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3.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不仅与卡笛儿、波义耳、惠更斯、雷恩、牛顿等生活在同一时代,或几乎是同一时代,即欧洲16和17世纪的“新科学”时代,其科学成就也可以与他们相媲美。他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惊人的动手技巧和创造能力对当时的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生理学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艺术和建筑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和“最后一个文艺复兴人”。他曾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发现了细胞,并首创“细胞(cell)一词,沿用至今;他曾根…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他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基督教,还有西方的科学,如地理学、天文学等。他创制了不少名词,如“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等,这些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成为中日两国相关学科中的标准术语。  相似文献   

5.
一恩格斯指出:“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天文学也是起源于生产实践。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迁都安阳以后,就有甲骨文的历日资料遗存下来了。天文学产生后,有很多因素影响它的发展。比如,古代社会很重视祭祀,为了按时祭祀,天文历法是绝对需要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是占卜每日吉凶的卜辞,其中经常可以看到从某日起占卜十  相似文献   

6.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图形图像类图书中,经常会看到“贝塞尔曲线”“贝济埃曲线”“贝齐尔曲线”“贝兹曲线”这样的字眼,其中,“贝塞尔曲线”“贝济埃曲线”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它们源于同一外文词“Bezier curve”。贝塞尔(Friedrich Wilhelm Bessel)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天文学术语中有由他推算出的贝塞尔日数、贝塞尔公式、贝塞尔素数等;数学术语中有贝塞尔函数;地球形状理论研究中有贝塞尔椭球。贝济埃(Pierre B啨zier)是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创立了一套Bezier曲线、曲面的理论,成功地用于几何外形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现代自然科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人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广泛涉猎各门新兴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科学专著。全书以天体、地球、生物、人类社会组合而成的“自然社会综合体”——天地人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了“天地人巨系统”的主要内涵,形成演化序列、结构与功能、运动与节律特征,进而概括出天地人巨系统的八条  相似文献   

9.
浅谈学术规范: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并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领地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块“圣洁的土地”。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块领地的严肃性和圣洁性已经被严重污染。帕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发起的“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的讨论非常必要和及时,也表达了绝大多数科学研究者的。心声,笔者希望以此为起点,能引起科学界的关于学术道德的大讨论,还科学研究以“圣洁的本来面目”。在本文笔者将不讨论“学术规范失常,学术道德滑坡”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也不去探究这些形态背后的根源,仅探讨如何重新整饬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一点建议。科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道德,向来是以社会舆论和科学研…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异化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由于不良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失范的共同体小环境的熏染,以及科学家个人因素,致使部分科学家背离科学活动的宗旨与初衷,做出种种违背科学规范和泯灭科学良心的事情,从而发生异化。科学家要防止被异化,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永葆科学良心,不断提高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本世纪将于哪一年结束,1999还是2000?下世纪哪年起始,2000还是2001?这是学术界有争议的纪年法则,已有百年以上的议论历史,尚无定论。迄今国际社会,例如,联合国,也未制定出权威的、对会员国均具有约束力的规定。我国该如何行事?在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关注这一问题,于1990年要求其下属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世纪”与“年代”的纪年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鉴于对“年代”的纪年方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和各种媒体多已约定俗成地采用0到9的规定,遂将关注目标聚焦在争议大的“世纪”上,并具体化为“21世纪始于何年?”。1991~1993年,天文学名词委经过三次年度审定例会的研讨,于1993年提出在确悉当时国际社会仍没有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规定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混乱,建议我国确认:21世纪起始于2000年1月1日。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在荷兰召开第22届大会,中国天文学家代表团将这一建议提交大会并以公开信形式发表于大会会报中,以期听取世界各国天文学家的意见。可能由于与会代表对这一历史性争论兴趣淡漠,没有得到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不时出现对诸如“到本世纪末”、“世纪之交”等一类用语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而引起的混乱和矛盾,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名于1996年4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关于“世纪”的纪年方法的争议由来已久。