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史之间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是政治命运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近5000a的历史中,气候共经历了4次寒冷期和数次暖期中的短暂冷期.气候的突变,特别是气候变冷给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从而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通过对气候变迁以及中国战争史的叠加研究,发现战争的发生和气候变迁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1000-1900AD期间战争发生频率序列进行周期分析发现:战争发生的次数具有非常显著的约263年、98年、72年以及较为显著的57年和43年的周期,其中263年的显著周期对应着朝代的更替.而战争发生频率产生显著周期的原因应与气候变化有关.将战争发生频率序列同季风边缘区季风降水强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些干旱期,战争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可能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引发因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气候因素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因素对战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从市民社会论、社会转型论到社会断裂论,一个立于比较充分的实证研究并能完整阐释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特征的中国认识还没有形成。如果从政治史、社会史来分析,无论是“不断革命”的传统社会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发生的假冒伪劣活动的社会化,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一种冷战性的社会关系。社会冷战论可以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的新范式,并为新的改革提供方向性的知识参考。  相似文献   

5.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6.
文化协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文化冲突则是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近代中国,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原始对抗,大众文化从历史潜语境中凸显及其与精英文化的断裂,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分化,局势动荡,革命与战争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地区,生产分布深受国际市场制约,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以前,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③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这种历史结合和演变,为三角洲生产发展提供某种机遇和可能,形成三角洲新的经济地理面貌,并作为一种历史遗产,供今天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8.
蔡锷感愤于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认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中国国民缺乏日本、欧美等国的军国民精神,并从教育、思想学派、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体育锻炼、武器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弱不堪战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在中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民主义,其核心就是陶铸"国魂",以新的"国魂"振奋全民族的军国民精神。蔡锷以军国民主义为基础,在近代革命战争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近现代革命军事思想与国防建设思想,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与一大批杰出将帅的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SETP) and then gradually spread northwards and eastwards to eastern China. The climatic change on century time scale in recent 600 a shows 3 relatively warm and clod stages in China. Each warm and cold stage appeared first in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TP) and the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n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China. The warm and cold stages in TP were 10–60 a earlier than in the eastern China. The facts show that TP i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on the time scale shorter than 103a.  相似文献   

10.
丧礼在传统社会因备受民间推崇与国家重视而得以延续数千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丧葬仪式经历数次变迁并曾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复兴。然而某些地区的丧礼却在复兴之后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传统的仪式再造之路。笔者通过考察灵官殿村丧礼的建立、改革、中断、复兴以及再造的过程,结合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展现了国家与社会互动在推动丧葬仪式变迁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从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来看,当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战争结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文中对海上保障起决定作用的财务保障、物资保障、卫勤保障、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以及组织实施保障的后勤指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本文以元代辑录的中国二十四孝故事的发生地点、时代、人物背景等为素材,分析了二十四孝故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二十四孝故事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魏晋时期,其次是春秋时期.空间上,集中在山东和河南两省.最后得出引起孝道地域变迁的地理原因,即孝道随着经济和政治中心而发生传播和地域变迁,明显受到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布局规律和促进我国地区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抢婚是人类婚姻制度中产生较早的一种婚姻形式,只存在于古代社会。据史书记载,12-13世纪蒙古草原曾有过抢婚现象。试图从民族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认为蒙古人抢婚类型属于劫妻型、政治型和战争型抢婚,产生抢婚习俗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族外婚制,二是战争,三是蒙古草原处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了抢婚习俗的意义与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一种观点认为,食人现象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原因是宗教的需要。然而大量的社会调查、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资料却证明:食人现象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原因在于食物的缺乏。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出于宗教需要的食人,原始社会末期及奴隶社会的人牺,都是早期食人现象的变态反映。就是在封建社会,在饥荒和战争的特殊环境中,"人相食"的现象仍然偶有发生。这些,都反过来证明了原始社会早期以人为食现象的存在。这个严酷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原始社会尽管存在过原始的公有和平等,但它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对人类影响最为深重、最为久远的客观存在。20世纪爆发在中华大地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极大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也重塑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思想。作为一名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影响的剧作家,向培良的抗战剧和“戡乱”剧,从特定的政治立场出发,体现了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战争所要表达的伦理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气候变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广东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即LIA期间的气象灾害、战乱、人口发展等几方面的数据,研究了明清时期气候变冷对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乱和农民起义的增多、人口发展的减缓以及瘟疫次数的增加,都与气候变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指出,气候变冷的各个可能的影响结果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阻碍了明清时期广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泰两国具有友好的传统,两国关系受到冷战的影响而出现剧烈的变化,因美国介入而进入敌对状态,因苏越扩张的影响而形成准战略伙伴,冷战结束后则发展为全面合作关系。本文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侧重泰国角度剖析中泰关系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