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欢 《科技信息》2012,(26):201-201
在乔伊斯所有的作品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非常杰出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一名牧师转变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家的故事。本文着重分析影响主人公斯蒂芬成长的因素,可以更好地研究他对于成长的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3.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创作的第一部现代主义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在文学类型上属于成长小说,全书的高潮充分展现在主人公斯蒂芬突破自我的"精神顿悟"之中。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文学伦理学理论,透过主人公的成长困境及伦理选择,重新解读其艰难成长过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6.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一直是王尔德批评的焦点之一。百家争鸣之中,以心理分析为依据的评论主要借用西蒙.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方面的理论,把书中的三大主人公与弗氏的三个心理区域相对应。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画像和黄皮书的心理启示,对个中角色作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对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旨在把该小说关于三个心理区域的研究再向前稍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和评论家,是心理分析小说流派的创始者之一,他的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伊莎贝尔的爱情故事,本文着重对《贵妇画像》的第三空间叙事技巧进行解读,阐述小说作品中叙事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8.
《即将成人》是理查德·赖特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戴维·桑德斯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探讨成长主题在《即将成人》中的主要体现,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9.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然而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又改写了传统定义下的成长小说,赋予其新的主题,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汤亭亭<女勇士>中异与传统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活着》是一部朴实纯净的小说,像土地一样朴实,像山泉一样纯净,具有一切好小说都有的流畅.故事单纯,单纯到只有一句话的长度农民富贵为"活着而活着".但它又与丰富相通,从主人公富贵怎样化解苦难而乐观地"活着"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人生态度,是卑微苦命的传统农民如何"活着"标本.显示出作者对人和世界的独特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11.
从青少年成长小说这一特殊体裁来研究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揭示出该作品在内容和结构上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和发展,并分析主人公成长的阶段和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它并非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聚焦主人公寻找自我,完成心理和精神的蜕变,最终变得成熟这一历程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无疑是一部难得的成长小说佳作。主人公哈利在对于信仰的认识不断改变直至最终坚定信仰的过程中一路成长,不仅收获了友谊、家庭、爱所带来的感动,还有更深层的蜕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13.
顿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指在危机时刻人的突然灵机闪现.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几天的游历中经历了人生的几次顿悟使其达到对人生的理解和超脱,美好梦想的破灭和爱的再生能力最终使霍尔顿回归社会,走向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凯特·萧邦的小说以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著称,其代表作<觉醒>中的主人公艾德纳的心理发展历程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有许多吻合之处.本文结合作品的内容,试图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理论来解剖分析角色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互相搏斗的惨痛历程及其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5.
韩江红 《科技信息》2007,(32):109-110
本文在深刻理解小说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对小说主人公在追求飞黄腾达这条路上的拼搏和"迷失"进行剖析,并通过主人公于连在经过矛盾、经过抗争、经过实践,最终大彻大悟得到重生的过程,揭示了"红"与"黑"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所喻示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6.
从自我心理发展的视角阐释<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和作家思想的关系,能够发现文本既折射出作家本人的矛盾思想又反映了拥有类似族群经验的复杂心理.据此,小说的终极关怀超越了个人与时代,这也是它成为新经典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成长小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它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和冒险故事,更着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其内容往往涉及到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顿悟、成长的仪式等方面。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作品成长的特色。本篇论文试图探讨拉尔夫.埃里森在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所运用的成长主题的理论策略,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史上不朽的篇章,主人公凯瑟琳和西斯克利夫的悲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解读。文章从精神分析理论方面出发,结合拉康的"欲望"概念,探讨凯瑟琳的命运悲剧。她的悲剧是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和人类心理结构三秩序的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文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个时期都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名家和名作,由此形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数星星>是众多的成长小说中的一篇,作品中的小主人公在恐怖的战争环境中走向成熟.安玛丽本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战争让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姑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赫斯顿的《他们仰望上苍》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文本中女主人公简妮.克洛福德的三次婚姻以及最终茶点之死引起不少学者的研究及争论。本文主要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简妮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而且成了一名女性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