最近的一次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西欧和北美的学术界和社会某些阶层。英、法等国的人士认为“世纪”的纪年当然始于1,终于0。20世纪的第一年是1901年,最后一年是2000年。理由是公元无0年,而始于1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世纪”的纪年的人定因素高于学术传统,始于0,终于9,更符合于现代的计数方式,且公元无0年之规定,并无科学依据。结果,争论的双方各自于1900年或1901年迎接各自认同的20世纪的到来。至于我国,当时正值晚清。除知识阶层中的极少数人士之外,绝大多数公众只知光绪二十六年,即庚子鼠年,或光绪二十七年,即辛丑牛年,而不识西历与公元计年。所以,我们面临的“世纪”纪年方法的选择和判定,乃是新课题,在我国并无先例可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和公众,纷纷认定1999年12月31日为20世纪之尾,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迎接2000年1月1日的21世纪的到来,还同时欢庆2000年这一新的千禧年的光临。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与国际动向和趋势一致,并不受个别国家的个别机构或组织的没有约束力的规定或说法的影响。这一建议的理由是:一、在信息时代,必须考虑到计算机(电脑)的计数方式,它的个位计数是0到9;十位计数是10到19,60到69,等等;而百年的统计计数是从00到99。二、21世纪始于2000年与我国已初步认同的新千禧年始于2000年协调一致。三、“世纪”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与在我国已公认的“年代”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相互符合一致,比较科学。四、与新的天文历元始于2000·0年完全一致。五、本建议只涉及了21世纪的起始年、月、日,不涉及历史旧事。如采纳本建议,即可避免将来每次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都要发生的关于世纪起始年的争论。 * 李竞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1996年5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了《汉语天文学名词国际讨论会》,本文是当时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卞毓麟先生在会上的报告。鉴于文中所述的基本思想和总结的注释方法等经验,对其他学科名词的审定与注释工作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特照刊如下。一、引言1993年夏天,我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市(Oostende)参加了一个大型华人聚会。与会者有我国在比利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有当地老华侨和他们的后代,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总之,济济一堂400来宾尽皆华人。然而,当会议主持人用不甚标准的“国语”开始致词不久,便有几达半数的人因听不懂而要求换用粤语。主持人遂请一位小姐用粤语代念讲稿,结果又有约半数听众不知其所云。因比利时使用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佛兰芒语,主持人遂当机立断改用法语演说,但可想而知,效果依然不佳。最后又由一位自告奋勇的年轻人用英语重复了一遍。演出开始后,每次报幕也不得不用上述各种语言依次重复一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种情景,意味相当深长。前几年,我在参加天文学名词审定工作中,还经常想到这件事。如果同样是用汉语表达一个科学概念,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却使用各不相同的“科学方言”,这岂不糟糕?这样的“方言”,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例如,对应于英文quasar这一概念,就出现了“类星体”、“似星体”、“魁煞”等不同的中文名称;“激光”、“莱塞”和“镭射”则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实例。显而易见,审定与规范汉语科学技术名词,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在坦普尔(Robert Temple)《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China,Land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一书序言中写道:“在近代,人们研究自然第一次可使用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即精确与定量的数学语言——无论何种肤色、信仰或种族的人,只要经过适当的正规教育,都能使用与掌握的语言。这对于实验技术同样是适用的,就好比商人有了通用的价值标准一样。”这段话对我们科学名词工作者尤有启发,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语言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对每一个科学名词“咬文嚼字”,都是为了使科学术语的定名和使用更加确切、更加合理。在人们研究自然已有“通用的国际语言”的今天,如果汉语科学名词却因“方言”不改而造成交流上的困难,那实在是十分遗憾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完成对将近2 000个基本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并于1987年公布出版。其中还对少数名词给出了简要的注释。90年代前期,天文学名词委为增补、修补《天文学名词》(1987)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要求对每个基本名词逐一予以注释,这项工作体现于《天文学名词》(第二版)。本文介绍我们注释天文学名词工作时的准则和方法。二、注释的必要性和定义性注释1.注释的必要性 1987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编制了《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其中共分“总则”、“定名基本要求”、“关于选词”、“定义”、“编排格式”、“索引”和“审定程序”7大部分。天文学名词委在审定天文学名词时遵循了这些原则和方法。有些名词,例如:光度 luminosity;证认图 finding chart,identification chart;它们的含义基本上一目了然。但也有更多的术语,若对概念不作注释就很难从字面上识别其确切内涵。以下面几个天文学名词为例(英文名后面是注释):标准星 standard star 在测光、光谱分类等天体物理观测中用作基准的恒星;参考星 reference star 在确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时,用作参考标准的恒星;定标星 calibration star 在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观测中用作参考标准的恒星;比较星 comparison star 在测光、光谱分类等天体物理观测中用作对比的恒星。由此已足见审定科学技术名词时,对这类不易区别概念的名词加以注释之必要。2.