,采用直接借用、间接转化、主观表现、客观再现等方法,转译为地域文化视觉符号,进而结合“产品叙事”与“通感”方式,建构地域性产品语意,塑造用户情感体验。转译是地域文化信息的符号化表达,而物化是将符号形式与意义降解为兼具物质功能与文化功能“使用物”的过程,其本质是“给设计以灵魂”。结合地域文化基因的转译与物化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地域性产品设计,可以实现地域性产品形态语义建构与情感迁移,使地域性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相似文献   

11.
“N V 在 NP”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N V 在 NP”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考察了V、NP与句式义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直”是高频的形状形容词,在传统词汇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理论以“直”为个案考察形状形容词“直”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结构关系,旨在初步建立汉语形状形容词的逻辑语义模型及理解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没A没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格式.从A、B的语义聚合关系看,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是A、B的中间项)”,“不分A、B”,“不管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从语用上看,该格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该格式结构精练、内涵丰富,符合会话的经济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语言与元语言(如汉语、英语)一样,是由一系列特定的符号按一定的法则构成的,用来表述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描述各门科学和实际活动领域的事实和方法的语言。例如,表示数的字母、求和符号“∑”、集合运算符号“∩”、“∪”以及特定的图形图表等等。由于数学语言中也借用元语言(如英文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所以单从符号来说,还不能讲清楚什么是数学语言,必须探讨它的相应语义和句法。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方位词“上下”在时间、范围、地位和数量四个概念域中的空间隐喻各有不同,它们表达形式、语义内涵的差异性,体现着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的认知习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中的"语义鸿沟"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目前CBIR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语义鸿沟”问题。方法阐述了该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实质;从获取图像语义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了当前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处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结果现阶段在CBIR中应用多层次的相关反馈方法,能够较好地建立和修正图像低层特征与高层语义间的联系,有助于缩小图像检索过程中的“语义鸿沟”,并达到了一定程度语义检索的目的。结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将是解决“语义鸿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语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动词义和介词义之间在语义上的延续。最后阐述这种探索方法给予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X于”是一类常用的结构,性质比较复杂,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考察。本文主要从语义层面考察对“X于”结构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型和“X于”结构的语义指向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语义标记是描述指称性词语语义内涵的主要工具。在以往的语义标记的研究中,对指称性词语语义标记在内涵和细节上都有许多局限和不足。文章对语义标记进行补充和细化,对语义标记的结构、选择规则和限制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对指称性词语和相关词类有更加深入的语义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20.
植物是园林景观重要元素,植物景观对环境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语境与符号、语言存在复杂的关联性,植物语境与符号影响景观舒适性、生态性与文化性。景观语境是由语形基础、语义规则、语用边界等内容组成约定过程。以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室外环境为研究区域,结合植物资源、景观元素等划分语境区域,赋予不同功能区域植物元素符号内涵,联合语境元素构建植物景观语境,营造整体与局部景观内涵。通过植物本身色彩、结构、形态等要素为中介,运用语境约定机制,强调植物文化象征的设计意义与景观语境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