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而在饮食中又特别讲究品味,追求美味享受,将饮食的味觉感受至于首席,讲究五味调和,追求“鼎中之变”.可以说,五味调和是中国饮食的核心.文章将在对中国饮食的“味”感和“五味调和”观进行溯源的基础上,指出“味美”来源于饥饿,饥饿创生“美味”,并以粥为例,回观中国饮食文化之“味”与“调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菜肴的调味讲究调和五味原理,在调味中,应灵活掌握调味的基本方法,使调味品在烹调过程中发挥的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正>无盐不成味,无米不成炊,盐作为百味之首,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近些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轻盐的重要性。就连《中国健康榨菜绿皮书》中也显示,减盐与健康已成为消费者选购榨菜的重要指标,同时多家榨菜品牌重点发力轻盐榨菜,减盐健康俨然已成为榨菜行业的全新发展方向。不得不说,这是好事,“减盐”这股风终于吹到了容易被忽视的榨菜领域。  相似文献   

4.
鲁迅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幼年时求学的场所。何谓“三味”,历来意见不一。1、周作人在《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一书写道:“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2、三味书屋先生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在《我也说说鲁迅的事》一书中写道:“三味取义,幼时父兄传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如醯醢”。3、大多数人取前人说法,认为“至于三味,前人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作三种食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对味觉的分类并不一致.如日本分为五味,即咸、酸、甜、苦、辣.在欧美各国分为六味,即甜、酸、咸、苦、辣、金属味.在印度分为甜、酸、咸、苦、辣、浅、涩、不正常味等八味.我国分为酸、咸、甜、苦、辣五味,再加上鲜味和涩味,共为七味.在生理学上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而辣味、涩味是由于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它们与四种味有所不同.辣味刺激口腔粘膜引起痛觉,也伴有鼻腔粘膜的痛觉,同时其它皮肤等处也可感到痛觉.涩味是舌头粘膜的收敛作用.因此就食物的调味而言,辣味和涩味应看成两种独立的味.关于鲜味则是与其它味相配合,能使食品的整个风味比它原来的风味更美.在欧美,把鲜味物质列为风味的强化剂或增  相似文献   

6.
王义军 《今日科技》2013,(11):36-36
浙江省调味食品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浙江正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与江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在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调味食品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旨在提高调味食品行业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
泰山为五岳之首,灵岩寺为四大名刹之首,五与四合而为九,九为天下数之首。连接泰山与灵岩寺的地方隶属于济南市长清区武家庄乡,该乡位于泰山之巅的西北方,灵岩寺的东南方,为泰山八卦之“乾”位,即泰山八门之“开”门。  相似文献   

8.
不算太久以前,人们吃的食盐还都是白色的。然而,时至今天,食盐的颜色已不再那么单调:灰色的有之,褐色的有之,暗绿、浅红甚或别种颜色的也有之。这些带色的食盐,被称为“食盐新贵族”,是调味营养保健盐。白净净的食盐调成这许多颜色,这自然是营养学工作者的功劳。他们发现,食盐是一类极优良的载体,如果在其中添加各种不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好厨子一把盐。往饭菜里加点儿盐,不仅能增加菜肴的滋味,增强我们的食欲,还能促进胃部消化液的分泌,因此食盐被称为“百味之王”。 食盐到底有啥特殊本领,能让它在调料界如此吃香?它跟死海又有什么关系?为了打探出食盐的秘密,玉米博士决定带领大家走进西安南苑中学小学部,在实验室里跟食盐过过招儿。鼓掌,撒花~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3,(6):18-19
存人类的文明史上,盐曾经是那样的不町或缺,它与土壤、空气一起,构成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并直接促进民人类文明的进程。你知道人是怎样开始吃盐的吗?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百万年计的旧石器时代。维系生存繁衍的生活方式,是采集与狩猎,远古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成味,亦不知盐为何物。而被喻为“绿色革命”的农耕时代似乎是突然到来的,  相似文献   

11.
周炜 《科技资讯》2013,(12):216-217
食盐,自古以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物质,被视作烹饪百味之首和调料之基。江苏盐业作为全国"领跑者",积极应对盐业市场放开挑战,抢抓结构调整战略机遇,体系优化、规模扩张、能力提升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速,突出打造盐业现代商贸流通服务平台,谋求苏盐运营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老窖酒”的典型特征为“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味净悠长”。优质的浓香型调味酒为生产高档“凤兼复合香型”白酒的物质基础。可运用人工老窖工艺、新窖老熟原理进行窖池改造,生产出富具特色的浓香型调味酒,其技术关键有:窖泥配方应因地制宜;窖形、窖壁、窖底、甑窖容积比设计应经济、实惠、合理;“一长、二高、三适当”的合理酿酒工艺;预防窖泥退化、加强窖壁保养、强化窖泥等。  相似文献   

13.
毕文德 《扬州科技》1996,4(3):25-26
中风又名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急骤,症情凶险,变化迅速,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被前人列为“风、劳、臌、膈”四大重证之首,认为“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历代医家立论各异,创立了主火,主痰,主虚等学说,为后世制订出施治的兰图,为了提高中风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本文就辨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传统普通食盐已逐步被各种新型调味盐取代 ,食盐向多品种、多成分方向发展 ,开发新型调味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有关专家介绍 ,新型调味盐主要有以下几类 :平衡健身盐 这种盐依据人的血液与海水中矿物质含量一致、有益健康的原理研制 ,钾钠配比适当 ,含有一定量的镁离子和海水中提取的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食味与普通食盐相同。核黄素强化营养盐 以精盐为载体 ,均匀加入适量药用核黄素。味道同于普通盐 ,外观橘黄 ,长期食用可防止核黄素缺乏症。钙型多元素低钠盐 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 ,对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个适度的问题,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即“物极必反”。中国养生也以“掌握适度”为主要原则。如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饮食五味的适度,体力房事的适度等等。1 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正常的情况情志变化(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之常情,然而这七情过度则会“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过悲伤肺,大怒伤肾”。以喜为例,喜悦能使人气血调和,心情开朗,营卫气血运行通畅。但暴喜,则使人精神失常,思维紊乱,笑而不休乃至发狂,可使心脏病患者血管破裂或心跳  相似文献   

17.
“象”这个概念,渊源于先秦哲学领域,一般指酷似于某人某物的形体状貌,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形象。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景外之景等,都是我国道家和释家诗学传统的一些概念,其来源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文人便将“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当作自己最高的审美标准,以求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绩“适意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王绩“适意观”的实质,认为王绩“自适其适”的主张与老庄的“无为”之旨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庄子》“忘适”思想的角度看,道家思想是王绩人生痛苦的排遣之资,对安适人生的强烈欲望,才是其灵魂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正>流言01:很多人担心从市场上买来的蔬菜瓜果有农药残留,于是在吃之前对其进行各种洗涤。最常见的就是人们总喜欢在冲洗蔬菜瓜果时加点盐,并认为盐能去除表皮残留的农药。甚至有些商家还专门推出了蔬果洗涤盐。真相:盐是百味之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如果烹调或凉拌菜不添加盐,那简直是无从下口。但"盐水可有效祛除农药"之说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盐的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所以用盐水来浸泡果蔬,实际起作用的是水。其实去除蔬菜瓜果之后的农药残留,只需用清水反复充分洗涤即可;倘若实在想往水  相似文献   

20.
吃盐的学问     
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几乎所有菜肴都需要用盐调味。盐中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高盐饮食是罹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