定义性注释 我们采用的“定义性注释”,是指用最简练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说明该名词所表达的概念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一般情况下不必说明该词的原理、源出、构造、应用等)。定义性注释要求兼顾科学概念的准确性与释文的可读性。因为它的读者不仅仅是本行学者,这就对表述的通俗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定义性注释的基本模式是:“种差”加“属”。例如:三、注释方法要点1.突出主要特点或特征 定义性注释的上述特征决定了我们在注释处于同等概念层级的一组名词(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时,不是追求释文在形式上的对称,而是追求突出被注释对象的主要特点或特征。例如:水星 Mercury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距太阳最近;金星 Venus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从地球上看它是最亮的行星;地球 Earth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生存所在的行星;火星 Mars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从地球上看它颜色最红;木星 Jupiter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土星 Saturn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有明显的光环。2.释文的扩展 有时,对释文稍作扩展,或作很简要的附加说明,便可体现一个名词与其他相关名词的联系,例如:恒星光行差 stellar aberration 由光行差效应引起的恒星视位移,包括周日光行差、周年光行差和长期光行差。这一释文的前半句“由光行差效应引起的恒星视位移”已完成定义性注释的基本要求,后半句虽可省略,但添上后可体现本词与其他几个名词的关联。释文的这一扩展所用字数不多,却传达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因而是很值得的。3.一词多义问题 名词审定虽须贯彻“一词一义”的原则,但由于历史原因,一词多义的情况却在所难免。这时释文中可用(1)、(2)等标号分别注明其不同含义,如:大距 greatest elongation; elongation (1)内行星或卫星距角达到极大时的位置;(2)天极与天顶之间上中天的恒星在周日运动过程中其地平经圈与子午圈交角达到极大时的位置。视差 parallax (1)天体方向因在不同位置观测引起的差异;(2)周年视差的简称。闰日 leap day (1)阳历中为使其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日;(2)阴历中为使其历年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而增设的日。4.“精确”与“简练” 为避免释文过于繁琐或过于“学究气”,需适当协调“精确”与“简练”。此时释文中可用“通常”、“主要”、“和其他”之类的词语。例如:河外天文学 extragalactic astronomy 研究银河系外的天体和其他物质的天文学分支。这里的“其他物质”,例如包括弥漫的星系际云、背景辐射、各种粒子流、大尺度的磁场等。如果在注释中悉数写出这些名目,则相当繁琐而又不甚必要。此处的释文十分简练,而又不失科学上的准确性。星系 galaxy 通常由几亿至上万亿颗恒星以及星际物质构成,空间尺度从几千到几十万光年的天体系统。有些超星系的质量可能高达1013太阳质量;有些矮星系又可能仅含数百万颗恒星——其质量仅相当于较大的球状星团。但是,这种特大或特小的星系相对而言数量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星系的质量均在106~1012太阳质量之间。上述释文中用“通常”两字涵盖了这些信息,乃是非常恰当的。天体测量学 astrometry 天文学的分支,主要内容是测定和研究天体及地面点的位置和运动。5.适当扩大附加信息 完成定义性注释的实质性部分后,有时尚可用“又称”、“得名”等方式阐明该术语的词源与演变等信息。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osmic]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微波波段的宇宙背景辐射。因具有温度近似3K的黑体辐射谱特征,故又称3K辐射。释文前一句已完成实质性注释;后一句既说明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词与常见的“3K辐射”一词实指同一对象,也说明了后一名称的来源,又体现了在贯彻“一词一义”的原则时,我们将内涵为“具有黑体辐射谱特征,温度近似3K的微波波段的宇宙背景辐射”的这一概念定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不是定为“3K辐射”。又如:哈勃关系 Hubble relation 河外天体的距离与退行速度间的正比关系。它直接表明宇宙在膨胀。因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发现而得名。释文第一句是定义性注释的本体,第二句是附加信息,体现这一关系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句也是附加信息,说明了该词词源。整条释文尚不足50字。6.上位词和下位词的确定 在名词注释这一系统工程中,下定义时是不允许出现“恶性循环链”的,即不能“用术语甲注释术语乙,又用术语乙注释术语甲”(二元恶性链),或“用术语甲注释术语乙,用术语乙注释术语丙,又用术语丙注释术语甲”(三元恶性链)等。因此,在注释名词时如何择定上位词和下位词,乃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例如,我们曾考虑注释“太阳”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此时“太阳系”是上位词,“太阳”是下位词。但若照此办理,则在注释“太阳系”时就不能反过来又将“太阳”作为上位词(诸如注释为“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之类),而这势必会给“太阳系”的注释造成很大困难。对各种方案几经比较之后,我们最后择定释文为:太阳 sun 距地球最近,因而显得最亮的一颗恒星。地球绕它公转。恒星 star 质量大多介于1×10-2至2×102太阳质量之间,靠自身的能源发出电磁辐射的天体。上面对“恒星”的注释虽然用到“太阳质量”这一质量单位,却并非将“太阳”作为其上位词。这样的注释体系中必然会出现少数“最上位词”,它们可以用来注释所有其他的名词,而不能反过来用其他名词来注释它们。我们注释的天文学名词中,众所公认的最上位词只有“宇宙(universe,cosmos)”、“空间(space)”、“时间(time)”等极少数几个名词未作注释。最后,还应该提一下我们对“天体”这一术语所持的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将它归入最上位词。因为若对该词进行注释,似乎很难逃脱“恶性循环链”的羁绊。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还是应该尽量努力为它作注。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我们决定努力说明概念:天体 celestial body 宇宙中各种实体的统称。通常不把行星际、星际和星系际的弥漫物质以及各种微粒辐射流等称为天体。* 卞毓麟教授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移植、融合、还是革命?——论中国传统科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过渡问题,当代学者持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可以归结为四种,“移植”说、“转换”说、“融合”说和“革命”说。“移植”说是最流行的看法。这种看法强调了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是移植西学的结果这一特征。