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脉的演化可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作类比,以西太平洋地质为例,对大地构造相进行了系统论述,在任何单一或组合的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式样的大地构造单元称为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有三个基本相型,日尔曼相以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变形为特征。凯尔特相以区域变质和剪切变形为特征。瑞替相以刚性基底的逆掩构造为特征。本文采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对中国地质和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和弧后碰撞造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瑞士阿尔卑斯造山带分析入手,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在地构造相模式;即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造山带均为弧后碰撞造山形成,而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Alemanide facies(日耳大地构造相)、Celtide facies(摄尔特大地构造相)和Raetide facies(类特大地构造相)。本还列举了几个造山实例,并认为该模式可用于对世界上其它造山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陆彦国 《科技资讯》2013,(17):211-212
综合构造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建造及类型划分、大地构造分区及环境、大地构造演化等内容。地质建造类型划分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建造;大地构造可分为陆块区、造山系两个相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构造环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带所形成的区域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包括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及构造期,是不同地质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十分复杂,油气地质条件多变,油气成藏条件极不均衡,勘探程度尚低的状况,应用断层生长指数分析法和深层地震相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层和构造单元划分及变形特征、火山岩和油气生储盖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具有多期叠瓦冲断和分段性构造特征,从石炭纪末洋壳俯冲结束、弧陆强烈碰撞造山活动后,经历了前陆盆地短期伸展火山活动、前陆盆地前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后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压张转换和整体抬升剥蚀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特征,发育不同的沉积旋回.构造演化不仅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形成了多套断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面,同时也控制着油气成藏期次和运聚过程.受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及储盖组合的联合控制,乌夏断裂带共有4期油气充注过程,油气沿玛湖凹陷呈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5.
针对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十分复杂,油气地质条件多变,油气成藏条件极不均衡,勘探程度尚低的状况,应用断层生长指数分析法和深层地震相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层和构造单元划分及变形特征、火山岩和油气生储盖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具有多期叠瓦冲断和分段性构造特征,从石炭纪末洋壳俯冲结束、弧陆强烈碰撞造山活动后,经历了前陆盆地短期伸展火山活动、前陆盆地前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后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压张转换和整体抬升剥蚀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特征,发育不同的沉积旋回.构造演化不仅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形成了多套断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面,同时也控制着油气成藏期次和运聚过程.受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及储盖组合的联合控制,乌夏断裂带共有4期油气充注过程,油气沿玛湖凹陷呈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6.
浙西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发育有典型的鲍马序列,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与二叠系协调变形,其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西北逆冲的冲褶席(duplex)~ 为特征,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含煤陆相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土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对浙西北地区早中生代造山作用的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恒山地区出露有不同层次的地壳,是研究构造相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作者对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褶皱、断裂、布丁化岩石及同构造分泌结晶脉的宏观地质特征和与其相关的微组构特征,结合当前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变质岩构造相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该区进行了构造相的划分;综合地质单元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变形变质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区内早前寒武纪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地壳演化和构造相相变成因进行了探讨。合理地解释了变质岩区普遍发生的所谓"同岩异化"和"异岩趋同",或"同物异相"和"同相异样"现象,为变质岩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恒山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区代表中-下地壳的过渡带、拆离带,其典型的构造样式、物质组成、变质作用及深融作用对于研究中下地壳的流变习性、地壳分异作用、早期大陆裂解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塔西南盆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通过区内蛇绿岩、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及相关沉积等综合研究,对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重建:震旦纪-寒武纪西昆仑从塔里木大陆分裂出去,并在它们之间形成“昆仑洋”;寒武纪-奥陶纪“昆仑洋”洋壳向南俯冲于西仑之下,形成库地俯冲带、库地弧前盆地、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及麻扎-黑卡弧后盆地;志留纪-早泥盆世,“昆仑洋”消失,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与塔里木大陆碰撞,并形成塔里木前陆冲断带和泥盆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及塔里木大陆内泥盆纪的“红层相”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汉盆地西北侧宜昌斜坡页岩气的接替勘探领域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江汉盆地西北部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对江汉盆地西北部最新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区域构造变形模式,探讨了晚侏罗世南、北向挤压和白垩纪伸展作用对盆地的改造过程。结果表明,在晚侏罗世挤压变形期,雪峰陆内变形系统前缘的构造变形以基底物质堆叠引起的地层倾伏为主要特征,秦岭-大别造山带前缘的变形叠加于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变形之上,以形成上冲断裂和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白垩纪江汉盆地西北部的伸展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在早白垩世晚期晚阶段、晚白垩世早期晚阶段、晚白垩世晚期晚阶段发生了伸展变形的停滞和构造反转。沿江汉盆地西北缘延伸至雪峰陆内变形系统前缘的广大区域,具有受构造变形影响小且连续分布的志留系泥页岩层,具有页岩气勘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四川前陆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前陆盆地由于构造相对复杂,探讨不同构造带上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差异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沉积相、铸体薄片观察和岩矿分析数据基础上,对各构造带上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得出逆冲推覆带前缘以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为主;川西前渊坳陷带以压实和压溶作用为主;前陆斜坡和前陆隆起带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和...  相似文献   

