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以她占全国18 %的国土面积 ,养育了全国40%的人口 ,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0%以上。长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她跨南北、接东西 ,成为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她所拥有的水、土、生物、矿产、交通等整体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 ,不仅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轴心 ,而且其发展还将最终推动整个亚太经济圈在21世纪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李四光就已开始对我国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在冰期时的古气候、山体高度及雪线高度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高山存在是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最关键的条件。尤其是后者对发育冰川起着积极和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其区域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及原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共12个城市,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和产业的不平衡性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发现农业在2012年表现出其独特的基础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在2016年异军突起;住宿餐饮行业在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4.
长江优势是重庆拥有的垄断自然力,对重庆经济具有持续的基础性影响。重庆应战略性利用长江优势来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轴、产业-城镇带;发展与周边地区的沿河经济联系,在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现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江洪灾、人口和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等资料,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成因为: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管理不利,人口的迅速增长、森林储量锐减,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严重破坏,而厄尔尼诺现象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防洪对策为:严格控制人口,控制酸雨,以防洪水与地震同时发生,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态调查与评价,注重生物多样性;加强全流域管理,加强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水是万物生长的渊薮。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养育了亿万神州儿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华夏文明。长江对我国人民的生存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江的流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人口逾4亿,接近我国总人口的1/3。长江干流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使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与众多的中小城市比肩林立,从而形成了著名的经济带、资源带与产业带。“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壮丽诗篇,让无数中华儿女产生对长江的无限遐想。然而,随着中…  相似文献   

7.
长江电力是三峡总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被三峡总公司定位为"电力生产经营主体、资本运营载体"。本文运用战略理论对长江电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长江洪水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文时间系列的逐项分析法,统计分析了近百年来长江洪水变化的总体趋势与主要周期,发现近百年来长江洪水变化存在增大的总体趋势,并有40a,35a等主要周期变化。这与近百年气候的趋暖性变化及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揭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空间均衡特征可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构建水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水资源-经济共3对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负载指数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进而揭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空间不均衡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局部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错位。其中四川-重庆、安徽、湖北地区基尼系数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0.4。(2)长江经济带整体平均匹配差异表现为水资源-经济基尼系数>水资源-土地资源匹配基尼系数>水资源-人口匹配基尼系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3)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负载指数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整体水资源负载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邓金运 《科技信息》2006,14(10):220-222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其战略地位和开发利用价值十分显著.但目前长江航道仍处于天然状态,难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急需进行系统整治.而且随着上游水电工程的开发,给长江航道的整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对长江航道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水电工程开发后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江航道整治的对策,即加强河床演变及浅滩特性研究,发展和完善整治理论并进一步完善整治工程研究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分析了参赛者最快到达终点的必要条件,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变分法,在渡江者游速大小恒定、水流速度大小恒定或随水域均匀变化两种情况下,求得了最速渡江线路的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求得了比参考文献更优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3.
一、整治长江口有史可鉴长江口与重迭的古今水下三角洲并存。今自仪征迤东两岸 ,多取“圩”为地名 ,实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尽沧桑开拓5万km2、并束窄加深长江河道的长江三角洲围垦圩田史。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禹贡》载有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指的是夏禹凿通三江排涝泄洪入海之事。“震泽”今称太湖 ,“底定”后渐有“三江五湖”、苏杭“天堂”之盛。溯自公元七世纪盛唐迄今 ,禹贡三江先后成为我国涉外海港。此期间 ,自然变迁、盛衰兴废、成败治迹 ,史不绝书 ,于浩繁卷帙中。当年曾为滨海渔村之上海 ,藉海港之利 ,终于发展为近代世…  相似文献   

14.
选取南通地区长江淤泥、内河淤泥和黏土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原材料矿物成分分析,并对3种材料烧制的陶粒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及内河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均能满足酸碱氧化物率值(F/SA)控制及Reily相图对陶粒烧制的性能要求;通过合理的工艺过程,由长江淤泥可制得性能更好的淤泥陶粒.  相似文献   

15.
对"2002年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竞渡者抢渡路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向量作为工具,简洁地表述了该问题.依此为基础建立了非线性最优化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运用枚举方法,具体给出了在水流速的几种典型情况下,竞渡者应选取的最佳抢渡路径.模型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对抢渡比赛或类似体育竞技项目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模型可扩展性好,可以向诸如航海、航空等方面推广,仅以卫星发射为例,初步探讨了模型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资源系统由自然水和社会水两大子系统构建,为包涵一定地域背景,具备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平衡的复杂大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功能判别需要运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以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包括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度量.长江三角洲就当地水资源而言,实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系统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资源型缺水,退化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水质型缺水.而且短缺程度日益加重,概括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江、河、湖泊水网污染日重,太湖污染久治未成,近岸海域赤潮频发.为此,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的修复与调控必须将江、河、湖、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高、协调、平衡水资源系统承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长江三角洲人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 techniques havc been used to separate colloidal organic carbon (COC) from natural water, and COC in three water samples that were collected from Huanghe, Changjiang and Qiantang River was determined. On average, COC comprised about 68.6% of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The abundance of COC suggested that COC coul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put fluxes and biogeochemistry of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18.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19.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