刁培德提出的“转换”说强调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是“哥白尼转换”。①李约瑟(Joseph Needam,1900-)的“融合”说强调不同文明中的传统科学世界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②席文(Nathan Sivin,1931-)则把在西学影响下,中国17世纪天文学复兴看作一场有限的革命。③这几种看法,就其各自概括中国科学近代化某个方面的特点说,都没有错。我比较倾向用“革命”概括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不管对“科学革命”这个词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革命”这个词既可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technoscience”一词有取代“科学”“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传统词汇而成为当代科学实践统一称呼的趋势,甚至有将technoscience哲学看作科学哲学研究新范式的迹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拉图尔对technoscience的界定、使用及其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实践的新图景,给人们的启发最大。在《科学在行动》中,拉图尔从“形成中的科学”视角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考察technoscience以突显其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technoscience是指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现代科学实践体制(regime)内,联络投资者、同盟者(包括科学陈述的反驳者)和各种非人类因素所构成的杂合体;它强调科学实践的技术化、组织化、商业化、网络化以及人类因素和非人类因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以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考察科学及其实践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研究内容日趋细化,进展日新月异,对研究趋势和前沿进展的把握变得越来越困难。文章尝试通过分析研究论文中的术语词频来定量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利用“天文学英语新词自动提取系统”对近20年间天文学论文预印本的全文进行术语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宇宙学领域中与暗能量研究密切相关的概念术语(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在论文中的出现频率。通过考察这些关键词的词频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它们与学科研究动态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科学发现等热点事件对研究工作和学科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分析提供一个客观的量化方法。文章证实新设备和新数据在推动天文学新兴理论和促生研究热点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诺贝尔奖项等公众热点事件并没有对宇宙学领域的研究热度产生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先生 :我最近查阅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天文学名词》 ,没有找到“残月”这词 ,而“新月”作为“朔”的“又称”列在里头 ,“残月”与“新月”应是相伴而生的 ,而且在我国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 ,“残月”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请问《天文学名词》中为何未收入“残月”一词 ?读者牧岭牧岭先生 :编辑部委托我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残月”一词 ,未收入主要刊载规范的基本名词和术语的《天文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系列之一 )的理由是对其内涵尚不明确。日前修订《大百科天文卷》(第二版 )“月球”词条 ,我用的月相是 :…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7,(7):34-35
据《生活科学》报道,科学具有驾驭能量的本领,它帮助人类实现了飞翔的梦想,攻克了很多疾病并且解释了很多现象。虽然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惊喜的好处,但是它并不可以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出解释。科学家可能永远不会准确地知道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也不能帮助人们解决信仰这样的问题。同样,他们对超自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不能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自然界最大的奥秘——和与人类最根本的福利——吃饭、穿衣、健康、长寿等——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总体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物理学和化学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在生物学中发生了一系列“爆炸性”的进展(主要发生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整  相似文献   

19.
乔治·埃勒理·海耳是美国天体物理学之父,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关于太阳光谱和恒星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为20世纪古典天文学向现代天体物理学的转化和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是一位科学事业卓越的组织者、一位造诣极高的仪器制造专家,特别是他所推动和主持建造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100和200英寸望远镜,实开超大型科学仪器制造的先河,标志了美国大科学时代来临.这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大科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当前,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较历史学,比较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最热门的课题。但是,如果我们去探讨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比较方法的基础,就可以发现它基本上仍属于穆勒在19世纪提出的四种著名的归纳逻辑。众所周知,穆勒在他的名著《逻辑学体系》(1843年)中指出,科学上已知的每一个因果定律的发现都是“由于可归结为这些方法的某一种”的应用。他认为存在四种最基本的“科学发现”方法,即亦同法,差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