12.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 ,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提出研究残余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 .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两个关键环节 ,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 :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分析地震属性结构,识别出面积达18 000 km2的哈拉哈塘-哈得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范围,从而较准确的描述出其沉积相演化特征,为后续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断层分布来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差异明显。下段砂体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少,反映河道影响作用减小,牙哈古隆起斜坡处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展布依次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克拉玛依组上段湖盆收缩,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西方向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其中,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下切谷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松辽盆地西缘泰康地区四方台组发现了多处铀矿化点,显示该地区具有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通过结合岩心观察、钻孔取样和室内镜下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四方台组沉积相特征和构造活动等铀成矿控制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方台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相,砂岩具有砂体厚度较薄和含砂率较低的特征;盆地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铀矿化异常孔位的发育范围,铀矿化部位大多位于烃类等还原性流体渗出改造后的砂岩中.可见该区铀富集作用主要与深部烃类流体上移浅层位发生还原作用有关,受四方台组所发育沉积相类型控制因素较小.  相似文献   

15.
运用野外地质填图、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法探讨冀北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时代归属等特征,为重新划分冀北赤城的红旗营子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红旗营子杂岩由云州表壳岩及其内部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透镜状构造岩块组成,它们一起经历了晚古生代(321~326 Ma B.P.)区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其中,云州表壳岩的岩性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是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的泥质(含泥质)砂岩,沉积作用发生在晚古生代(340~369Ma B.P.),属于晚古生代沉积-变质地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构造岩块应属"外来"的洋壳残片,成因上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洋壳向南俯冲消减有关。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冀北其他地区的红旗营子群,冀北红旗营子群需要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6.
以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指出塔里木板块南缘由拉张背景转变为挤压,大地构造运动造成的东西向坳隆相间的古地形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柯坪塔格组的沉积格局和沉积发育史.结合沉积相的精细解释,将柯坪塔格组划分为潮坪-陆棚-潮坪三个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轮南地区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轮南地区主要产层之一,油气藏类型为古潜山油藏.自早奥陶世(O1p)至晚奥陶世(O3S),奥陶系经历了半局限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缘斜坡相→混积浅水陆棚相的沉积演化,沉积了多种岩石类型,储层岩石主要为亮晶颗粒灰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奥陶系储层基质孔隙度较低、孔喉结构差,为差或非储层.由于奥陶系后多次构造运动,使奥陶系裂缝、岩溶作用发育,形成有大量溶蚀孔、洞、缝的有效储层.岩溶、裂缝发育区,为储层的有利分布区.轮南地区西部、中部为风化壳岩溶发育区,东部为深部岩溶发育区.  相似文献   

18.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9.
The 40Ar/39A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 facies rocks of the Hasiate slic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onian (401 Ma) and had been uplifted to the greenschist facies tectonic level in the middle stage of Devonian (381 Ma). The 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blueschists of the Akesayi slice are constrained to the late stage of Devonian (370─364 Ma). The different tectonic slices in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have experienced the different uplift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